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14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1 / 2)

北頌 聖誕稻草人 15282 字 10個月前

,最快更新北頌最新章節!

“第一條路,找官家去服軟,興許官家會看在我們識趣的份上,放我們一條生路。第二條路,殊死一搏……”

潘夙剛說完話,石元孫就叫了起來,“服軟,服軟管用嗎?他擺明了是不想放過我們,我們服軟,還不是任他宰割?”

“可是我們殊死一搏的話,很有可能會步符家後塵……”

有人猶猶豫豫的低聲說了一句。

石元孫瞪起眼,惡狠狠的道:“符家豈能跟我們相比,符家一家之力,怎麼可能抵擋得住朝廷的兵馬。我們不同,我們數家聯手,一定能給朝廷一個慘痛的教訓。

我們搏一把,縱然是輸了,我們也不冤。

我們若是不搏一把,向他服軟,最後隻能無儘的悔恨中被他折磨死。”

眾人臉色難看,沉默不語。

石元孫恨鐵不成鋼的喊道:“我們搏了,未必會輸。若是贏了,我們能得到的,遠比想象的要多。”

潘夙陰沉著臉道:“我們還能影響多少兵馬?”

石元孫以為潘夙被他說動了,急忙道:“明裡暗裡加起來有二十萬之多,算上王家的廣信軍的話,有二十五萬兵馬。”

潘夙側頭,看向了石元孫,詫異道:“你說服王德用?”

魯國公王德用,年近五旬,乃是已故武康公王超之子。

王超乃是太宗皇帝潛邸之臣,深受太宗皇帝和真宗皇帝信任。

王德用也算是將門虎子,出仕期間,雖然沒有曹瑋、李繼隆那麼出名,但其治軍有方,統領著兵馬打了不少勝仗,所以深受真宗皇帝和趙禎二人的信賴。

一直擔任著重要的職位。

趙禎登基以後,王德用被派遣到了博州,鎮守著京東東路和河北東路。

汴京城數次出現巨變,大宋數次對外征戰,都沒有調遣他回京,不是因為他沒能耐,而是因為真宗皇帝趙恒和趙禎二人都信耐他。

知道有他坐鎮在京東東路和河北東路,必定能確保萬無一失,不會後院起火。

石元孫開口稱王德用率領的廣信軍也會跟著殊死一搏,潘夙自然覺得意外。

要知道,王德用和他爹二人,那是妥妥的太宗一脈的嫡係,太宗一脈的死忠黨。

他怎麼可能跟趙禎作對?

石元孫聽到了潘夙的話,冷哼道:“他現在要清理我們所有人,王家也在清算之列,我不信王德用會無動於衷……”

潘夙眯著眼,盯著石元孫道:“所以……你根本就沒有派人去跟王德用接觸?”

石元孫道:“我回頭就派人去跟他接觸,我相信他一定會跟著我們一起殊死一搏。有高家的例子在前,我不信他會無動於衷。”

潘夙將一肚子的憋在了心裡,對石元孫道:“那你速速派人去接觸,一旦王德用有回音,你立馬派人告訴我。”

石元孫見潘夙有殊死一搏的意思,立馬答應道:“我現在就回府派人去接觸王德用。隻不過王德用人在博州,一來一往,恐怕需要花費十數日。

我怕他不會給我們十數日時間。”

潘夙果斷道:“我會想辦法幫你拖一些時間。”

“你能有什麼辦法?”

石元孫忍不住質問。

潘夙瞥了石元孫一眼,淡淡的道:“派人去截殺被抓住的舌頭……”

石元孫略微一愣,思量了一下,覺得潘夙說的這個法子不錯,就相信了潘夙的話。

當即,幾個人也不再多言,分彆離開了石府彆院。

潘夙在回府以後,就匆匆去了書房。

潘夙的父親潘承裕,正在書房裡看書。

見到了潘夙以後,不鹹不淡的道:“又去見石元孫了?”

潘夙沒有隱瞞,果斷點頭,“不錯,孩兒去見石元孫了。”

潘承裕盯著潘夙,歎氣道:“已經輸了一次了,還不甘心認輸?”

潘夙咬牙道:“官家要將我潘家幾代搏得的富貴收回去,孩兒自然不甘心。”

潘承裕盯著潘夙,語重心長的道:“官家從沒有說過要收回我們的富貴,他隻是想收回我們手裡的權力。”

潘夙執拗道:“可我們若是沒了權力,如何保得住手裡的富貴?”

潘承裕盯著潘夙皺眉道:“那你有沒有考慮過,那些權力屬不屬於你?你要是真的為了權力,你就應該遵從官家之令,自除身上皇親國戚的身份,去參加文舉或者武舉,走仕途,堂堂正正的站在朝堂上麵,光明正大的將權力握在手裡。

你一直覺得,在你們這一代人裡麵,你是最聰明的那個。

可你真的是最聰明的那個嗎?

先不說寇季那個妖孽。

就拿曹佾和李惟賢兩個人說。

曹佾沒你聰明,但是比你有眼光。

他跟你一同接觸到的寇季。

你覺得寇季隻不過是寇準認的一個從孫,身份地位,所以明麵上應付著,卻從沒有去跟他深交。

反倒是曹佾,放下了身段,跟寇季交往,甚至自降身份,稱寇季一聲兄長。

如今,曹佾憑借著寇季的輻照,手握一字交子鋪,掌控天下錢財。

縱然是戶部尚書手裡掌控的錢財,也沒有他手裡萬分之一多。

曹佾雖然沒有站在朝堂上,可他說的話,即便是一些重臣,也得聽幾分。

李惟賢,沒你有心計。

也沒有攀上寇季。

但是他卻走出了自己一條路。

在官家下令,皇親國戚家中的子嗣,可以請除皇籍,以普通的百姓身份參加文舉和武舉,為朝廷效力的時候。

他就果斷請示了李昭亮,得到了李昭亮許可以後,請除了皇籍。

如今正在家中備考,準備參加今歲的秋闈。

他的才學如何,你比我更清楚。

明年殿試過後,進士之列,必有其一席之地。

他們我們武勳當中第一個走正規的科舉入仕的,注定會被官家記住,也注定會被滿朝文臣記住。

彆說他是位英才了,他就是個草包。

官家和文臣們為了樹立一個典型,也會快速的推他上位。

些許年後,兩府六部中,必有他一席之地。

還有那個你從頭到尾都沒有正眼瞧一次的劉亨。

他現在率軍坐鎮一路,手握精兵強將,定著的是國公的爵位。

你呢?

你算什麼?

憑借著祖輩的蔭補,補了一個仁壽主簿。

主簿在汴京城算是一個官嗎?”

潘承裕的一席話,可以說是推心置腹。

但潘夙卻聽著十分刺耳。

潘承裕絲毫沒有在意潘夙的臉色,他盯著潘夙繼續道:“你此前陪著石元孫胡鬨,我也就任由你去胡鬨。左右不過是劫掠一兩家交子鋪而已。

縱然被抓住了,也不一定會死。

可如今你已經輸了一局了,還想繼續鬨下去?

再鬨下去,你就隻剩下造反一條路了。

你劫掠一字交子鋪不會死,可你造反,一定會死。

不僅你會死,我們全家人也會跟著受牽連。

其中就包括庇佑了我們祖孫三代數十年的潘家。

潘家不欠我們祖孫三代什麼,反倒是我們欠他們的。

你沒有資格拿潘家一家人的性命去鬨。”

潘夙的祖父,並不是潘美的親子。

而是潘美的養子。

關於潘夙祖父的來曆,眾說紛紜。

其中有一個說法是,潘惟吉乃是後周柴氏的後人。

宋太祖皇帝趙匡胤奪了後周江山以後,將柴氏後人交給了潘美撫養,改名潘惟吉。

此事隻是傳言,並沒有得到考證。

但潘惟吉的來曆,確實存在著許多疑點。

後周亡了以後,周世宗柴榮的四個子嗣,隻有周恭帝柴宗訓,致死都保留著柴姓。

其他三個子嗣,皆該換了姓名,泯滅與茫茫人海之中。

曹王柴熙讓,不知所蹤,傳言稱他改成了寧姓。

紀王柴熙謹,有傳言稱,他在乾德二年亡故,也有傳言稱,他就是潘美的養子潘惟吉。

蘄王柴熙誨,不知所蹤,傳言稱他改為盧姓。

但不論潘夙的祖父潘惟吉是不是柴氏後人,潘家一直庇護著他是一個事實。

潘夙拿潘家一家人的性命冒險,潘承裕自然不高興。

“爹……不拚一次,我始終咽不下這口氣……”

潘承裕冷哼一聲道:“你拿什麼去拚?”

潘夙沉聲道:“我們各家一起起事的話,足足有二十五萬兵馬……”

潘承裕冷笑道:“二十五萬?我看兩萬五都不一定有。官家、寇季二人厚待將士的消息,如今已經傳遍了全天下。

但凡是軍中將士,都知道官家和寇季對他們十分優厚。

在這種情況下,誰會跟著你們作亂?

除了那些有野心的人,以及各府的部曲外,沒有一個會跟著你們起事。

你可以用謊言欺騙他們一時,讓他們暫時為你所用。

可一旦官家的繳文傳入到軍中,軍中一些將士立馬會倒戈相向。

到時候,不等官家派兵鎮壓你們,軍中的將士們就會砍下你們的頭顱,獻給官家。”

潘夙咬牙道:“石元孫說,可以說服王德用跟我們一起起事。王德用手裡的廣信軍,可是他們父子兩代人耗費了數十年積攢下的精銳。”

潘承裕被氣笑了,“這話你信嗎?”

潘夙垂著腦袋,沒有說話。

他不信。

他若是信的話,也不會到潘承裕的書房裡來。

他找潘承裕,就是為了詢問此事。

潘承裕瞪著潘夙道:“我可以老實告訴你,隻要皇位上坐著的還是太宗一脈的人,就算全天下的人都反了,王德用也不會反。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