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非明九歲入劍宗,按年紀,算是大齡入門。
住的是後麵一排的通鋪,領了兩身劍宗弟子的衣衫,一把佩劍。好的是包吃包住。其他說來,也是早課晚課要做,前幾年都是打雜,宗門雜務不少。
包識字,包練武,混得好的能留在宗門,混得不好,過幾年還是普通弟子,四宗統治道域這一界,算得上道域公務員待遇。
秦非明入門那一年,含光君給了他兩句懴語:刻薄寡恩,不擇手段。
門人都收了,沒什麼大過錯,退不掉。含光君是劍宗耆宿,收了個親傳弟子靖靈君,小小年紀和含光君一個模子裡倒出來,處處方正,極為守禮,嫉惡如仇,道域人人皆知。
他說秦非明心術不正,決計沒什麼誤會,於是劍宗裡也人人都說,秦非明出身寒微,心術不正,不可深入交往,處處需要小心幾分。
神君沒什麼表示,神君日理萬機,調停四宗矛盾。道域信奉龍虎天師,道家講究無為,刻意拿出來說事,顯得神君平日沒甚工作,抓著小處不放,神君是不肯給彆人這個把柄的。
但他還是派心腹師弟去問了問,畢竟人皆有好奇之心。
一問之下,破例收了九歲的弟子入門,銀劍長老還沒把弟子焐熱,秦非明就轉頭拜了另一個劍宗耆宿逐客無消當了關門弟子。
就是這麼簡單。
玉千城一下失了興趣,含光君一個外人當然能憤憤不平的罵一聲,他這個神君若是插手處理,沒得顯得小題大做。何況,仙舞劍宗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入門一年,便要大比。
新弟子入門第一年,灑掃使喚,空閒時打基礎,早晚課不間斷,三個月當有小成,五個月持劍有了模樣,一年,當可以上場比一比身手,掂量成色。
大比之後,才見真章。
一年後,劍宗一輪大比,勝者,秦非明。
玉千城親自主持大比,左側是輔師朗函天,右側是師弟歸海寂涯,秦非明劍術精巧,看得出下了苦功,但玉千城隻是微笑。
“壓一壓,不急。”
第二年,秦非明入了修真院,這一年他十一歲,勉強跟得上天元掄魁的尾巴,天元掄魁十二年一度,再過七年,恰恰好趕得及。
“神君以為此子如何?”
“看不出成色,還需斟酌。”
朗函天微微失望,神君都這麼說了,可見秦非明未必是天元。
十二三歲當是少年人第二次分化,上有天元,中有和儀,下有地織。天元一旦出現,從來都是參加天元掄魁的不二人選。而地織,一向是天元之侶,世上大多都是和儀,天元和地織原本就少,上一次的天元掄魁,八歲的天之道橫掃道域,不少人都說,因為天之道是天生的天元——生來就能辨彆信香,也生來就該高人一等。
其他三宗恨得咬牙切齒,誰讓劍宗提前放了煙霧,當初的霽寒宵去了修真院風頭無兩,霽寒宵是個和儀。
如今再看,這一代的天元掄魁還遠著,也未見冒出許多天元來,劍宗一年年招了門人培養,也沒一個明明白白能擔重任的。
天之道隻有一個,玉千城心裡明白,失望不能放在臉上叫人看。
第二年秦非明還是沒分化,距離天元掄魁,還有六年。
打修真院回來沒多久,秦非明先去了一趟師父常常閉關的從雲山。他在從雲山外等了兩個時辰,等來了一句話,叫他不必留下過夜,早早可以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