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54章 韓地的發展(1 / 2)

北頌 聖誕稻草人 14699 字 10個月前

,最快更新北頌最新章節!

“無柱子,無基石,必然倒塌……”

王安石沉聲回了一句。

寇季滿意的笑著道:“今天就學到這裡了,回去好好想想這個問題,對你以後大有裨益。”

王安石謝過了寇季教誨,收拾了東西離開了書房。

寇季在王安石走後,自言自語道:“小子,那個烏托邦國的國相,就是你。那個將百姓弄的苦不堪言的政令,就是青苗法。”

書房裡隻有一人,沒人聽到寇季的自語。

寇季在王安石走後,在書房待了許久。

然後回房睡下。

次日,寇季在正堂裡見了梁適。

梁適是個中年人,年齡比寇季大了三歲。

梁家乃是名門。

梁適的父兄皆是大宋的狀元,在民間有父子狀元的美譽。

史書上,梁適官至大宋宰相,父子三人被譽為‘忠孝三梁’,跟‘陳氏三傑’、文情三蘇’齊名。

其有八子,各個都是人傑。

孫子更是一大堆。

其中身居廟堂者,十之八九。

在大宋闖出了一個‘滿堂笏,梁半朝’的名聲。

彆人家稱半朝,那都是門生故舊堆積起來的。

他家憑借的都是自己人。

隻不過,梁適仕途上有些坎坷。

父子皆早亡,導致了他一而再而在三的結廬而居,錯過了最佳的出仕時間,直到而立之年才準備參加科舉。

而寇季的出現,攪亂了曆史,讓他仕途上又出了岔子。

他本應該早已考中進士,出仕為官的。

可是因為文昌學館的出現,讓他暫時放棄了科考,進入到了文昌學館讀書。

寇準留下了那一副字,離開汴京城的時候。

他毅然決然的跟隨著寇準,趕往了韓地,成為了寇準諸多追隨者之一。

寇季在了解了他家中詳情以後,總覺得此人是寇準刻意招攬的。

畢竟,他家學淵源,門風嚴謹,家中出來的子弟無一不是人傑。

寇準招攬了他,就等於招攬了一門英才。

有梁氏一門幫襯,寇準不僅能在韓地很快的立其文脈,還能快速的搭建起韓地的各級衙門。

此事寇季準備到了韓地以後問一問。

梁適見了寇季,恭恭敬敬的一禮,“臣梁適,參見老王爺……”

梁適如今在韓王府擔任長史,算是寇天賜的家臣,在寇季麵前自稱一聲臣,也是應該的。

隻是老王爺三個字,聽著有點刺耳。

雖說在這個平均年齡在三十歲左右的年代,三十歲以上有資格稱一聲老字。

但寇季還是不喜歡。

他始終覺得,六十歲以上的人,才有資格稱老。

但寇季不想計較。

在梁適施禮過後,寇季微微抬抬手,“韓地如今一切如何?”

梁適正色道:“回老王爺,如今韓地有六萬戶百姓,十三萬戶罪籍,有兵十七萬,存糧兩千三百萬擔,多是大米。

寇公將韓地分為了一都兩府八州三十二縣。

如今開平被定為一都,名為韓城,又叫韓都。

兩府分彆是南北兩府,南為臨海府,北為歸義府。

其他八州三十二縣,各有其名。”

對於寇準重新劃分韓地,並且重新給韓地各處命名,寇季完全能理解。

寇季此舉是在斷高麗殘餘。

隻要寇氏在那一塊地上統治的時間足夠長。

那一塊地方的人就會逐漸的忘記以前的高麗各處的地名。

等那一塊地方的人熟悉了心的地名,學會了新的學問,說漢話,那高麗就算是徹底滅亡了。

寇季假裝一臉驚愕的道:“天賜隻是一個王爵,不是一方國主,怎麼能建都呢?還有,十七萬兵馬?哪裡來的?六萬戶百姓,又是從哪兒冒出來的?

我記得祖父和天賜去韓地的時候,不過帶了不到一萬三千人而已。

從哪兒冒出的從哪兒冒出了二十多萬人?

罪籍的戶數沒變,不會是從大宋搶奪的吧?”

寇季說到最後,臉上出現了驚恐。

梁適見此,趕忙解釋道:“遼地有狄青狄將軍坐鎮,誰敢從遼地搶人。寇公約束著韓地的兵馬,韓地的人在沒有準許的情況下,從沒有越過鴨綠江。

韓地建都,是官家允許的。

官家暗中賜了王妃密旨,王妃到了韓地以後才宣之於眾。

正是因為有官家的旨意,寇公才敢建立韓都。

至於韓地多出的百姓,有一部分是寇公和王爺過去的時候帶過去的,還有一部分是王妃去的時候帶過去的。

剩下的都是投效的。”

寇季假裝不相信,質問道:“十幾萬人投效,開什麼玩笑,我從沒聽說過周遭有那個地方有十幾萬人離開。”

梁適遲疑了一下,哭笑不得的道:“不敢欺瞞老王爺,那些人都是在海上飄蕩的遺民。有前隋的、有前唐的,他們祖上似乎是前隋和前唐的將士,所以一個個都有兵甲、武藝也不弱。

王爺在海邊巡視的時候,他們就冒了出來。

王爺見他們一直飄蕩在海上,居無定所,就收留了他們,將他們歸為了民籍。

並且免除了他們兩年賦稅,還給他們發了罪籍,供他們驅使。

他們中間多殘缺的男丁和獨身的男丁,所以王爺還給他們放良了一些罪籍女子做妻子。

由於他們一家一戶人口太少,所以王爺就將他們兩三戶編為一戶。

他們在落戶以後,王爺欣賞他們有武藝,就召了他們充當軍卒。

說實話,臣也沒有想到,王爺隨手下的一步閒棋,隨後居然引起了大的反響。

那些人落籍以後,見王爺是一個勤政愛民的王爵,便呼朋喚友的出海,從海上帶了不少飄蕩在海上的遺民。

臣更沒想到,他們一帶就是一年,足足從海上搜羅了近二十多萬人。”

寇季一臉駭然,“海上居然飄蕩著二十多萬人,以前我們怎麼沒發現?數量如此龐大的人在海上飄蕩,不可能一點風聲也沒有吧。

確認了那些人經常在海上飄蕩了嗎?”

梁適鄭重的道:“臣仔細觀察過,他們一部分人應該是在海上漂蕩過,可還有一部分人,應該常年在陸地上。”

寇季眉頭一挑,追問道:“你的意思是,其中有一部分人恐怕來曆有問題?”

梁適點頭道:“臣覺得他們來曆是一個謎。順著海上查了許久,也沒有查出什麼。”

寇季皺眉道:“二十萬人,憑空冒出來的?”

梁適沉吟著道:“臣覺得,有一部分應該是韋室以北的地方過來的,有一部分是從海上的海島上而來。

他們應該一直潛藏在海上和極北的地方。

中間有所往來。

臣翻閱高麗的遺書,發現裡麵存在著他們往來的痕跡。

他們應該是前唐和前隋的遺民。”

寇季思量著道:“那他們為何造不出來,晚不出來,偏偏這個時候出來。”

梁適沉聲道:“寇公說,可能跟韋室外的北地越來越冷有關。”

寇季沉吟著道:“你之前說過,他們有不俗實力,他們完全可以挑一塊無主之地,占山為王。

為何之前不顯山不露水的?”

梁適坦言道:“臣私底下派人問過他們,他們說,他們在等我漢室收複高麗。此前我大宋攻打高麗的時候,他們準備出一份力的。隻是還沒等到他們跟我們聯係,我們就攻破了高麗。”

寇季咬咬牙道:“罷了罷了,他們說的是真的也好,假的也罷。我們就暫且信了他們的話。你回頭回去以後,告訴天賜,隻要他們將自己當成韓地的百姓,遵從韓地的律法,我們就既往不咎,接納他們。

當他們是我們的百姓。

他們若是有異心,那就向狄青求援,讓狄青率兵清理了他們。”

梁適點頭道:“寇公也是這麼說的。寇公說,韓地如今缺人,所以他們隻要是我漢家苗裔,我們就應該接納他們。

他們的出身,我們不問。

三代以後,無論他們以前是什麼身份,都會成為一個徹徹底底的韓地人。

至於他們有沒有異心,根本不用操心。

寇公說,隻要你還在大宋,就沒人能在韓地掀起風浪,任何在韓地掀起風浪的人,都會被你派遣兵馬殺的乾乾淨淨。

所以王爺放心的將他們中間的青壯,全部招募為卒,分派到了各地守衛。”

寇季長長的出了一口氣道:“祖父說的有理……隻要韓地有任何風吹草動,我會奏請官家,調遣狄青率領大軍長驅直入。”

梁適認真的點點頭。

寇季像是放下了什麼心事,笑著問梁適,“韓地的耕種、貨物的流通,還有新的學館建立如何?”

梁適聽到這些,臉上流露出了笑容,“那些從海上而來的人,雖然底細不明,但一個個都是凶人,將韓地那些罪籍治的服服帖帖的。

那些罪籍種地可勤快了。

除了韓地原有的良田外,還開墾了近百萬畝良田。

今歲咱們去的晚,所以隻種了一季豆子。

王爺花錢從交趾購了兩千多萬擔糧食,正在供養百姓。

到了明年,隻要不出現天災,咱們必定豐收。

咱們過去的時候帶了不少管事,在各地衙門立起來的時候,管事們也帶著人去各地立了糧行、布行等鋪麵。

踏海而來的那些人,也開了一些鋪麵。

雖然還很蕭條,但已經開始有貨物在各地流通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