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北頌最新章節!
寇季話音落地的時候,親從官和親隨們已經消失在了遼陽府城主府。
寇季並沒有去追,也沒有派人去將他們帶回來。
無論是親從官還是親隨,都是寇府的部曲。
寇季和寇天賜父子倆的性命,不僅關係到寇府的興亡,也關係到他們各家興亡。
所以,他們唯一的使命就是保護寇季和寇天賜父子安全。
為了寇季和寇天賜父子的安全,他們在必要的時候也會違背寇季的命令。
就像是之前在上京城外的山頭上,寇季非要幫著將士們禦敵,親從官卻吩咐著親隨們將寇季架了下去。
現在也一樣,為了寇天賜的安全,他們選擇了違背寇季的命令。
也唯有在這種事情上,他們才敢跟寇季大聲說話。
因為他們說話的時候,已經將生死置之度外。
他們不怕死,為寇季和寇天賜父子獻上性命也在所不惜。
但是他們怕寇季和寇天賜父子有性命之憂。
寇季沒辦法去怪罪他們。
也沒辦法將他們的一片好意徹底抹殺。
部曲除了幫主家禦敵以外,還會幫主家擋刀擋劍。
寇季也是這種規矩的受益者。
此前在西夏的時候,李德明派人刺殺他,若非部曲們拚命,他恐怕早就涼了。
“算了,隨他們去吧。到時候天賜若是壓不住寇氏的那些族人,我就讓部曲們去震懾一番,不行就將交趾的巡馬衛老卒調遣到封地去。元山那邊的巡馬衛也調遣一部分。
到時候手握重兵,封地又山高皇帝遠的,世俗的禮教很難約束到。
寇氏族人真要鬨事,就狠狠的懲治一番。
曹利用和元山兩個人都不是什麼省油的燈。
他們幫我做了十幾年的事了,後半生就讓他們自己去折騰。
他們是稱王稱霸也好,還是開疆拓土稱帝也罷。
隨他們去。
給他們留一下家底,算是對他們的酬勞。”
寇季獨自嘀咕了一番,長歎了一聲,背負雙手回到了正堂上的座椅上坐下,處理起了公務。
誠如寇季所言。
狄青不是什麼二愣子。
寇天賜和趙潤被送到了狄青軍中以後,狄青也是愣了很久,思量了很久。
最終,狄青將他們兩個扔到了斥侯營,去給斥侯營的火頭兵幫手。
狄青軍中斥候營雖然十分危險,但也有安全的地方。
火頭兵就是斥候營內最安全的地方。
平日裡就是負責給那些斥候們燒水煮飯。
如今負責和其他的火頭兵們一起給那些俘虜們燒水除虱。
斥候營的火頭兵也有上陣的機會,隻是不多。
前提條件就是斥候營的其他斥候死絕了,火頭兵們才會上陣。
隻要斥候營的斥候還有一什,火頭兵們就隻能安安心心的在營地裡燒火煮飯。
狄青雖然忠勇,但卻不是那種死板的人。
於公於私,狄青都不會派遣趙潤和寇天賜去涉險。
於私,他是趙潤的姑父、寇天賜的叔父,兩個小家夥的長輩,兩個小家夥在他手底下,他護著還來不及呢,怎麼可能讓兩個小家夥去送死。
要是他兒子出現在軍中,他一定會毫不猶豫的將他兒子扔到軍中最危險的地方去。
可兄長的兒子和妹妹的兒子,他卻不願意扔到最危險的地方去。
甚至兩個小家夥遇到危險的時候,他還會為兩個小家夥拚命。
在古人的思想裡,親朋好友將子嗣托付給你,那就是信任你,自己全家都可以死,但是親朋好友托付的子嗣,絕對不能有事。
狄青是一個純正的古人,還是古人當中十分守規矩的那種,所以這種思想他一直遵循著。
於公,趙潤和寇天賜沒有到入伍的年齡。
大宋兵製革新以後,對新卒入伍的年齡要求十分嚴格,最小不能低於十六歲,最大不得超過四十五歲。
文臣們如今唯一能插手的兵事,就是朝廷募兵的時候兵卒的年齡。
為了證明他們對兵事還有所影響,他們在朝廷募兵的時候,盯的很緊。
一個低齡兵,或者超齡兵出現,文臣們很有可能將此事鬨到垂拱殿上。
也正是因為如此,兵部在主持募兵的時候,對年齡卡的很嚴。
彆說是年齡不過關的他們不收,就算是年齡相對有些模糊,或者是存疑的,他們都不會收。
趙潤和寇天賜的年齡,可沒有達到標準。
若不是寇季將他們扔到狄青手裡,狄青都不一定會讓他們進軍營。
他們沒有達到入伍的年齡,所以狄青不可能派遣他們上陣。
除非寇季親自下發文書,要求狄青將兩個人弄到戰場上去。
不然,狄青會遵循軍中的那一套規矩行事。
狄青在依照規矩做事,趙潤和寇天賜兩個小家夥卻有點懵,兩個小家夥互相打氣,鼓勵著對方,抱著必死的決心入了軍營。
然後狄青讓他們去劈柴、燒水?
劈柴和燒水也就算了,還要給那些遼人那些臭的能熏死人的衣服。
兩個小家夥隻乾了半日,就吐的直不起腰。
惹得軍中那些老卒們哈哈大笑。
兩個小家夥惱羞成怒,去找狄青,要求狄青將他們放在最危險的地方去。
然後狄青向他們展示了一下什麼叫做軍令如山。
一人十軍棍打下去,屁股都爛了。
兩個小家夥入軍營第一日,還沒適應軍中的生活,就爬到了床上。
寇季的親從官和親隨趕到了軍中以後,得知了此事以後,沒少衝狄青翻白眼。
但他們卻沒有埋怨狄青。
狄青是依照軍規打的趙潤和寇天賜,彆說是他們了,就是趙禎和寇季到了,也隻能說一句打得好。
其他的什麼也說不了。
兩個小家夥就這麼在軍中住下了。
寇季也沒太去關注。
他沒時間去關注。
大宋兵馬兵進上京城以後,前前後後俘虜的百姓不足一百萬。
而大宋占據的疆土卻足足有三府之地。
一百萬俘虜,分配到三府,每個府也就三十多萬。
再分配到各州各縣各鎮,幾乎就分空了。
鄉村沒辦法設。
因為再分下去,一村一鄉可能就一兩戶人。
遼地近八成的土地處在荒蕪狀態。
眼看著春耕快過去了,大地上無人耕種,也無人牧馬放羊。
寇季就派人往朝廷去送了一封文書,讓朝廷派遣一些官員過來,再遷移一大批百姓過來。
文書送到了汴京城以後。
趙禎、呂夷簡、王曾、張知白四個人瞅的直揪頭發。
“雖說遼地歸入到軍管以後,對官員的需求變少了,可三府之地,少說也得兩千多官員。
兩千多官員,我們上哪兒去找?”
資事堂內。
張知白苦著臉看著趙禎、呂夷簡、王曾,低聲說著。
呂夷簡和王曾皺著眉頭,沒有說話。
趙禎瞥了三人一眼,不輕不重的道:“現在你們不埋怨朕列土封王了吧?照這個趨勢下去,朝廷選官的速度,都趕不上疆土擴張的速度。
朕要是不列土封王,他們就得自立。
他們要是不自立,那些蠻夷就會重新崛起。”
呂夷簡和王曾聞言,眉頭皺的更緊。
張知白苦笑道:“也不用照著這個趨勢下去了。現在朝廷選官的速度,已經趕不上疆土擴張的速度了。
就算朝廷現在停下腳步不擴張。
朝廷選官的速度也趕不上。
隨著我們新增的疆土不斷的漢化,府、州、縣等各級衙門也在逐漸的完善。
需要的官員數量也在不斷的增添。
月前坐鎮河西的李迪來信,奏請朝廷給河西派遣三百官員,完善河西的府製。
李迪稱,河西的西涼、肅州等地,在經過了數年的教化以後,當地百姓已經徹底習慣了我大宋律法的管束。
新生的那些孩童,在蒙學的教導下,已經習慣了寫漢字,說漢話。
河西一些地方,如今已經跟我大宋其他地方無異了。
必須要完善各地衙門。
王隨坐鎮的興慶府那邊,東平府和西平府,還有銀州、夏州等地,情況跟李迪河西的西涼和肅州差不多。
王隨很早以前就奏請朝廷結束當地的軍管,恢複民政。
所以興慶府那邊還需要大批官員。”
王曾聽完了張知白的話,深吸了一口氣,沉聲道:“我若是所料不差的話,趕到年底,東海女直和韋室所占據的疆土,也會成為我大宋的疆土。
到時候需要的官員更多。”
東海女直和韋室所占據的地方,細分的話,大致相當於大宋四府之地。
大宋最初並沒有將東海女直和韋室占據的地方,定為必征之地。
可打的太快了,一不小心就殺過去了。
既然打了,自然沒有半途而廢的道理。
依照如今進入到東海女直和韋室的大宋兵馬的數量和強橫程度。
東海女直和韋室占據的地方,最後必然會落入到大宋手裡。
所以大宋必須提前做好準備。
呂夷簡在聽到了王曾的話以後,終於開口了,“我們早就在做準備,可是沒想到遼人那麼不經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