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大唐的未來,新舊唐書(1 / 2)

世家大族需要的是保證自己現有利益的同時,得到更多的利益,也就是他們需要的是最大的蛋糕,但是自己現有的蛋糕是不能動的。

這也是所有的改革都需要麵對的情況,那就是所有的改革,都必須是做大蛋糕,而不是在現有的蛋糕上動刀子。

因為現有的蛋糕都是有主的,有主的東西,不能動,因為動了會死。

利益也知道這一點,所以他拿出了自己的擴大蛋糕的手段。

“和珅,前往東瀛的航路,沒問題了吧!”

東瀛是利益拿出來的第一個蛋糕,和珅自然是知道的,和珅可是有多個遠洋商隊的。

和珅的遠洋商隊在東亞的大海上是縱橫無阻,從東瀛到東南亞,都是他商隊的勢力範圍,所以對於這些航路,和珅是一清二楚的。

“回稟陛下,前往東瀛的航路沒有絲毫的問題,錦衣衛和東廠的人也都確認了幾座銀山和金山的位置,佐渡有金,出雲有銀。”

“佐渡島有好幾座金銀礦,現在已經確定的金銀礦有佐渡金山與相川金銀山、西三川砂金山、鶴子銀山以及新穗銀山,這幾條礦脈都是有很大的開采價值的。”

“出雲國也有極其巨大的銀礦,在那裡已經確認了兩條大銀脈,一條是銀銅礦脈,另一條是銀礦脈,二者相距不到五百丈的距離。”

“還有甲斐國,那是一個不長莊稼的貧瘠之地,不過卻有著頗為豐厚的金礦,在最南方的九州島,也是有不少金銀礦的,除此之外,還有十幾個地方都有金銀礦,產量都是不低的。”

和珅對於東瀛的金銀礦還是了解的,不光是他了解,明朝的三閣老也都了解,因為明朝的海商就有喜歡拉著銅錢去東瀛,然後換回大量的金銀,這可是真正的賺錢買賣。

而且東瀛的倭刀,屏風等物品在國內也是有不少人喜歡的,所以那可是真正的黃金水道。

所有的大臣此刻才知道和珅家族到底是怎麼發財的,那可是真的金銀礦呀,所有的世家大族都有了些許心動。

“每年的五六月間,可以從江南東道那裡渡海,不過想要回來的話,就需要到來年的三四月間了,因為這兩個時間是行船最安全的時候!”

裴耀卿眉頭一皺,“也就是說下個月是我們最快的窗口嗎,這個時間還真是緊呢,不過我們有可以前往東瀛的遠洋艦隊嗎?”

嶽飛,“我的部下裡麵有水軍,人數有一萬多人,實力還是不錯的,這些人應該夠用了。”

嚴嵩,“我兒子手裡也有一隻遠航商隊,這支商隊現在就可以出動。”

章惇,“我們這邊也有一支遠洋商隊,現在就能夠派出去。”

所有人的心中都升起了一個想法,那就是太子是不是在多年以前就已經開始對東瀛進行經營了呢?

不過這個問題,他們已經無法詢問了,因為李世民他們已經到達含元殿了,所有人都沒見到過李世民,但是他們中的一些人是見過李治的,更不要說武則天和李旦、李顯了,這些人他們都是見過的。…。。

雖然李治和武則天的長相不像他們見過的天皇天後,但是李旦李顯的長相實在是太像了。

這三個世界的李旦和李顯長相是完全一樣的,一個陰陽,一個慫包。

“今天的朝會是決定李隆基要退位了嗎?”

李世民剛剛把自己老爹趕下去,現在看到另一個子孫把自己的老爹趕下去,總是有一些興奮的,畢竟子孫類己,那是非常好的一件事。

可以子不肖父,但是子孫一定要像祖先,就像是李世民,現在覺得不管是李瑛,還是開元年間的李隆基都是很像自己的,而且他們的能力現在看來也都很不錯。

開元年間的李隆基,按照李世民現在所了解到的情況來看,在所有的帝王裡麵是能排在前十的,而能夠把前十的帝王乾翻的李瑛,能力自然也是沒有問題的,所以李世民很是激動。

“確實是已經定下來我的皇帝位了,我打算把我的年號定為天寶,這個年號還是很好的,物華天寶剛好說明了我們大唐的繁盛。”

李瑛其實也想不出到底該用什麼樣的年號,不過天寶確實是一個很好的年號,隻是李世民,李治,武則天的臉色都不是那麼太好。

天寶是一個極度繁華的年號,但是這個年號也是大唐由盛轉衰的年號,他們是見過兩唐書和資治通鑒的,所以對天寶這個年號並不是那麼的喜歡,對於他們來說,這個年號有些過於刺激了。

“天寶?這個年號並不是那麼的好,我這裡有兩套唐史,還有一本資治通鑒,你都可以看一看,這上麵會告訴你,天寶這個年號為什麼不好?”

李世民自己剛剛才看完兩唐書和資治通鑒,雖然對於兩唐書和資治通鑒上的書的東西,它隻是表示那上麵寫的就是一群p,但是還是比較認可一些事情的,至少在曆史的大事上麵,在並沒有虛假,隻是在一些小事方麵有很多問題,而且過於為尊者諱了,很多的事情寫的都不是那麼的明白,就好像刻意的把曆史上的人物分成了好人,壞人根本就看不出來這些人的成色到底如何。

但是,作為官修史書,在大體上是沒有什麼錯漏的,隻是在那些小事上無法確認,所以還是可以看一看的,至少可以通過這幾本書了解一下未來的發展。

“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鑒。看來你們連接到後世的王朝了,就是不知道我們大唐有多少年的曆史呢?”

李瑛看著這些東西,嘴角就一陣抽搐,這玩意兒他其實之前都是看過的,甚至他的書房密室裡麵還放著整套的24史呢,這東西真沒有什麼必要,但是這個時候它隻能裝的是第一次看。

“我大唐從高祖皇帝建立以來,傳了21個帝王,享國289年,也算是曆史的正常走向了,一般的王朝少有超過300年的,至於享國400年的漢朝那是個意外,因為那是兩個漢朝組合在一起的,單看任何一個漢朝都隻是200年出頭而已。”…。。

李治也是看過兩唐書的,所以還是很清楚大唐的曆史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