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妹,你在縣上讀書,可還習慣的,睡得好嗎?缺少少啥和家裡頭說,可彆委屈了自己了。”剛剛一坐下,張秋瑞二姐張秋瑜關心的問道。
在原身的記憶當中,張秋瑜比張秋瑞大上十四歲,當年周桂花老蚌生珠,生下張秋瑞的時候,傷了身子,頭兩年來,幾乎都是張秋瑜帶著張秋瑞的。
一直帶著張秋瑞五歲的時候,她才出嫁的。
而張秋瑜幾乎是把張秋瑞當女兒養,她們兩人之間的關係自然是很要好的。
張秋瑞聞言,心頭湧起一股暖流,她笑著看向二姐,那雙清澈的眼睛裡閃爍著感激與溫馨。
“二姐,我挺好的,學校和住的地方都不錯,同學們也很友善,你不用擔心。雖然有時候會有點想家,但想到你們都在家裡安好,我就很滿足了。至於缺什麼嘛,目前還真沒什麼需要的,不過如果以後有需要,我一定第一時間告訴你,不讓你操心。”
張秋瑜聽著妹妹的話,眼中滿是欣慰。她輕輕拍了拍張秋瑞的手背,語重心長地說:“小妹長大了,懂事了,知道體諒家裡人了。不過,讀書再忙,也彆忘了照顧好自己,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嘛。”
“我會的,你們之前在聊什麼?”張秋瑞好奇地轉移了話題,目光不自覺地在屋內掃了一圈,似乎想從他們臉上捕捉到一絲剛才談話的線索。
“說著今年定口糧的事情。”張二成砸吧了一下嘴巴,滿臉皺紋的老臉笑著跟一朵菊花一樣,十分的開心。
“定口糧的事情就下來了,怎麼分的?”張文民好奇的問道。
他因為是縣上工廠上班,是職工,生產大隊定口糧就沒有張文民的份。
就算在縣上讀書,沒在生產大隊賺工分的張秋瑞和張明琪,大隊也會給她們每年的口糧的,每年定的口糧,是根據生產大隊每年產出的糧食來定的。
生產隊分給社員的口糧有兩種,一是工分口糧,一種是按照人頭分配,老弱病殘、烈士家屬會優先多分配。
一般是上交完給國家的糧食以及留下種糧和備用糧食之外,才進行分配的。
“還是按照人七勞三分配。
今年秋瑞、明琪給咱生產大隊爭取多一天放水的時間,今年收成好,比往年最好的收成都要多個一成半的。
今年成年勞動力口糧一天十兩,婦女、老人,十三歲以上都是八兩,八歲以上十三歲以下的六兩,不滿八歲的五兩。”周桂花臉上也露出笑意道。
人七勞三,七是按照生產大隊所剩餘的糧食進行人口定糧分配,三成是工分糧,可以用自家賺的工分換取糧食。
要是番薯、土豆等雜糧的話,三斤才頂一斤米麵的。
“這比去年要多了三成了。加上工分糧的話,明年咱也能夠過個好年了。”張文民心中盤算著,很快就得出了結論,臉上也不自覺地浮現出了滿意的笑容。
要是家裡頭人口少,賺的工分又不多的隊員,大多數是要靠兌換雜糧,才能夠吃飽果腹過日子的。
這個年代為什麼每家每戶的兄弟姐妹都有四五個甚至六七個,其中有個原因是有人說了,人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