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季被煙花柳巷之地的女子們堵在貢院門口的消息,如同一陣風一樣的傳了出去。
正經的傳言倒是沒什麼,九成九的還原了貢院門口的一切。
但是延伸出的一些不正經的傳言,跟真正發生在貢院門口的事情有天差地彆的變化。
有傳言稱,寇季強搶了煙花柳巷的女子為妾,引起了煙花柳巷女子的不滿,煙花柳巷的女子一起將寇季堵在了貢院門口。
還有傳言稱,寇季在某個煙花柳巷的女子閨房裡過了夜,人家有了身孕,寇季不負責,所以煙花柳巷的女子一起堵著寇季,為自己的姐妹討公道。
總之,眾說紛紜,各種花邊謠言此起彼伏。
就是沒有一個站得住腳的。
一些謠言,汴京城的百姓們也不信,但這並不妨礙他們拿出去忽悠彆人。
總之,謠言越傳越邪乎。
寇府彆院。
後院。
臥房內。
向嫣一邊指示著丫鬟幫寇季整理朝服,一邊笑道:“妾身聽說,相公強搶了煙花柳巷的女子為妾,妾身沒在府上看到,不知道相公藏哪兒了?”
寇季一邊佩戴牙牌,一邊翻了個白眼道:“我要納妾,需要搶嗎?我隻要放風聲出去,寇府內一下子能被塞滿。
各個都是黃花大閨女。
我需要去搶風塵女子?”
向嫣笑嘻嘻的道:“黃花大閨女什麼都不懂,風塵女子什麼都懂。”
寇季翻了個白眼,“彆人都不信的謠言,你居然信……”
向嫣笑道:“妾身也不信,妾身隻是覺得有趣。所以拿出來說一說。說來也怪,貢院門口那一幕是柳永折騰出來,為什麼最後謠言傳到了相公頭上?”
寇季撇撇嘴道:“人紅是非多……”
向嫣略微一愣,失笑道:“那倒也是……”
說話間,寇季已經整理好了朝服,拿上了朝笏出了門。
門外的天色隻有三分亮。
馬車前行,需要有燈籠照明。
趕往汴京城的馬車很多。
除了寇季是去上朝的以外,剩下的都是參加此次殿試的士子們。
如今殿試還沒有舉行,春闈取中的士子,仍舊是士子,唯有殿試舉行過了,管家賜下了進士身份,他們才能稱之為進士。
寇季趕到汴京城外城門口的時候,天色已經發亮。
守門的將士知道今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所有提早打開了門戶。
寇季的馬車到了以後,一路暢通無阻的進了汴京城。
寇季到了東華門的時候,滿朝文武已經齊聚在了東華門前。
時辰一到。
守城的將士就打開了東華門,滿朝文武魚貫而入。
今日上朝,跟往日的常朝不同。
今日上朝,百官們在參拜了趙禎以後,分配一下政務,就會離開朝堂。
朝堂上最後隻剩下了內廷、樞密院、六部尚書幾位重臣。
趙禎吩咐人重新布置了一下垂拱殿,然後又設立了座位,跟內廷三宰、樞密院二使、六部尚書,一同監考。
吉時到了以後。
陳琳領著宦官們去宣士子們入殿。
以韓琦為首的士子們,著官服,在一聲聲宣名聲中,進入到了皇宮內。
沒錯,韓琦便是今科會元。
歐陽修、文彥博皆比韓琦年長,但是卻沒有奪得會元之位。
並不是他們的才學不如韓琦。
而是他們的策論比韓琦少了一絲鋒芒。
趙禎正值鋒芒畢露的時候,自然更喜歡有鋒芒的士子。
所以在春闈考場,趙禎親自作主,點了韓琦為會元。
韓琦一眾士子入了垂拱殿,依照禮儀向趙禎施禮。
施禮過後。
趙禎也沒講什麼,直接宣了一聲開考。
該說的,趙禎早就在麵試的時候說過了。
士子們也不是第一次見趙禎了,所以並沒有那麼緊張,也沒有出錯。
所以殿試的一切,一如往常。
士子們坐定以後,趙禎命人將準備好的試題發放給了士子們。
士子們拿到了試題,就開始作答。
趙禎等人如同泥塑雕像一樣,坐在哪兒監考。
陳琳領著一幫子的宦官,給那些士子們送上了吃食和清水。
吃食是一些簡單的糕點。
士子們餓了可以以此充饑。
三個時辰以後,士子們留下了試卷,退出了垂拱殿,有宦官引領著他們離開了垂拱殿。
士子們走完了以後,陳琳收起了所有試卷,放在了趙禎麵前。
趙禎將試卷分成了數份,交給幾位重臣一起審閱。
寇季等人拿著朱筆,覺得那篇文章寫得好,就在上麵畫個圈,覺得那個文章不好,就再上麵打個叉。
最後以圈圈的數量來判定士子們的名次。
當然了,趙禎擁有隨意調換任何一個士子名次的權力。
閱卷閱到了一半,寇季皺起了眉頭。
寇季拿起了自己手裡的卷子,質問起了陳堯谘的兄長陳堯佐。
“陳禮部,你在閱卷的時候,是不是有失公允?”
陳堯佐正在悶頭閱卷,猛然聽到了寇季的話,趕忙抬頭看了過來。
其他人也在悶頭閱卷子,聽到了寇季的話也同時抬起了頭。
陳堯佐放下了手裡的卷子,對寇季略微拱了拱手,“寇樞密這話是什麼意思?”
寇季揚起了手裡的卷子,沉聲道:“韓琦、歐陽修等人的提出牧民之策,以富民為主。你全部給打了叉,難道不是有失公允?”
陳堯佐略微皺起了眉頭,沉聲道:“牧民之策,當然是以德行為主。若是一味的追求利益,最終隻會多出一群嗜血的豺狼,而不是一群修德修行的百姓。”
新任戶部尚書章得象聽到了陳堯佐的話,讚同的點點頭。
呂夷簡三人撫摸著胡須盯著寇季,似乎打算看寇季如何應對。
寇季盯著陳堯佐道:“民以食為天,唯有吃飽了,才會有力氣去修德行。若是吃不飽,都餓死了,要德行有何用?”
陳堯佐看著寇季道:“下官的意思,並不是說不讓百姓吃飽。下官的意思是,牧民之策,應該以德為主,以富為輔。
德才是最關鍵的。
百姓們若是一味的隻追求富貴,放棄了修德,久而久之,他們就會被金錢所吞噬。
為了錢財,他們可以出賣好友、出賣兄弟、出賣家人、出賣妻女,甚至出賣良心。
到時候,所有人眼裡就隻有錢,沒有道德、沒有仁義、沒有忠孝。
沒有道德、沒有仁義、沒有忠孝,那人還是人嗎?
唯有修德行,百姓們才會有道德、有仁義、有忠孝。
如此才配稱得上是人。
所以牧民之策,當以德為主。
韓琦、歐陽修、文彥博幾人的文章中,通篇皆言富民之策,卻無半點教化百姓尊重德行的策略。
他們提出的富民之法,倒是新奇。
下官仔細的推斷了一下,卻有可取之處。
但他們沒有給出教化百姓德行的策略,下官隻能給他們一個叉。”
呂夷簡、王曾、張知白等人,聽完了陳堯佐的話,一個個撫摸著胡須,頻頻點頭,顯然,他們十分讚同陳堯佐的說法。
他們認為,陳堯佐對歐陽修等人的評判十分的中肯。
古人知道道德、知仁義、知忠孝,所以古人重道德、重仁義、重忠孝。
但凡是有道德、有仁義、有忠孝的人,都會被所有人高看一眼,即便是他一貧如洗。
在科舉製度沒有推出以前,古人就是通過舉孝廉選官的。
也正是因為古人重道德、重仁義、重忠孝,所以中華才有了禮儀之邦的美譽。
寇季通過陳堯佐的話,發現了一個問題,一個自身的不足之處。
他一味的想著讓大宋變強大,一味的想著讓大宋變富庶,卻沒有想過讓大宋百姓在禮儀道德方麵,也跟著一起進步。
他覺得,一個富庶、強大的大宋,就應該四海無敵、萬邦來朝。
但此刻聽了陳堯佐的話,他才明白了一點。
真正的富庶、強大,並不僅僅是錢財和力量方麵,還有精神方麵。
唯有錢財、力量、精神三方麵一起變強,大宋才算得上是一個健全的強大的大宋。
隻注重一項,或者注重其中兩項的話,即便大宋變強了,也是一個畸形強大的大宋。
一個畸形的大宋,是很難長久的存活下去的。
有可能因強而亡、也有可能被資本吞噬、更有可能窮窮苦苦的守著自己的仁義道德被人打死。
寇季既然有心打造一個強大的大宋,自然希望將它打造成一個真正強大的大宋,而不是一個畸形強大的大宋。
所以,錢財和力量提升的同時,精神方麵也必須跟上。
寇季盯著陳堯佐道:“朝廷可以在富民的同時推行教化。”
陳堯佐點點頭道:“以德為主,以富民為輔,大宋自然會變強。”
說到此處,陳堯佐看向了寇季道:“但他們的卷子裡,並沒有提到這一點,所以下官隻能給他們打叉。”
寇季不再替歐陽修等人張目,反而緩緩點了點頭。
然後,垂拱殿內所有人一臉愕然的盯著寇季。,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