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20章 如坐針氈的呂夷簡(1 / 2)

北頌 聖誕稻草人 15738 字 10個月前

,最快更新北頌最新章節!

王曾聽到了寇季的說法有些頭疼,他盯著寇季埋怨道:“能不能不要總是想著動用兵馬,兵馬是解決不了所有問題的。”

寇季笑著道:“你很認可自己的說法?”

王曾幾乎毫不猶豫的點頭。

他覺得自己有必要糾正一下寇季動不動就想動粗的錯誤念頭。

寇季見王曾點頭,繼續笑著問道:“你可讀史?”

王曾翻了個白眼。

看不起誰呢?

我王曾,大宋朝立國以來,一隻手都數的過來的三元魁首之一。

論治國方略,我或許不如人。

但論對諸子典籍、史冊孤本的熟悉,大宋朝一個能打的也沒有。

你祖父也不是我對手。

以前也就丁謂能在這方麵跟我爭鋒,因為那家夥過目不忘,有異於常人之能。

現在,我王曾敢認第二,沒人敢說自己是第一。

寇季通過王曾的反應,就知道了王曾心裡的答案,他笑著道:“你既然讀史,那你就應該知道。

幾乎所有的革新,都是建立在王朝更替的基礎上的。

想要維持王朝的穩固,又想革新,幾乎是不可能成功。

即便是成功了,也隻是為他人做嫁衣。

就像是隋立的科舉製,打破了世家門閥對朝中高位的壟斷。

但也因此被世家門閥所針對。

所以才有了十八路反王進京。

若是隋沒有立科舉製,你覺得進京的反王能有幾路?”

王曾皺起了眉頭,陷入到了沉默當中。

寇季見王曾不說話,就笑著道:“路撐死了……不可能有十八路……真正導致十八路反王出現的,就是科舉製。

科舉製的出現,打破了世家門閥對王朝的掌控。

世家門閥看到了危機,所以才群起而攻之。

最後李唐得了江山。

李唐踏著前隋的殘骸,再次推行了科舉製。

為了推行科舉製,李唐的好幾位皇帝也是出了大力的。

他們跟世家門閥鬥了幾十年,直到世家門閥的力量削弱以後,才正式的將科舉製徹底推廣了下去。

再他們徹底推廣科舉製之前。

那些個學子們想要參見科舉,可是需要名門望族,以及一些朝中官員點頭推舉才行。

李唐敗亡以後。

我大宋立國。

我大宋立國以後,也推行了科舉製。

而我大宋的學子,不需要那些名門望族點頭,也不需要朝中官員推舉,便能參加科舉。

隻要他有才,隻要他沒有作奸犯科。

他就能進入到科場。”

說到此處,寇季看著王曾笑道:“所以,想要革新,不流血是不可能的。我們要革新的製度,比科舉製要大、要多,產生的影響也必然超過科舉製。

所以我們要麵對的困難,或許比推廣科舉製還要多。

所以我們必須要做最壞的打算。”

王曾咬著牙道:“你想讓官家自己造自己的反嗎?”

寇季攤開手,反問道:“那你說說怎麼辦?什麼也不做,眼睜睜的看著那些蛀蟲們趴在大宋身上敲骨吸髓,直至大宋敗亡?

讓官家自己造自己的反,總比讓彆人造官家的反要好。”

王曾瞪著眼,盯著寇季道:“事情沒你說的那麼嚴重。”

寇季淡淡的道:“事情嚴不嚴重,你王曾心裡清楚。大宋民間的造反率,可是曆朝曆代最高的。

大宋若是沒有問題,民間百姓為何要造反?

嫌活的太舒服?

還是覺得活著浪費糧食?”

王曾被懟的說不出話。

寇季繼續道:“問題已經很嚴重了,它就像是星星之火,在大宋的每一個角落不斷的閃爍。

現在,我們能壓得住它,所以可以當它不存在,也可以說它不嚴重。

可當它徹底連成一片,形成了燎原之勢的時候。

你告訴我,到時候那什麼去熄滅它?

誰又能熄滅它?”

王曾咬著牙,沒有說話。

寇季瞪著眼道:“滿朝文武,遇到了問題,最先想到的不是如何去解決它。而是想著躲開它。

若是牽扯到太多人利益的話,不僅會躲開它,還會隱瞞它。

它就像是病症,發現了就得治。

若是不治,總有一天會成為要命的病。

地方官中間一直傳著一句話,叫做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這一句話並不適合我們。

但是我們應該借此領悟出另一句話。

那就是為宰一任,安邦百年。”

說到此處,寇季頓了一下,盯著王曾鄭重的道:“所以……我一旦出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我不會對任何人客氣。

誰阻擋我為國為民做事,我就殺誰。”

王曾握起了拳頭,顫聲道:“你殺的完嗎?”

寇季毫不客氣的道:“遼國舉國上下足足有一千萬戶人,除了戰死的,以及他們自己折騰死的,剩下的全是我大宋的俘虜。

我當初在遼地的時候,隻要點點頭,他們全部都能身首異處。

你覺得我大宋豪門大戶的人數,能湊齊一千萬戶嗎?”

王曾盯著寇季道:“在遼地的時候我就說過,你這麼做的話,會讓很多人枉死的。”

寇季冷笑了一聲,“殺百萬人,可讓數千萬,乃至超過數千萬的人安穩度日的話,我一定不會客氣。”

王曾猛然坐起身,喝道:“他們都是我宋人,不是異族。”

寇季瞥了王曾一眼,冷冷的問道:“我們當他們是宋人,可他們當自己是宋人了嗎?為了自己的私利,連我大宋的安危都不顧,連子孫後代的安樂都不顧。

我們留著他們做什麼?

留著他們吃的腦滿腸肥,將大宋吃空了。

然後等著彆人來宰殺他們?

順便再禍害了百姓?”

王曾惱怒的道:“我大宋如今四海無敵。”

寇季譏諷道:“大漢也差不多。但漢末的時候世家門閥一個個厲害的沒邊,互相之間為了爭帝位,鬥的是水深火熱。

卻忽略了外人在暗中坐大。

最後的結果就是,衣冠南渡,漢人淪為了兩腳羊,成了彆人口中的肉食。

現在不給那些豪門大戶立一立規矩,以後他們就是新的世家門閥。

而我大宋最終的下場跟大漢也差不了多少。”

“如今四野之內,再無敵手,我大宋兵鋒所向披靡……”

“你能保證我大宋一直無敵下去?還是你能保證我大宋周遭的那些勢力不會坐大?我大宋初立的時候,西夏是什麼?隻是一個擁有兩個州的藩鎮而已。”

“……”

寇季用西夏舉例,王曾徹底說不下去了。

西夏算是大宋一手養肥的。

王曾深吸了好幾口氣,平複了一下心情,“我始終不讚成下殺手……”

寇季打了個哈欠,不鹹不淡的道:“那你就祈求那些豪門大戶的人都乖一點。讓他們彆跟朝廷作對,跟朝廷作對沒什麼好下場。

我大宋可不是大隋。

彆說是十八路反王了,他就是一百八十路,我也能讓他有來無回。”

若是彆人聽到寇季這話,可能會覺得寇季是在吹牛。

可王曾卻清楚,寇季這不是在吹牛。

這是大實話。

大宋如今的兵馬,四海無敵。

而這些兵馬都掌控在趙禎手裡。

寇季需要調遷的話,趙禎肯定不會阻攔。

更關鍵的是,隨著寇季和趙禎對兵製不斷的革新,大宋兵馬在一場又一場的戰爭中不斷的獲益。

如今軍中稱得上是悍卒的,幾乎都變成了一個個大小地主。

軍中將士的人心,早就被趙禎和寇季收買了一個乾淨。

他們如今和趙禎、寇季是一條心。

其他人想造反的話,根本沒辦法策反大宋最精銳的兵馬。

沒有大宋最精銳的兵馬支持,你憑什麼造反?

一幫子拿著破刀片子的人,憑什麼跟拿著火槍和火炮的禁軍剛?

在實力絕對碾壓的情況下,十八路和一百八十路有什麼區彆?

大宋在征討遼國的時候,遼國數百萬亂民湧到了長城邊上,還不是被擊潰了,變成了俘虜,如今在大宋各地勞動贖罪。

民間若是有人鼓動著百姓造反,聚眾不管多少,下場幾乎一模一樣。

禁軍一旦出動,他們幾乎沒有任何反抗的資本。

而禁軍對他們動手,絕對不會有任何顧慮。

因為大宋九成的禁軍家眷,如今都相繼遷移到了大宋邊陲,在大宋邊陲做小地主。

所以禁軍的家眷絕對不會出現在亂軍中。

王曾長長的歎了一口氣,“我會盯著他們的,希望他們彆做傻事……”

寇季撇了撇嘴,道:“你最好期盼他們中間有人儘快動手。如此一來,朝廷也可以殺雞儆猴,震懾一下其他人。

到時候說不定流的血會更少。”

王曾張了張嘴,突然發現他沒辦法反駁寇季這個說辭。

誰都不願意看到流血事件發生。

但當流血事件必然發生的時候,先發生一部分小規模的流血事件,總能震懾一二,減少流血事件的發生。

寇季見王曾再次陷入到了沉默當中,不鹹不淡的道:“該說的我幾乎都告訴你了。以後你也不用繼續再為此事跟我交流。

因為沒有意義。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