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時間裡,魏武在京城各個茶樓酒肆都轉了一圈。
如他所料,不管是茶樓還是酒肆都有人在大肆談論這件事。
飛雁茶樓。
“那勞什子科技院,一群鑿木挖泥低賤之輩,不讀聖賢書,不聽聖人言,長樂伯此舉真是豈有此理。”
雲來酒館。
“黃禦史鐵骨錚錚,儘顯我輩讀書人的風骨,那長樂伯著實可惡,開辦科技院,差點害我大明損失一諍臣。”
秋月茶室。
“七日之後,科技院不是要展示成果嘛!到時咱們同去,定要讓這浸淫奇技之禍源,還有那長樂伯遺臭萬年!”
一圈看下來,這些人不是學子就是書生,年齡有大有小,清一色都是讀書人。
人都是喜歡湊熱鬨的,而且越是平時聽不到的熱鬨就越是感興趣。
更彆說還是從皇宮裡傳出來的熱鬨,這就更容易引起人們的關注了。
所以,這些書生在說這件事的時候,旁邊圍觀看熱鬨的人那是一圈又一圈。
這個時候,魏武才終於明白,為什麼朱元璋開國之初就要定下規矩。
諸人皆許直言,唯獨生員不得議政。
在街邊討論這件事的基本都是百姓,而茶樓中那些基本都是讀書人。
百姓們談論都是黃禦史在朝堂上做的事,還有對朱元璋的疑惑。
而這些讀書人不敢說朝堂之事,於是就將目標對準科技院和他這個創辦人。
因為他們識文斷字能說會道,偏偏隻懂讀書,人生閱曆一塌糊塗。
這種人最容易腦袋一熱,聽到什麼就是什麼,然後還喜歡賣弄自己的學識。
他們篤定自己所聞是正確的就算了,還要潤色加上自己的見解再說出來。
俗話說人言可畏,一傳十,十傳百,傳著傳著味道就變了。
就比如現在,那些茶樓酒肆之中的讀書人,一個個暢所欲言表達觀點。
周圍的百姓全都被他們帶偏了,認為魏武就是大明最大的毒瘤。
在這些讀書人高談闊論之時,圍觀百姓或是小聲暗罵,或是大聲附和。
就好像魏武真就是千古第一禍害,必須要鏟除掉才能保證大明國祚綿延。
“這應該就是獨屬於古代的輿論戰了吧!就是不知道後麵是誰在操縱。”
從最後一間茶樓裡出來之後,魏武搖搖頭輕笑了一聲。
為什麼魏武這個時候還能笑得出來,因為從一開始他就沒有生氣。
憑良心說,這些人操控輿論的手段,在魏武看來還是稍微差了點意思。
不拿他們跟輿論之王大漂亮相比,就算是那些公眾號都比他們玩的好。
怎麼說魏武也是後世吃過無數驚天大瓜的人,對這個還是有些了解的。
背後那些人若是用個人品德來攻擊魏武,那他還真沒什麼更好的辦法。
因為自證是最蠢的事情,無論你怎麼做,都隻會被人當成是彆有用心。
但這次的輿論關鍵點是科技院,是所謂的奇技淫巧禍國殃民。
魏武隻因為他是科技院的創始者,所以才被牽連。
但是要知道,科技這東西是可以明明白白展示出來的,而且無可辯駁。
隻要七天之後科技院將成果展示出來,那麼現在的輿論就會立刻出現反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