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喏!”
劉奇和郭易齊齊答應了一聲。
高處恭下達完了命令以後,折家軍校尉、王凱二人,率領著五千折家軍,還有晉寧軍,披甲持刃,出現在了黃河岸邊。
步卒代替著弓弩手和火槍兵接管了戰場。
弓弩手和火槍兵且戰且退,推到了距離黃河岸邊不遠處的軍寨中。
軍寨中有數量不多的重型軍械,以及一些盾牌,能暫時的幫弓弩手和火槍兵抵禦遼兵衝殺。
隨著弓弩手和火槍兵後退,河麵上抵禦遼兵的力量削弱了不少。
遼兵借機,快速的渡河。
折家軍校尉和王凱率領著步卒,在遼兵衝上岸以後,衝殺了過去。
河岸邊上喊殺聲震天。
將士們雖然實力不如遼兵,但是他們敢拚命,敢用命跟遼兵搏殺。
在他們奮力的撕殺下,遼兵前軍硬生生的被擋在了河岸邊上。
遼兵前軍,並不是遼兵精銳,而是河清、金肅兩支炮灰軍,他們比折家軍弱不少,跟晉寧軍那是旗鼓相當。
正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
晉寧軍將士們在麵對實力等同的遼兵的時候,敢拚命,自然是壓著遼兵打。
遼兵精銳跟隨在河清、金肅兩支炮灰軍後麵渡河,如今河清、金肅兩支炮灰軍被抵擋在了河岸邊上,他們飄蕩在河上沒辦法前進,就隻能在背後乾著急。
“有道是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可這也太勇猛了吧?”
王雲升跟隨著寇季、高處恭退到了戰場後,見到了晉寧軍和折家軍將士硬生生的將遼兵擋在了河岸邊上,不得存進,張了張嘴,略微有些驚愕的說。
折家軍將士能夠擋得住遼兵,那實屬正常。
他們抵禦西夏人和遼人多年,早就習慣了跟遼國和西夏的精銳作戰。
隻要沒有折繼宣那種愣頭青率領著他們瞎衝,他們對上了遼國和西夏的精銳,也能正麵酣戰一場。
如今對上了河清、金肅兩支炮灰軍,自然壓著打。
可晉寧軍能擋得住河清、金肅兩軍,甚至還有壓著他們打的趨勢,那就十分讓人意外。
須知,晉寧軍以前隻是一支名不經傳的廂軍,沒打過什麼大仗。
上了戰場,沒被遼人嚇跑,那就已經算是不錯的廂軍了,能頂著遼人衝鋒的勢頭衝殺,隻有少數的幾支知名的廂軍能夠做到。
“是寇經略的賞賜足夠豐厚,將士們才肯拚死效力……”
明鎬目不轉睛的盯著戰場,隨口回應了王雲升一句。
王雲升聽到這話,略微沉吟了一下,緩緩點頭,“確實豐厚……”
殺一人血賺。
殺兩個人立馬就能發家致富。
若是有人能斬敵百級,那他在戰後圈地的時候,自稱一聲豪門大戶,也沒有人會反駁。
對於晉寧軍這種窮到骨頭裡的將士們而言,這種機會百年難遇,他們不拚命才怪。
也就是條件不允許,條件若是允許的話,他們能傳信給家裡,招呼家裡所有的男丁過來一起砍遼人腦袋。
王雲升和明鎬二人,對於晉寧軍將士們奮勇殺敵的很欣賞。
可寇季和高處恭二人卻有些臉黑。
寇季瞥了高處恭一眼,低聲問道:“我是不是弄巧成拙了?”
高處恭毫不猶豫的點頭道:“有點……”
他們二人暗中設好了埋伏圈,靜等著晉寧軍和折家軍將敵人引進埋伏圈。
可晉寧軍太能打,硬生生的將敵人擋在了河岸邊上,遲遲沒有進入到埋伏圈,他們二人有些尷尬。
埋怨晉寧軍太賣命、太能打?
這話要是說出去,西北的所有人能將你噴死。
高處恭沉吟了一下,道:“我派人去傳令,讓他們且戰且退,不可跟遼人硬拚。”
寇季思量了一下,搖搖頭,道:“不妥……跟遼人血拚一場也好。引遼人上套,總得下一點血本才行。若是輕易就敗了,遼人很容易看出其中有詐。
反而跟遼人血拚一場,激起了遼人的血性,對我們更有利。
一旦遼人被激起了血性,就不會再多想其他的。
隻要晉寧軍和折家軍露出了潰勢,遼人一定會毫不猶豫的選擇追擊。
更關鍵的是,現在跟晉寧軍和折家軍血拚的是遼人的廂軍。
遼人的廂軍實力不強,可以被我軍將士壓著打。
我軍將士殺的遼人越多,遼人廂軍背後的遼兵精銳,就會越急躁。
一旦給他們機會上岸,他們一定會毫不猶豫的撲向我們。”
高處恭沉吟了一下,緩緩點頭。
他覺得寇季說的有理。
事實上,正在指揮著晉寧軍作戰的王凱,想法跟寇季差不多。
寇季和高處恭暗中布置了後手,雖然瞞著眾人,可明眼人都猜得到。
十萬遼兵精銳兵臨黃河畔,寇季和高處恭二人手上不過隻有數萬廂軍而已。
在這種情況下,二人一副有恃無恐的模樣,要是沒有後手,那才奇怪。
猜得出寇季和高處恭二人有後手是一回事,在戰場上撕殺又是另一回事。
王凱之所以率領著晉寧軍拚命的跟遼兵撕殺,有三個目的。
其一跟寇季的心思差不多,為了激起遼人的血性,讓遼人失去理智的衝鋒,放邊落入寇季和高處恭二人準備的後手。
其二是趁著遼兵精銳還沒有上岸,帶著晉寧軍跟旗鼓相當的河清、金肅二軍好好的打一場,借著戰事磨礪一下手裡的晉寧軍,借著戰事讓晉寧軍中的將士們從穿戴著盔甲的民夫,蛻變成一個真正的將士。
其三,擔心寇季和高處恭二人的後手並不能一舉擊潰遼兵,所以趁機多殺一個是一個。
王凱、折家軍校尉,領著折家軍和晉寧軍撕殺了許久,登上了河岸的遼兵被殺的血流成河。
河麵上的遼兵精銳被激怒了,一些距離河岸並不遠的遼兵精銳跳下了皮筏子,趟著水,往河岸邊上衝了過來。
隨著遼兵精銳不斷的加入。
王凱和折家軍校尉二人感受到了壓力。
折家軍校尉在折家軍出現了大的傷亡的時候,一邊跟遼人撕殺,一邊退到了王凱身邊。
“退不退?”
王凱能猜到高處恭和寇季二人有後手,折家軍校尉自然也能猜到。
隨著遼兵精銳不斷的踏上岸,他們開始大規模出現傷亡,也到了該退的時候了。
折家軍校尉之所以在明知寇季和高處恭有後手的情況下,還率領著折家軍將士跟遼人撕殺,是為了遼人的人頭。
晉寧軍窮,折家軍將士也窮。
朝廷很少給折家軍分派糧餉,折家軍的大部分收入來源,都源自於府州的稅收。
每年府州的稅收收上來以後,朝廷拿一部分,折家拿一部分,一部分用來維護軍備,一部分分派給那些死去的同袍們的遺孀,分到他們手裡,就沒有多少力。
如今他們違背了折繼宣的心思,跟著楊家老太君到了屈野川。
等他們回到了府州以後,依照折繼宣的性子,一定給他們穿小鞋,到時候他們肯定會更窮。
折家軍校尉帶著折家軍將士砍遼人腦袋,也是為了幫他手底下的兄弟們再謀一條出路。
若是他們回到了府州,折繼宣容不下他們,他們也隻能委屈求全。
因為他們不可能背叛折家,不可能退出折家軍。
但是他們的家眷卻不用跟著他們一起遭罪,可以遷移到其他地方生活。
他們實力夠強,比遼人的廂軍強了不止一個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