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北頌最新章節!
自太宗皇帝駕崩以後,朝廷到現在可是一丁點疆土也沒有開拓。
寇季在西域開拓出了數州疆土,足以讓朝野上下為之一振。
甭管寇季此前做了什麼,犯了多大的錯,朝廷都得壓一壓。
畢竟,寇季的功勞比過錯大。
朝廷若是在朝野振奮的時候,處置寇季。
那民怨就大了。
民怨沸騰之下,朝堂上那些文武,包括官家,估計會被罵慘。
官家會淪為昏君,滿朝文武會變成奸佞。
朝堂上大部分的文臣,還得借著名聲升官發財,斷然不會自會名聲。
所以,不論朝堂上的文臣們對寇季在西域的所作所為有多不滿,也得維護一下寇季的名聲。
想懲治寇季,也得等風頭過去以後再說。
整個河西沒拿下之前,李迪還替寇季擔心,如今已經不需要替寇季擔心了。
李迪跟隨著寇季,到了帳篷內歇息了一會兒。
朱能就派人過來傳話,說是攻打西涼城的謀略,已經商定妥善,準備攻打西涼城,請寇季和李迪出麵去給將士們說兩句話。
寇季和李迪二人整理了一下衣裝,出了帳篷。
戰鼓聲已經被敲響。
營地內的將士們已經開始向點將台的方向彙聚。
寇季、李迪到了以後,登上了點將台。
李迪洋洋灑灑講了一大堆振奮人心的話。
輪到了寇季,寇季登上點將台,舉起了手裡的天子劍,就一句話。
“此戰首功者,封爵!官家說的!”
“吼!”
“吼!”
將士們一瞬間沸騰了。
仿佛又回到了那個馬上封侯,以軍功奪富貴的年代。
群情激揚。
即便是已經將公爵爵位裝進了口袋裡的朱能、李昭亮二人,聽到此話也振奮不已。
李迪在一旁聽著,扯了扯嘴角。
朝野上下,也就寇季敢說這話。
因為趙禎會幫他兜著。
其他人要說這話,估計會被冠以假傳聖意的罪名,就地處決。
“擂鼓!進軍!”
戰鼓聲再次敲響。
聚將的戰鼓,十分密集急促,似乎在催促著所有將士。
進軍的戰鼓,十分的慷慨激揚,似乎在鼓勵著將士們,奮勇向前。
寇季已經幫朱能將士氣點燃,朱能也不需要講太多,隻需要帶著將士們出擊即可。
在將士們組成了戰陣,推著軍械出了營地以後。
寇季、李迪二人,在一眾侍衛的護送下,到了西涼城外的一處山坡上,觀看戰事。
山坡不高,上麵沒有多少樹木。
居高臨下。
西涼城內外,一覽無遺。
西涼城內。
野利旺榮,將城內所有的兵馬,全部派遣到了城牆上。
城牆上黑壓壓的站滿了人。
野利旺榮似乎意視到了宋軍不給他喘息的機會,所以沒有任何留手,將全部的兵力壓在了城頭上,做殊死一搏。
西涼城四麵。
近二十萬兵馬,組成了戰陣,壓向了西涼城,場麵十分壯觀。
東、西、北三麵的戰陣,大同小異。
朱能率領的兵馬擺出的戰陣,看著有些粗狂。
有一種一往無前的氣勢。
李昭亮率領的兵馬擺出的戰陣,十分緊湊。
看不到一點兒多餘的地方,緊密整齊,像是一個巨大的閱兵方陣。
種世衡率領的兵馬擺出的戰陣,中規中矩。
沒有特彆突出,也沒有特彆紮眼的地方。
但是仔細看的話,還是會看出一些不同。
他和朱能、李昭亮采用的是同樣的戰陣,但戰陣中的兵馬部署,略有一些不同。
朱能、李昭亮二人,皆將投石機、攻城車等重型軍械,擺放在戰陣正中。
種世衡卻將投石機、攻城車等重型軍械,擺放在戰陣內壁的兩側。
相比起大宋的三方兵馬的攻城方式,青塘兵馬的攻城方式,有點讓人難以入目。
戰陣還是有的,隻是十分的粗糙。
兵馬衝鋒的時候,戰陣的形象就難以維持了,更像是一窩蜂的往城頭上湧。
當然了,這並不是說青塘兵馬不強。
而是他們不擅長戰陣之道,也不擅長宋軍攻城的那一套。
若是將大宋兵馬和青塘兵馬扔到曠野上,誰輸誰贏還不一定呢。
青塘兵馬更習慣於野戰,而不是攻城戰。
在寇季、李迪二人的注視下,近二十萬的兵馬壓到了西涼城下。
青塘兵馬借著馬力,最先衝到了城下。
開始攻城。
朱能緊隨其後。
其次是李昭亮。
種世衡反而是最後。
近二十萬兵馬攻城。
黑壓壓的一片,宛若黑幕,籠罩在了西涼城外,逐漸的在侵蝕整座西涼城。
一枚枚大火球飛進了西涼城,砸在西涼城的城牆上,城內,爆裂而開,在西涼城內點燃了無數的火焰。
磅礴的箭雨內外交錯,在空中形成了一張密集的箭矢網。
煙火氣、喊殺聲,瞬間彌漫了整個戰場。
李迪盯著山下了磅礴的攻城場麵,略顯振奮的道:“老夫還從沒有見過二十萬兵馬攻打一座城池的場麵,今日一見,果然震撼。”
寇季讚同的點點頭。
他也沒見過。
二十萬兵馬攻打一座城池的場麵,在古代是十分罕見的。
往往一場國與國之間的戰鬥,投入的兵力總和,也不過二十萬左右。
強國與強國之間的戰鬥,投入的兵力總和,也很少有超過一百萬左右的。
兵馬人數在超過了三萬以上後,就不會聚在一起,攻打一座城池。
而是會分兵。
分左中右三路兵馬。
然後再細分。
其目的就是將更多的兵力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
以最短的時間內擴大戰果。
在此期間,主力兵馬很少有超過十萬之數的聚攏在一起。
二十萬兵馬攻打一座城池的場麵,很難見到。
除非是大軍彙合,攻打都城一類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