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當周瀚宇躺在宿舍床上,聽著徐成的呼嚕聲,思念女兒的時候。
周茜婭卻跟兩位美女大姐姐打成一片。
她們甚至還一起合影,發到了微博上。
這對周茜婭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曝光機會,她可愛精致的麵龐,竟然跟女明星合影也不落下風!
兩條微博,竟然幫助周茜婭漲粉近十萬。
當然,這還是比不上她白天出圈的發言帶來的收益高。
現在的周茜婭,各大平台的粉絲數都已經全麵領先周瀚宇了。
而在夜幕降臨,華國人民都要進入夢鄉的時候,張春笙才帶著一盤盤碟片和名片,輾轉在歐洲的一個小城裡。
他的第一站是東京電影節,可惜他並沒有賣出去自己的電影,甚至沒有獲得上映展示的機會。
張春笙也知道,這和他知名度不高是有關聯的。
不管是自己還是周瀚宇,在國內電影圈都沒什麼知名度,更彆提海外了。
然而張春笙卻沒有氣餒,他幾乎是立刻坐飛機去了歐洲。
這一次,他倒是拿到了特彆出展的機會。
當然,這和他參加的電影節,在所有的a類電影節裡知名度墊底脫不開關係。
張春笙他看了眼時間,知道馬上就是他的電影展出的機會。
他還是很激動的。
雖然這麼做,會直接影響到他無法參加知名度最高的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
可張春笙清楚,就他們現在的名氣,三大的一種關注單元他們都進不去。
而小的電影節就沒這種限製,甚至他今天展映後,以後在其他電影節都還有提名甚至獲獎的機會。
現在張春笙需要的,就是把這部電影的知名度打出去,然後再賣片。
不過來這裡看電影的人不多,大部分歐洲的電影人壓根沒聽過周瀚宇這個名字。
“這是在放什麼電影?”
這時候,兩位意大利的導演閒聊著走了過來。
“好像是華國的電影,從導演到演員我都不認識,可能是新人吧?”
“那他應該不屬於哪個派係,不然肯定會有人給他領路。”
這位大腹便便的導演對於華國的影視圈還是了解的,知道那邊主要有四個派係,分彆是京圈,滬圈,港圈和寶島幫。
隻要進了其中一個圈子,就會有相應的資源給你。
單打獨鬥,在如今派係林立的影視圈,是很艱難的。
而當中如日中天的,便是由曾經的老京圈和西北圈以及晉圈合並的新京圈。
不過這兩個閒著沒事的導演,還是坐了下來。
願意來這種電影節的,都是熱愛電影的人。
他們也是從默默無聞的新人過來的,也很期待發掘亮眼的新人。
很快,電影的名字出現了:《那人那山那狗》。
一個相當有詩意的名字。
而當電影播出後,那清新雋永的風格便貫徹其中。
它和大部分文藝電影最大的區彆,就在於這部電影的劇情同樣很有意思,而不是像一些文藝片導演沉迷於炫技和意識流。
周瀚宇飾演的男主大學畢業了,沒找到合適的工作,最後選擇回到了大山,接替年邁的父親。
雖然電影一開始就交代了背景是二十世紀初,電影的服飾建築也充滿了年代感。
可這大環境的描述,竟然和當今很像。
從城市回到農村,兩種文明,觀念的衝突,是電影裡常見的矛盾。
兒子一開始是不喜歡這份工作的,認為它簡單無腦,從而對從事這份職業的父親,也有著偏見。
而父親是常見的東亞父親的形象,沉默寡言,象征著父權,可又會默默地關心。
這是一對擰巴的父子。
故事從父親耐心地教兒子送快遞開始。
也是兒子第一次,跟著父親走一遍山路。
他也是頭一次知道,原來父親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的工作是這樣的。
他驚訝於父親的記憶,他似乎認識這山裡的每一個人。
他送過去的不僅是一封信,更是來自遠方的問候。
一雙腳,丈量著一座山的溫度。
送信途中的經曆是精彩的,有讓人感動的小故事,也有年輕人的愛情,還有忍俊不禁的笑話。
父與子的關係,竟然也悄悄地緩和了。
周瀚宇把它拍成了一部公路片,一部像《菊次郎的夏天》那樣的公路片。
清新,動人,讓人看了後會有很大的後勁。
電影結束了。
周瀚宇和父親的演員是絕對的主角,他倆的對手戲格外精彩。
可以說,這樣一部沒特效的電影,就是靠演員們的演技撐起來的。
當電影結束後,本來稀稀落落的台下,卻爆發了今天最熱烈的掌聲。本站域名已經更換為()?。請牢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