第0367章 重錘擂鼓(2 / 2)

北頌 聖誕稻草人 11260 字 2024-03-25

寇禮張大了嘴,一句話也說不出口。

寇準怒甩著袖子,繼續喝斥道:“至於你在華州、新平兩地任職的時候,乾出的那一樁樁一件件的蠢事,老夫都懶得說。”

寇禮依舊張著嘴,一句話也沒說。

他不知道說什麼,腦子裡暈乎乎的,像是有霹靂雷電在腦中不斷的閃爍。

寇準的一席話,對他打擊很大。

一瞬間摧毀了他多年建立起來的一大半的認知。

讓他難以適應。

寇準見寇禮這般,似乎意識到了自己的話重了,便不再喝斥,而是冷哼了一聲,道:“讓你去雷州,是為了護你,護住寇府。

免得有一日,寇府因為你的牽連,陷入到萬劫不複當中。”

說完這句話。

寇準甩了甩袖子,離開了正堂。

寇季在寇準走後,緩緩起身,對著寇禮、喬氏拱了拱手,退出了正堂。

寇禮在正堂裡愣了許久許久,到了夜幕降臨的時候,眼中才有了一些神色。

他目光有些呆滯的看向了喬氏,道:“我……真的很蠢?”

喬氏一臉遲疑。

在她心裡,寇禮是救她於危難的英雄。

可並不代表她不知道寇禮以前在汴京城裡的種種愚蠢的作為。

寇禮之前在汴京城乾的蠢事,鬨的滿城皆知。

早在她第一次到汴京城的時候,就已經從寇府的仆人嘴裡,打聽清楚了寇禮在汴京城裡所做的一切。

也就是那個時候,她知道了寇禮其實不適合當官。

但她並沒有告訴寇禮。

因為寇禮有一個位高權重的爹,有一個能乾的兒子。

縱然坐一個庸官,也能借著寇準的蒙蔭,寇季的功勞餘恩,穩穩的在官位上坐下去。

甚至官職越坐越高。

如今麵對寇禮質問,她不知道是該說真話,還是該說假話。

說真話,怕打擊的寇禮一蹶不振。

說假話,又怕被寇禮聽出來,讓他遭受到的打擊更大。

喬氏在猶豫。

寇禮卻通過她的反應,知道了答案。

他的蠢,隻是因為不善於心計,過於單純。

並不代表他是個傻子。

“我知道了……”

寇禮喃喃的說了一句,緩緩起身,如同行屍走肉一般,出了正堂。

“相公……”

喬氏趕忙起身,焦急的呼喚了一聲。

但寇禮似乎沒有聽到她的聲音一樣。

出了正堂,一路走到了他的臥房門口,關上了房門,一個人悶在屋裡。

喬氏緊跟著寇禮的腳步,到了臥房門外,幾次呼喊,也沒有叫開門。

最後隻能悻悻走開。

她覺得,寇禮這個時候可能需要靜一靜。

另一邊。

寇準的書房內。

寇季站在寇準麵前,長歎了一聲道:“祖父,其實您剛才那番話,可以講的委婉一些。”

寇準半躺在椅背上,冷哼道:“擂鼓,需要用重錘。不用重錘,不出響。老夫不僅要敲醒他,也要借此讓他長長記性。

讓他以後做事,三思而後行。”

說到這裡,寇準瞥了寇季一眼,沒好氣的道:“老夫做這些,還不是為了你?你還好意思埋怨老夫?以老夫如今的年紀,官怕是當不了幾年了。

你爹縱然被人算計,也隻是影響老夫一兩次而已。。

你就不同,你的官位雖然已經不低了,可是根基尚淺。

等老夫百年以後,你爹會成為你的大麻煩。

老夫也是看到了這一點,才不惜狠狠的訓斥他。”

寇季聽到了寇準的話,微微一愣。

他對寇準深深一禮,道:“多謝祖父為我謀劃。”

寇準的良苦用心,表現的如此明顯,他如何感受不到?

寇準翻了個白眼,道:“老夫就你一個孫兒,不為你謀劃,為誰謀劃?”

寇季咧嘴一笑。

寇準擺擺手,道:“過來跟老夫說說,你借著虎字軍入京,打算謀劃什麼,老夫幫你參詳參詳。”

寇季嘿嘿一笑,“您真想知道?”

寇準也咧嘴笑了,指著寇季道:“老夫就知道,你小子肚子裡憋著壞主意呢。”

寇季湊上前,給寇準分享起了他調遣虎字軍入京的目的。

寇季謀劃的比較深遠,可不是一兩句能夠講清的。

等寇季給寇準講完了自己的謀劃以後,已經到了深夜。

……

此後幾日。

一直到除夕,寇禮都躲在房裡,沒有出來。

喬氏先後找過寇禮幾次,也沒有把寇禮勸出房門,不得已又請了寇季來勸,依舊如此。

直到寇準出現,寇禮才乖乖的出了房門。

隻是話變得少了,人變得沉默了許多。

寇季見寇禮從房門裡出來了,也就不再關注他。

除夕降至,他可是有很多事情需要忙。

打點府上的仆人,給他們發賞錢,讓他們返鄉。

準備年貨、年禮。

收攏清點萬象樓、萬象典當行收入。

四處拜訪同僚、至交、故舊,又或者代替寇準,拜訪寇準的至交、故舊。

忙的不可開交。

一直忙到了除夕,才歇下。

除夕夜。

陪著家人簡單的吃過了一些,發了壓歲錢以後。

寇準、寇季祖孫二人,換上了朝服,趕到宮裡赴宴。

一應的禮節、入宮覲見的程序,亦如去年。

不同是,宮裡夜宴用的餐具,從金銀之物,變成了景德鎮燒製的瓷器。

西夏使節在宮裡的座次,被排到了大理國之後……

青塘使節的座次,往前了一位……

甘州回鶻的座次,亦是如此……

遼人似乎忘記了之前寇季喋血宮殿的一幕,一如既往的跳出來,開始挑釁……

似乎挑釁大宋,已經成為了他們一種交流方式,覲見禮節。

隻是沒有出來應戰。

不是大宋無人,也不是大宋怕了遼人,而是在遼人跳出來挑釁的時候。

奔騰如雷的馬蹄聲,由遠及近,緩緩響起。

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