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己方數倍於敵的兵力,李隆基覺得自己是不會輸的。
在李隆基看來自己怎麼也不可能輸的,因為這樣的部隊即便是放到帝國的戰場上,那也是一方的主力部隊了!
大唐現在就是這麼強大,三五萬人的軍隊就可以追著十幾萬人四處亂跑!
所以大唐的戰爭一般來說全都是滅國,而不是殲敵!
而且這個時候的大唐軍隊,是全麵脫產的職業軍隊,所以他們的戰鬥力都極為的強大,在這種情況下,李隆基不認為自己的軍隊,以多打少的情況下會輸給自己的兒子!
而且李隆基也不認為李瑛能夠訓練出多麼優秀的部隊,因為李瑛根本就沒有訓練軍隊的時間,在他想來這些人完全是因為他們的甲胄,讓他們有了一種自己能打的錯覺。
即便是太子方有那麼多的高手和戰神,但是自己的兵力占優,而且都是上過戰場的士兵,這些人可都是見過血的,隻要突破一點,那麼就可以將對方的軍隊完全的殲滅了!
在古代,隻要有一個點被擊破了,所有的軍隊戰損比其實是很低的,一般來說那麼整支部隊就會在轉瞬間崩潰,然後就會有大量的人死於擁擠和踩踏。
戰場上所謂的戰損比達到10%部隊就會崩潰這一點是完全錯誤的說法,所謂傷亡超過10%,並不是整條戰線逢10死1,而是在某一點已經殺穿了。
所謂全局傷亡10%,放在一個局部,可能已經被殺了一半以上了,這一帶的所有士兵都已經徹底喪失戰鬥力了。
然後這一點上的部隊就會直接的崩潰,接著大量的軍隊就從這一點突破接著整條戰線就會被殺穿了,然後大規模的潰逃和追殺就出現了。
當然了,戰場之上死亡的人數其實是最少的,更多的是潰散之後的踩踏和自相殘殺,就連追殺這種事其實也是很少做的。
因為根本就沒有什麼必要,一般來說踩踏和自相殘殺會讓已經潰敗的部隊損失慘重,然後破傷風和感染就會帶走剩下一大半人的生命,所以在戰場之上,直接戰死率從來都不是太高的。
李隆基不是不懂兵的人,但是現在他卻沒有采用常用的圍三缺一的戰術,而是開始了正麵突破的碾壓戰,擺明了就是要全殲李瑛的部隊。
因為他篤定了李瑛的軍隊不會撤退,同時也在賭,賭自己的軍隊可以在後防被打崩之前,乾掉李瑛!
之前李隆基還覺得優勢在我,可是現在他隻能去賭了。
這一刻,李隆基還是很後悔的,因為自己有些托大了,應該在調動兩個衛的兵力過來的,而且折衝府也調少了,同時也不應該調動關中的折衝府,應該調征西軍回來的。
還有就是王忠嗣的指揮權,應該早些時候就收回來的,真是有些托大了。
“正麵對撞,這李隆基的想法還真自信呀,他居然在賭自己的命來賭,賭自己的軍隊實力比對方強,能正麵打爆對方!還真是有膽量!”…。。
李世民看清了李隆基的想法,“可惜這個時候應該自己下場的,沒有把命放在自己手裡更好的選擇了,我更看好這個實際的太子!”
女帝則天笑了一下,“太宗陛下,你難道沒有看這個時期的史書麼,這個時期一日殺三王,李隆基在這一天平定了此時政變,太子的玄武門沒成功,我家的三郎能力還是不錯的,至少在這個時期他還很強,還沒有到該死的時候呢。”
李治喝了口藥,“我也看好太子李瑛,這個世界的太子準備的可比曆史上的政變充分多了,而且還有很多的東西都展露出來了,這個李瑛和曆史上的李瑛完全不一樣。”
魏征冷笑一聲,“有什麼不一樣的,還不是後來改史了麼,就像是玄武門明明是在臨湖殿動的手,可是卻說是玄武門,真要是玄武門,太子的兵馬早就殺進去了,也不會在你們動手之後,東宮六率才動手了,史書還不是想怎麼改就怎麼改。”
對於魏征的話,李世民什麼都沒說,因為這就是事實,李世民就是改史書了!
這沒有什麼不好說的,隻不過他沒有改自己是政變上台這件事,因為這件事是事實,隻不過他不是被迫發動,而是全麵謀劃,所有的政變細節都在他的謀劃之中,一切都是他安排好的。
唯一不在他安排之內的,就是自己中毒這件事了,這才是政變發動的真正原因,因為這是個不在計劃中的事件。
而這個事件的謀劃者就是魏征!
魏征可從來不是什麼好人,這位可是個能在亂世活下來的狠人,而且是幾易其主還能活得滋潤的狠人。
本來作為河北係的代言人,魏征在大唐就可以活的很滋潤。
李世民為了團結河北係,也必須讓魏征活的滋潤。
但是這種滋潤可不是魏征想要的,對於魏征來說,李世民可是滅亡了河北係兩次的家夥。
那真的是有大仇的。
房玄齡看了眼魏征,“你想要說什麼?你想要說曆史不準確!”
魏征搖搖頭,“不,我隻想說,可能我們這個世界是太子李瑛玄武門成功的世界!”
“你的意思是李隆基失敗了,而且死了,然後有人假冒了他的名,所以才有了先明後黯的唐玄宗!”
李世民腦洞大開的想了一下,發現這還真是有可能,因為唐玄宗在曆史上之前多英明,後期就有多昏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