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99章 一柄鋒利的刀(1 / 2)

北頌 聖誕稻草人 17112 字 11個月前

趙禎和寇季商討完了給軍中配備火器的問題以後,寇季也沒有在宮裡多待,帶著剛剛下課的兒子和閨女離開了皇宮。

寇天賜在宮裡,有名師教導,學問有所長進。

趙禎在宮裡設立的小蒙學中,已經到了讀書年齡的,就寇天賜一人。

那些個被趙禎請過來教授孩童們學問的先生們,隻需要悉心教導寇天賜一人足以。

在他們細心教導下,寇天賜學問有所長進,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似趙潤、寇卉、寶慶、壽慶,四個什麼也不懂,隻知道瞎胡鬨的娃娃。

先生們就算將學問揉碎了講給他們,他們也不能理解。

所以,趙潤、寇卉、寶慶、壽慶四個小家夥,每次上課的時候,隻會湊在一起玩,不會聽講。

先生們也沒有告他們四人的黑狀。

因為沒必要。

跟幾個什麼都不懂的娃娃計較,那得多不堪。

寇季帶著兒女回到了府上以後,將兒女交給了向嫣,然後又趕到了樞密院,忙起了陝西府征兵,以及軍中大規模配備火器的問題。

忙碌了幾日,向嫣派人到了樞密院,喚回了寇季。

寇季不得不暫時放下公務,回到了府上。

回到府上以後,寇季才得知,他的姑父王曙今日帶著他姑母一起回京。

寇季不得不帶著妻子兒女,返回了寇府大宅,然後又去了一趟文昌學館,將寇準請回了府上。

寇季在去請寇準的時候,寇準十分不滿,“王曙而已,又不是官家,還要老夫回到府上去等他,他配嗎?”

寇準嘴上說著埋怨的話,身子卻不由自主的跟著寇季離開了文昌學館,回到了寇府大宅。

寇季知道,寇準許久不見自己的親閨女,有些想自己的親閨女了。

雖然他並沒有教導好自己的親閨女。

也曾經因為寇季,放出了不認自己親閨女的話。

可血濃於水。

些許年不見,他內心深處還是十分想念自己的閨女的。

隻是為了照顧寇季的心情,他並沒有表露而已。

如今寇季主動將王曙調遣入京,讓他可以跟自己閨女團聚,他心裡自然高興。

寇季和寇準回到了寇府大宅以後,寇禮十分識趣的讓出了寇府大宅內的主院。

隻是寇季和寇準誰也沒去住。

寇季繼續住回了四君園。

寇準則在府上找了一個僻靜的園子住下。

若不是王曙回京以後,回趕到寇府大宅拜訪。

寇季和寇準二人其實不願意回到寇府大宅住的。

不知道為什麼,他們祖孫二人在麵對寇禮,以及寇禮那一堆鶯鶯燕燕,以及寇禮那些兒女的時候,生不出半點親近的意思。

每次回到府上,看到了寇禮跟那一堆鶯鶯燕燕,以及兒女在一起的時候,他們祖孫二人總覺得自己像是個外人。

正是因為如此,他們二人都不喜歡住在寇府大宅內。

也跟寇禮親近不到一塊。

寇禮也躲著他們二人,不願意厚著臉皮湊上來跟他們二人親近。

他們二人覺得寇禮是個外人。

寇禮其實也覺得他們二人是個外人。

之所以會出現如此局麵,主要是地位的差距、身份的差距、以及心性的差距。

在寇準和寇季眼裡,似寇禮這種人,在官場上很難活長久。

到了地方上當官,會被人上下一起給坑死。

在汴京城裡為官,也會被人算計死。

寇禮到如今,能身居禮部侍郎一職,純粹是因為有他們二人的原因。

若非他們二人,寇禮墳頭草,恐怕都長到三尺高了。

在寇禮眼裡,寇準是虎,寇季是蛟。

他一隻綿羊,很難在寇準和寇季麵前正正經經的說話。

無論是寇準還是寇季,弄死他跟弄死一隻螞蟻沒區彆。

他很難在寇準麵前像是個仆人,很難維護當兒子該有的尊嚴。

他更難跟寇季像是尋常父子一般相處,也很難維護一個當爹的威嚴。

所以,他情願如同外人一般跟寇準和寇季相處,也不願意跟他們親近。

寇準和寇季在寇府大宅待了一夜。

翌日。

起床以後。

寇準就趕到了寇季的四君園,讓向嫣幫忙給他挑幾身穿戴的衣服。

寇季在向嫣幫寇準挑選衣服的時候,帶著仆人出了門,一路出了汴京城,到了汴京城城東的宜春菀處。

宜春菀是汴京城的四大皇家園林之一。

在瑞聖園被改建為天聖館以後,就成了三大皇家園林之一。

是皇家踏青、春狩的園林。

宜春菀正北門外,便是那條貫通汴京城東西的禦道。

王曙從真定府卸任,返京時候,此處是必經之所。

寇季到了宜春菀門口,沒等多久,王曙夫婦就坐著馬車,領著一幫子仆從、丫鬟浩浩蕩蕩的出現在了宜春菀處。

寇季粗略的打量了一下,有近百人。

對此,他並沒有什麼看法。

古人出行,走遠路的時候,幾乎都是如此。

身份越高,帶的人越多。

不是為了彰顯身份,純粹是為了保護自身。

畢竟山野之間,草莽流寇多不勝數。

還有豺狼虎豹等攔路的凶獸。

古人幾乎都不會一個人遠行,要遠行,幾乎都是跟人結伴出行。

少則十數人,多則近百。

為的就是低於草莽流寇和豺狼虎豹。

雖說寇季和趙禎幾次派人清剿那些草莽流寇,地方上的兵馬也得到了增加,草莽流寇已經大大的減少。

但長途跋涉的遠行,依舊存在著危險。

所以王曙帶個百十人隨行,很尋常。

寇季一直等到王曙夫婦的馬車臨近了以後,才主動迎了上去。

“小侄寇季,見過姑父姑母……”

寇季到了二人所乘坐的馬車前,躬身施禮。

王曙夫婦匆匆下了馬車,躬身向寇季還禮。

多年不見,王曙蒼老了不少,王寇氏亦是如此。

王曙在向寇季還禮的時候,神色中多了一些哀傷和苦澀。

看著已經變成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侄子,王曙心裡是五味雜陳。

王曙至今都記得,那個初入汴京城的少年,在自己麵前畢恭畢敬施禮的模樣。

時過近千,少年已經蓄了短須,已經從青澀蛻變成熟,已經從一介白身,混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步。

他對自己施禮的時候,依舊畢恭畢敬。

隻是王曙再也不能以上位者、以長輩的身份,對他說教。

身為公門中人。

王曙很清楚身份、地位差距中所蘊涵的東西。

王曙沒辦法在寇季麵前倚老賣老,更不可能在寇季麵前端架子。

隻有民間那些逞匹夫之勇的人,才會在麵對上位者的時候,倚老賣老,端架子。

端完了架子,還十分自得的自誇一句。

甭管你地位有多高,依然得在我這個平民百姓麵前乖乖低頭。

如此行徑,看似爭儘了顏麵。

可等你求到人家頭上的時候,你會發現。

你端的架子有多高,求人的時候姿態就會放的有多低。

若是在求人辦事的時候還倚老賣老、端架子。

那你就隻能自求多福了。

人家身份高、地位高,敬著你,那是尊老。

並不是說你的能力比人強,你比人厲害。

歸根結底,你比人強的是年齡,不是其他方麵。

你年齡比人長,在人家麵前端架子、倚老賣老,人家因為尊老讓著你。

可你的兒孫呢?

也許在人家麵前,會活的像是個螻蟻。

人貴在自知。

王曙正是因為知道自己和寇季的差距很大,所以不敢在寇季麵前端架子。

寇季可以一句話將王曙的兒子王遠丟到大理去吃苦。

王曙卻沒那個能耐一句話將王遠調回汴京城享福。

如今治理大理的是那些犯了錯的文官,他們倒是會給王曙幾分麵子。

可他們隻是治理大理,並沒有掌控著大理的大權。

掌控著大理大權的種世衡和朱能,看不到寇季點頭,是不會賣給他王曙麵子的。

縱然他已經升遷到了工部尚書之職。

種世衡和朱能也不會搭理他。

因為種世衡和朱能二人,不僅是一等公,更是樞密院的二把手和三把手。

跟王曾和張知白平等對話的地位。

王曙還沒有平等跟他們對話的資格。

而寇季麵對種世衡和朱能的時候,那就是寇季願意不願意給他們一個麵子,讓他們落人請的問題了。

而不是他們給不給寇季麵子的問題。

他們若是敢在寇季麵前說什麼‘我給你一個麵子’之類的話,寇季就敢大嘴巴子抽他們。

這就是地位的差距。

“賢侄親自相迎,我受之有愧啊。”

王曙在施禮過後,一臉感慨的道。

寇季笑著道:“一家人不說兩家話,姑父這話說的太客氣了。”

“寇季,既然是一家人,你可否將遠兒……”

王寇氏在寇季話音落地以後,有些迫不及待的開口。

隻是話說了一半,就被王曙用眼神製止了。

時隔多年。

王寇氏再也不敢在寇季麵前大聲說話,更不敢看不起寇季。

未及不惑,憑借著一己之力,一躍成為樞密使的人。

不是她能得罪的,也不是她敢看不起的。

當年的寇季,還需要寇準出麵,才能壓得住她。

如今的寇季,不需要寇準出麵,也能輕輕鬆鬆的壓得她喘不過氣。

她最在意的就是她的相公和兒子。

寇季一句話可以將王曙從真定府調遣到汴京城,同樣也可以一句話將王曙從汴京城發配到其他地方。

至於王遠。

寇季可以讓他在大理待一輩子。

隻不過,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王寇氏雖然已經認清了現實,可是本能性子驅使著她在寇季麵前說話的時候,有些失去分寸。

但好在,寇季不會為此去跟她斤斤計較。

寇季在王曙製止了王寇氏以後,笑著道:“姑母不必擔憂。在彆人眼裡,大理是一個窮鄉僻壤的小地方。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