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本沙特這時候真嚇壞了,他這樣一個幾百萬人口的小國家君主哪受得了這樣的摧殘,一麵七拚八湊地調動那些各懷鬼胎的酋長們拚湊出一支約兩萬人的大軍北上阻擊從伊拉克南下的裝甲部隊,一麵準備城防等著在利雅得迎戰從南麵進攻的馬鴻賓,至於西部那就隻能看那些地方酋長們作何選擇了。
可惜結果更讓他欲哭無淚,在明白眼前形勢後,當年把侯賽因逼走的漢誌各地酋長們,幾乎毫不猶豫地全部背叛了他,然後擺出笑臉歡迎他們的新國王回來,吉達港的幾大家族甚至聯合起來驅逐了沙特王室在這裡的軍隊,然後邀請楊豐部下水兵登岸接管他們的城市。
驚慌失措的伊本沙特開始向美英尋求幫助,可惜這一次兩國毫不猶豫地拒絕了他,而且很明確告訴他,退位然後向楊豐投降是這時候他最好的選擇。
“國王陛下,您拒絕楊先生的好意就已經是錯誤了,那麼就請不要繼續在錯誤的道路上走下去,和一個您無法對抗的對手繼續對抗,對您沒有任何好處”英國駐沙特大使甚至毫不客氣地告訴他。
然而他這番話卻起到了相反的效果,孤獨絕望中的伊本沙特做出了一個最終埋葬自己的決定,他分彆向埃及的隆美爾和孟買的日本印度方麵軍司令山田乙三大將發去了求救電報,事實上作為中東可以說唯一一個還沒選擇站隊的國家,他跟這兩家一直都沒斷了秘密聯係渠道,可惜的是隆美爾同樣拒絕了他,楊豐已經和小胡子達成了幕後交易,他當然不會再趟這潭渾水。
但山田乙三卻可以說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他的請求,並且明確告訴他堅守半個月時間,日軍就會進入波斯灣為他提供支援,山田乙三惦記著進攻阿拉伯半島也不是一天了,隻不過內閣始終不同意而已,現在這麼好的機會,他決定就是內閣不同意也得乾,東條英機隻不過是擔心刺激楊豐招致報複而已,現在楊豐都打進沈陽了還有什麼好怕的。
這些年他在印度已經把孟買經營成了真正的軍工基地,單憑這裡的工業產能,維持五十萬陸軍的作戰都沒有問題,而楊豐在中東滿打滿算不過六萬人而已,英軍和猶太人需要抵擋德軍,不可能抽調出來幫忙,而他因為有印度和那些仆從**隊的支持,最少可以抽出十五萬人加入中東戰場,幾乎三比一的兵力對比,而且還有海軍支援,怎麼就不能乾掉楊豐那點人?
至於楊豐增兵的問題,他還真就不信楊豐有能力繼續增兵,緬甸,印度,中亞,澳大利亞,他總共那麼幾個省的地盤,光在外麵就暴兵上百萬,哪兒有那麼大戰爭潛力?再說就算從中國增兵那也是路途遙遠,光派到中東恐怕就得走幾個月,而自己卻可以在幾天內把軍隊調過去,這一點上雙方完全沒有可比性。
他這邊算計得挺好,可那邊的伊本沙特卻傻了眼,楊豐的裝甲部隊正在以每小時三十公裡的速度向前推進,利雅得離伊拉克總共也就兩天的路程而已,要是他的兩萬大軍擋不住這支部隊,用不了一星期人家就得兵臨城下了,那時候我還找你求個毛的援,話說就利雅得這點古老的土坯城牆是能擋炸彈還是能擋大炮?
他趕緊又發電報催促山田,很有威脅意味地告訴這家夥他是絕對不會在利雅得和敵人拚命的,什麼時候楊豐的坦克開到利雅得他就什麼時候投降,至於接下來你自己看著辦吧。
山田乙三才不管他死活呢!反正你發電報向我求救,這就完成你的曆史使命了,彆說投降了,你就是讓人弄死也不關我的事了,當然給你報仇的重任我會擔負起來的,至於救援速度問題,我會儘力的,能不能等到我那就看你自己的本事了。
雙方正扯皮呢,這事被外界知道了,伊本沙特原本沒想聲張,畢竟把日本人引來他就徹底沒有退路了,如果不公開的話,至少在日軍登陸前自己還有做牆頭草的資格,可惜他太高估自己手下的保密性了,英國人控製中東半個多世紀,那滲透力可不是他能想象的,他給山田乙三的第二封電報剛一發出,這個消息就被英國人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