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20章 寇準的擔憂(1 / 2)

北頌 聖誕稻草人 15024 字 10個月前

,最快更新北頌最新章節!

“官家此舉,非是聖君所為……”

王曾義正言辭的勸誡。

趙禎瞥了王曾一眼,“你說的是朕定下的十年期限,還是允許軍中將士家眷遷移到邊陲的事情?”

趙禎擺明了在揣著明白裝糊塗。

王曾老臉有些發黑的道:“臣說的是,官家揚言要去當強盜的事情。”

趙禎不鹹不淡的道:“朕不是還沒去嗎?再說了,今日是議政,你要是覺得朕的提議不妥,可以跟其他人一起議一議。

你要是有更好的辦法解決將士們還鄉以後的娶妻問題,朕也不用出去做強盜。”

經過趙禎這麼一提醒,王曾才意識到,現在是在議事,而不是在決事。

王曾瞬間閉口不言。

趙禎盯著所有人道:“寇愛卿所說的,就是朕和寇愛卿,還有樞密院的幾位愛卿一起商量出來的兵製。諸位愛卿都幫忙參詳一下,看一看有什麼不妥之處。”

呂夷簡等人聽到趙禎這話,一個個麵麵相覷,沉默了許久以後,還是種世衡開口說出了所有人心中的心裡話。

“官家,能否請寇樞密再說一遍……”

種世衡拱了拱手,略顯尷尬的說道。

趙禎心中在發笑,臉上卻不動聲色,看向了寇季,道:“寇愛卿……”

寇季盯著呂夷簡等人,意味深長的道:“早就讓你們拿出筆,記一下的……”

趙禎在寇季的話音落地以後,在一旁不輕不重的道:“朕以為,以後朝堂上議事,滿朝文武都應該帶著筆。朝堂上每日商量的大事那麼多,僅憑我們各自的腦袋,恐怕記不全。

須知,我們每日議論的,皆是國事,其中涉及到我大宋千萬百姓的生計,一點都不能怠慢。”

呂夷簡等人聞言,一個個臉上不動聲色,心裡卻在罵娘。

趙禎和寇季骨子裡壞透了,逮住機會就讓他們難看。

不當人子。

不當人子。

呂夷簡心裡在罵娘,嘴上卻道:“官家此舉大善,但讓滿朝文武帶紙筆入殿,殿內必然得備上桌椅,有些不太雅觀。不如設一文書,在殿內抄錄臣等的言行,事後再交給佐官謄抄,分發給參政議政的文武。

官家以為如何?”

趙禎提出的建議,確實算是一個善政。

特彆是對他們這些上了年齡的大臣而言,絕對是一等一的善政。

他們上了年齡了,記憶力自然比不上年輕人,參政議政的時候,滿朝文武各自發表見解,一場大朝會下來,各種建議加起來恐怕有成百上千條,他們不可能全部記住,總會有所疏漏。

偏偏,能混入到垂拱殿、資事堂內參政議政的,大多都是上了年齡的老臣。

似寇季這種小小年紀,就升遷到了武臣之首的怪胎,全大宋朝就這麼一位。

那些個皇子們出閣的時候,加封的樞密使、同平章事之類的不算。

那些都是加官,隻拿俸祿不做事。

寇季卻是實職。

所以,趙禎的提議,對朝廷大有裨益。

呂夷簡並沒有否決,反倒給出了合理的建議。

王曾在聽完了呂夷簡的話以後,也讚同的點頭道:“此舉大善……”

趙禎見呂夷簡和王曾二人如此重視此事,臉色也正了幾分,略作思量以後,道:“那就設兩人吧。”

趙禎此話一出。

呂夷簡和王曾一頭,表示讚同。

設立一個人和設立兩個人,大有不同。

設立一個人,一旦出了什麼紕漏,那就難以彌補。

兩個人的話,就能互補一下,避免出現錯誤。

此外,兩個人也能互相監督,避免對方在記錄百官言行的時候,夾帶私貨。

“今日我們主要論的是兵事,先論兵事,其他的以後再談。”

趙禎再確認了設立記錄官以後,繼續開口。

呂夷簡等人則一起看向了寇季。

寇季笑道:“官家、我,還有樞密院的官員們,在商量完了兵製以後,已經做了記錄,並且謄抄了幾份。”

呂夷簡等人埋怨的瞪了寇季一眼。

寇季吩咐陳琳將提前準備好的兵製文書,送到了呂夷簡等人手裡。

呂夷簡等人拿起了文書,細細的翻看了起來。

寇季既然已經給出了一套相對完善的兵製,並且已經得到了趙禎的首肯,那他們就已經沒有繼續出謀劃策的必要了,他們隻需要根據寇季提出來的兵製,查漏補缺即可。

呂夷簡比較關心監軍問題,所以在看完了文書以後,率先開口道:“兵部歸內廷管束,那麼兵部派遣出去的監軍,是不是也歸內廷管束?”

“非戰時,軍中上下的監軍,由兵部管束。無論是樞密院,還是內廷,要動用監軍,都必須經過兵部。戰時,軍中上下,無論是誰,皆有樞密院調遣。”

寇季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呂夷簡略微皺著眉頭道:“軍中監軍由武進士擔任,但軍中的將校由何人擔任?”

按理說,武科科考出來的武進士,就是預備將校。

雖說武科廢弛多年,形同虛設,可武科一直是存在的。

趙禎重振武科以後,武科應該能恢複不少。

如今皇親國戚、武勳,去除了大半。

以後軍中將校的接班人,應該是武進士才對。

可聽寇季的意思,似乎不打算任用武進士為將校。

寇季為何用武進士擔任監軍,呂夷簡倒是知道一些。

無非就是在保留監軍製度的基礎上,儘最大的可能,避免不知兵事的人出任監軍。

寇季麵對呂夷簡的疑問,斬釘截鐵的道:“軍中將校,自然是軍中有功的將士擔任。武進士出任的監軍,絕對不能跟軍中的將校混為一談,不然監軍製度就形同虛設。

不過,武進士也不是沒有出任軍中將校的可能。

武進士若是在軍中擔任監軍期間,建立了功業,又想留在軍中,那麼就可以將軍籍從兵部調遣到樞密院,樞密院會根據他的功勞大小,予以任命。

但是武進士一旦在軍中擔任將校,往後就不能再出任監軍一職。”

呂夷簡聽完了寇季的話,若有所思的點點頭。

曹瑋在呂夷簡結束了問話以後,對寇季道:“以後樞密院隻掌禁軍,不管地方兵馬?地方兵馬歸兵部管轄,卻歸地方調度,會不會因此產生混亂?”

寇季解釋道:“不會產生混亂,各級衙門,皆有兵曹,也有掌兵之官,地方兵馬的調度,皆有他們負責。若是遇到了地方衙門難以決斷的事情,可以一級一級上報。

各級衙門若是處理不了,可以呈報兵部。

兵部可以將此事拿到朝堂上論一論。

非戰時,樞密院隻掌管禁軍的升遷調度。

戰時,樞密院掌天下所有的兵馬調遣。”

曹瑋聽到此處,略微一愣,細細的品了品,沒有再多言。

此舉其中的深意,曹瑋大致明白了一些。

經過改製以後,朝廷明麵上擺著的能戰的兵馬,看著隻有七十一萬。

可真要遇到了戰事,一提溜,能快速的提溜出一大串的兵馬。

更重要的是,能戰的兵馬都放在邊陲,真的有敵來犯,就不用再費力的調遣兵馬。

若是邊陲的兵馬不夠,地方兵馬可以快速的集結在一起,趕去馳援。

中間省去許多行軍的路程。

此舉可以說是大大的節省了行軍的時間。

唯一的害處就是,地方兵馬長期守在地方,時間長了,就會失去打惡仗的本領。

但是考慮到趙禎提出的十年退役的政令,以及邊軍退役以後充入到地方兵馬中的政令,曹瑋也就沒再去計較此事。

邊軍將士在軍中待了十年,恐怕早已熟悉了軍伍中的生活。

縱然是退了,也不可能在地方安安心心的務農,很大的可能是進入到地方的兵馬之中。

有他們充入地方兵馬之中,也能稍微補充一下地方兵馬的不足之處。

隨後,王曾、朱能、種世衡、李昭亮、王德用等人,相繼對他們心中存疑的地方,進行了詢問。

等到所有人弄清楚了這套兵製以後,已經到了天黑。

趙禎並沒有放任他們離去,而是將他們留在了宮裡,繼續商討此事。

趙禎特地在議事的偏殿內給他們準備了住處。

為了避免風言風語,趙禎給他們準備的住處,距離後宮很遙遠。

趙禎之所以這麼做,就是為了避免呂夷簡等人,提前將尚沒有商量妥當的兵製泄露出去。

雖說呂夷簡等人已經熟悉了朝廷定下的保密的律法,也知道此類的事情不能往外說,但趙禎仍然得提防一二。

此後近半個月。

幾個人都湊在宮裡商討著兵製。

他們白天出現在垂拱殿上陪著群臣們議事,晚上在偏殿內議論著兵製。

寇季給出的兵製,呂夷簡等人當天就搞懂了。

但其中一些不合理的,或者是需要根據大宋的詳情改正的地方,都需要商討。

此外,新的兵製,等於是將天下間所有的兵馬打亂,重新安置。

如何妥善的安置兵馬,而不至於引起大的反彈,也需要好好的討論一下。

總之,如此大事,絕對不可能一天就商量妥當。

經過了半個月的商量,最終商量出了一套十分適合大宋的兵製。

如何循序漸進的推行這一套兵製,幾個人也商量出了妥善的法子。

兵製和推行兵製的法子,被寫成了兩份文書,擺在趙禎麵前。

趙禎在呂夷簡等人的注視下,寫下了名字,蓋上了私印。

呂夷簡等人上前,紛紛效仿。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為了保密。

在文書上簽上姓名,加蓋私印,就像是在納投名狀。

一旦文書上的內容在沒有推行完,就被人泄漏了出去,引起了巨大的變故,那麼上麵所有人都需要承擔責任。

此舉並不仁義。

但國朝大事麵前,沒辦法講仁義。

此舉是寇季最先提出來的,最終得到了所有人的認可。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