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昊聞言,嘲諷的笑道:“寇季躲在數萬兵馬之中,除非我們召集一切兵馬,將寇季連同他手下的兵馬團團圍住,不然不可能除掉寇季。”
“不妥不妥……”
夏先生,也就是夏安,再次開口。
夏安沉聲道:“我們不能大張旗鼓的除掉寇季。寇季更不能死在我們手裡。寇季一旦死在了我們手裡,寇準那個老倌八成得瘋。趙禎那個小皇帝,估計也不會輕易的放過我大夏。
宋國是在跟遼國開戰不假。
可宋國仍有餘力,召集數十萬大軍,功討我大夏。
寇準和趙禎那個雄安皇帝若是發了狠,召集大宋境內一切可以調動的兵力,向我大夏壓過來,那我們大夏難以抵擋。”
大宋有多少兵馬?
數十萬禁軍,數十萬廂軍。
團練、鄉兵、藩兵,並不在大宋軍籍之列。
大多有地方衙門統領,屬於民籍。
但是有需要的時候,他們也能被臨時抽調,充入軍中。
單單是跟西夏接壤的大宋兵馬,就多達數十萬。
河西有五萬滿編的鎮西軍。
永寧軍路,有五萬滿編的永寧軍。
清澗城有人數一直控製在三萬上下的種家軍。
清澗城背後,分彆還有滿編的三支禁軍,鎮戈、興國、鎮國,三軍。
此外,還有寇季新編排的滿編的橫山軍、鎮北軍、寧邊軍,三支兵馬。
這還不算各城的守軍,以及鎮守在長城上的守軍。
可以說,大宋在西北抵禦西夏人的兵馬看起來沒多少,可是細細挖掘的話,你會發現,多的嚇死人。
寇準和趙禎二人若是發了彪,上疏的這些兵馬,一定會出現在征討西夏的戰場上。
寇準和趙禎二人中間任何一個人若是親臨戰場,現在坐守在汴京城內的上下虎翼軍、龍神二衛、天武軍,五支兵馬中,一定會有三支,被調遣到征討西夏的戰場上。
汴京城南北兩側的數支廂軍,也會毫不猶豫的調動到征討西夏的戰場上。
彆覺得大宋調遣了三十萬兵馬去了燕雲之地,就覺得大宋無兵可用。
大宋兵馬多的嚇人。
若不是寇準主政期間,精簡了其中一大批,大宋朝廷能調動的兵馬更多。
大宋每逢戰事,就調動捧日軍、天武軍出動,不是因為大宋各地沒有兵馬調動。
而是因為中軍需要一支強有力的精銳禁軍坐鎮。
大宋之所以不經常興重兵征討四方,不是因為沒有兵馬,而是因為調動重兵,需要的糧草太多,需要的軍餉也太多。
漫長的輜重線,會拖垮大宋的財政。
所以大宋才不經常興重兵。
但西夏真要是明目張膽的將寇季給宰了,天知道發了瘋的寇準和趙禎會不會不惜一切代價跟西夏死磕。
大宋領兵的名將是不多。
但是真要死磕到底,無論是人力、物力、財力,西夏都磕不下去。
死磕到最後,西夏會被戰爭耗死。
大宋雖然也不太好受。
但西夏絕對會死在大宋前麵。
當然了,西夏可能會死,大宋不一定會死。
因為今時今日的大宋,已經不比以前。
今時今日的大宋,有一個一字交子鋪。
在百姓們眼裡,在商人們眼裡,那就是一個簡簡單單的存錢的地方。
可在夏竦等政客眼裡,那就是朝廷的另一個國庫。
它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在必要的時候,向大宋朝廷提供一大筆錢作為資助,資助大宋乾一切想乾的事情。
所以,明目張膽的弄死寇季,那就是在取死。
趙禎瘋了會做什麼,夏安不知道。
但是寇準瘋了,會做什麼,夏安卻清清楚楚。
寇準敢拽著趙恒上戰場,他就敢拿刀架在趙禎的脖子上,逼著趙禎一起上戰場。
李元昊陰沉著臉,“宋國若敢來犯,我們就跟他們戰一場。昔年宋國的趙光義,三次征討遼國,每次動用的都是重兵,還不是被遼人打的丟盔棄甲。”
夏竦皺著眉頭沒有說話。
夏安則開口道:“趙光義三次在遼國損兵折將,不是因為宋軍不夠厲害。而是因為趙光義自己無能。趙光義忌憚手下的武將,怕他們擁兵自重,所以從不將兵權交給手下的武將。他選擇令從中禦,坐在汴京城內,通過監軍,親自指揮作戰。
太子殿下年齡不大,可從小經曆過的戰事卻不少。
太子殿下應該明白,坐在興慶府,指揮河西邊陲的西夏兵馬作戰,有多愚蠢。”
李元昊聽到這話,咬牙道:“那就是在找死……”
他雖然不願意漲彆人誌氣,滅自己威風,可是他不得不實話實說。
戰場上的局勢,瞬息萬變。
坐在興慶府內,指揮在河西邊陲的西夏兵馬作戰,那就是在找死。
從興慶府到河西邊陲,有千裡之遙。
一道命令下發下去,再傳回來反饋,八百裡加急的話,也需要數日之功。
數日時間,已經足以讓敵人抓住破綻,打你一個措手不及。
夏安繼續說道:“高懷德、曹彬、潘美等人,那一個不是蓋世名將。他們皆有滅國之功,他們每一個人,領一支重兵,都能對一個國朝形成威脅。他們皆出現在過燕雲十六州的戰場上。
難道太子殿下以為,他們滅掉的那些國朝的文臣、謀士、武將,加起來,也比不上耶律休哥和蕭太後嗎?
難道太子殿下以為,他們幾個人加起來,真的比不上耶律休哥和蕭太後嗎?”
高懷德、曹彬、潘美等人,皆是開國大將,皆有滅國之功在身。
他們的才能,已經得到了驗證。
他們有領兵的手段,也有領兵的頭腦。
他們並非打不過遼人,也並非比不上耶律休哥和蕭太後。
他們之所以吃了敗仗,那是因為到了燕雲戰場上,他們做不了主。
他們擁有通天的本領,卻沒辦法施展,怎麼可能不吃敗仗。:,,,,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