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56章 逼迫西夏人主動挑起戰事的辦法(1 / 2)

北頌 聖誕稻草人 9318 字 10個月前

雖說曹瑋多數時候,占據著上風。

可遼國的兵力,越消耗越多。

大宋的兵力是越消耗越少。

隨著遼皇耶律隆緒的命令不斷的傳達到各小部族,各小部族也相繼領著兵馬趕到了銅台關外。

遼國的兵力是一邊消耗,一邊補充,所以越來越多。

反觀大宋,兵力一直在消耗,又沒有補充,所以兵馬越消耗越少。

曹瑋和遼皇耶律隆緒一鬥,便是一個多月。

數萬人葬送在了銅台關下,兩方也沒有罷手的意思。

更沒有痛痛快快的一戰定勝負的意思。

消息傳回了大宋,大宋上上下下,一臉愕然,沒幾個人知道曹瑋和遼皇耶律隆緒二人在做什麼。

消息傳到了西北,傳到了寇季耳中,寇季也是一臉懵。

寇季手握著燕雲之地的戰事邸報,狐疑的道:“痛痛快快的打一場不就完了嗎?這麼推推拉拉的耗下去,對誰都沒有好處。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

打仗,一方麵是在比拚智慧、謀略、兵馬強弱,另一方麵比拚的就是財力。

數十萬兵馬囤積在一處,每日消耗的糧食,就是一個龐大的數字。

時間越長,消耗的越多。

更重要的是,輜重補給線越長,消耗就變得更大。

往往一個地方的糧倉吃空了,就得調遣另一個地方的糧倉內的糧食。

民夫們在押送糧食的過程中,消耗的糧食甚至比軍中將士們消耗的糧食要多。

打個比方,十萬石的糧食運送出汴京城,運到了銅台關,一路上民夫們可能就要吃去一半。

若是遇道了雨季,民夫們吃掉的糧食會更多。

大宋朝廷即便是國庫充盈,也經不起如此消耗的。

“你以為他們不想痛痛快快的一戰?不想一戰定勝負?他們之所以沒有痛痛快快的一戰,那是因為他們不敢。”

高處恭坐在寇季下首,翻看著西北各地送過來的兵馬文書,撇撇嘴說了一句。

寇季聽高處恭這話,明顯是知道其中的內情,自然不會放過他。

當即,寇季追著高處恭問道:“什麼意思?”

高處恭坦言道:“雙方都沒有必勝的把握,也不敢輸這一場,所以都不敢擅自動手。所以隻能通過消耗,隻能通過比拚國力,定勝負。

以往我大宋征討燕雲,那是步步緊逼,貪功冒進者不計其數。

遼人自然能借機謀劃一二,取得戰事的勝利。

可此次曹瑋征討燕雲,穩紮穩打,一步一個腳印的往前挪。

遼人找不到任何可乘之機。

所以隻能選擇跟曹瑋硬碰硬。”

寇季知道了其中的關節,冷哼一聲,道:“我大宋的國力,比遼國要高出數倍。遼國跟我們比拚國力,那是在找死。”

高處恭丟下了手裡的文書,撇撇嘴道:“我大宋的國力是比遼國高,可能不能取勝,卻不好說。”

寇季眉頭一凝,看向了高處恭道:“你這話是什麼意思?”

高處恭歎了一口氣,道:“我大宋,並非誰的一言堂。遇到了事情,需要滿朝文武商量。這人多了,心思就雜了。

有人會支持曹瑋跟遼人耗下去,有人自然不會支持。

隨著曹瑋消耗的國庫的錢財越多,反對的聲音就越大。

等反對的聲音徹底蓋過了支持的聲音的時候。

曹瑋恐怕就沒辦法繼續跟遼人耗下去了。

反觀遼國,國力雖然不如我大宋。

可遼皇耶律隆緒可以決斷遼國所有的事情。

隻要是他認定的事情,誰也不能反駁。

隻要他一心跟曹瑋耗下去,那麼遼國上下就算砸鍋賣鐵,也得支持他。”

寇季聽到了高處恭這話,眉頭凝的更緊。

他清楚高處恭不是在危言聳聽。

他在朝堂上混跡了這些年,多少知道朝堂上官員們的德行。

朝堂上總有那麼一些人,喜歡特立獨行,喜歡跟其他人作對。

一些人為了博名望,博功勞,就是喜歡乾出一些博人眼球的事情,就是喜歡乾一些跟彆人不一樣的。

比如,當朝野上下所有人都覺得,跟遼國決戰到底,才能讓大宋富強的時候。

就會有人生出不一樣的想法。

他們可能會覺得,止戈、求和、馬放南山,才會讓大宋變得更富強。

隻要有人站出來振臂一呼,一些想要追求功名利祿的人,就會緊緊的追隨在他身後。

政見不合四個字,便是由此而來。

大多數的黨爭,也是因此。

有人主戰,有人主和,有人覺得舊製不能變,有人覺得必須推行新製,有人覺得維護少數人的利益,才能加強大宋的統治,自然也會有人覺得維護大多數人的利益,才能加強大宋的統治。

他們之所以會這麼做,就是為了爭名逐利。

高處恭見寇季皺著眉頭陷入到了沉默中,就開口問道:“你到銀州以後,不斷的調兵遣將,明顯對西夏有所圖謀。

你到銀州一個多月,一直按兵不動,應該是在等燕雲的戰事有一個結果。

如今燕雲戰事陷入到了僵局中,你準備怎麼做?

繼續在這裡謀劃西夏,還是班師回朝,去幫曹瑋鎮壓那些不同的聲音。”

寇季聞言,瞥了高處恭一眼,沒有說話。

高處恭說的沒錯。

他到了銀州以後,一直按兵不動,就是為了等燕雲戰場上有一個結果。

他在銀州掀起大戰,對燕雲戰場,肯定會有所影響。

曹瑋若是帶人在燕雲戰場上取得了大的戰果,那他在銀州掀起大戰,就算有所影響,影響也不會太大。

可若曹瑋在燕雲戰場上打了敗仗,那他在銀州掀起大戰,就會產生巨大的印象,他就不得不重新謀劃一番。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