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戰場大殺器,改良佛朗機炮(1 / 2)

後世出現的火炮有很多種,但魏武卻選擇了佛朗機炮和紅衣大炮。

佛朗機炮是一種後裝式滑膛加農炮,是嘉靖年間由葡萄牙傳入大明朝的。

對那個時候的大明官員們來說,這簡直就是他們的夢中情炮。

佛朗機炮擁有四大優點,首先一點就是射速快。

這種火炮是由母炮和子炮組成的,一門母炮搭配三個子炮。

需要發射時,隻需要將子炮填裝進母炮,發射完後再換第二個子炮就行了。

同時在第三個子炮準備之時,第一個子炮就可以重新開始裝填火藥和炮彈。

和後世出現的換槍不換人的三段式射擊很像。

主炮手瞄準點火發炮,兩名副炮手負責填裝彈藥,然後遞給主炮手。

在這樣的操作下,是要炮手足夠熟練,一門佛朗機炮在二十秒內能發射三次。

其次,佛朗機炮的第二個優點是散熱快。

後裝炮前後互通,空氣流動性更強,而且它是子炮和母炮分離的。

裝填火藥的分量由子炮固定,不會出現火藥填裝過多導致炸膛和過熱的情況。

同時佛朗機炮的炮管壁更薄更容易散熱,因為它主要的爆炸在火藥室裡產生。

因為子炮的關係,火藥室會造的特彆厚實,可以承受更大的壓強。

所以子炮填裝的火藥也可以比其他火炮多一些,威力自然就更大一些。

而這威力大正是它的第三個優點,而它的最後一個優點則是運輸和維修方便。

因為炮管壁更薄,重量就會大大降低,在行軍的時候更容易攜帶。

同時爆炸是在子炮的火藥室中產生,就算子炮損壞了,換一個立刻就能使用。

當然,佛朗機炮也不是沒有缺點,它最大的缺點就是射程不夠遠。

但這點主要是因為古代工業水平不夠。

子炮和炮腹之間的縫隙公差比較大,氣密性極差,射程自然就遠不了。

佛朗機炮大大小小一共有五六種型號,甚至連人抱著,馬帶著的型號都有。

正常情況下,以大明的工業水準,小型佛朗機炮的有效射程有三百五十米就偷笑了。

大型佛朗機炮的有效射程也不會超過三裡,最多也就是一千兩百米左右。

(有效射程≠最遠射程,有效射程=達到預期的精準和威力)

但現在不一樣了,有魏武提供的千分尺和機床,氣密性問題能夠完美解決。

所以在提示了楊超注意尺寸的同時,魏武還不忘多提醒一句。

“記住,將子炮做成圓筒形,確保尺寸精準的情況下,在和炮腹的接口處弄出螺紋結構。”

“這樣做的目的,可以進一步加強氣密性,火炮的威力也會大大增強。”

將魏武的話牢牢記在心中之後,楊超立刻就開口說道:

“副院長大人放心,我們都記下來了,回頭就用書本再記錄一遍。”

“嗯!”

魏武滿意的點點頭,隨後才繼續開口說道:

“另外關於紅衣大炮的製作,定位就不是攜帶行軍的火炮,而是固定的守備武器。”

“用於城牆的防禦和固定在大型船上,所以炮管可以長一些,大概三米左右都行。”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