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安靜,我還有話說。”趙愛國朗聲說道。
“明天開始,大夥兒到倉庫捋麥子,都好好做。還有村裡要出個節目,十月下旬到公社去演出,演的好的演員有機會進入縣裡的文工團工作,那以後就跟文工團在咱們縣各處負責慰問群眾的演出活動,此事就由我們村的婦女主任馬燕同誌負責。”
台下的大多女同誌們聽見趙愛國說的第二件事都沸騰了,那可是縣裡的文工團呀,有的人在幻想她站在台上到縣裡各處演出的風光,有的人在幻想她成為文工團的成員後領到組織豐厚的薪資,那她們吃的可就是公家的飯了。
而且她們都見過文工團的同誌,一個個的都光鮮亮麗,身上也香噴噴的,真讓她們向往。
她們的文化知識不多,但都多少懂個才藝,比如唱個歌、跳個舞、打個快板……。
她們都是組織堅實的磚,哪裡需要哪裡搬。
知青點的邵芬、許小琴、顧婉聽到後也是心情澎湃,她們自小都有學舞蹈、學唱歌,自是比其他人被選上的機會大,若是能被選上就好了。
許小琴、邵芬在想若是她們能選上文工團的演出工作者,她們就能有份光鮮亮麗的工作,還能領到正式工資,還可能認識優秀的男同誌。
她們年紀也不小了,再過兩三年就到說親的時候了,她們還是希望能嫁給有體麵工作的城裡人。
而顧婉則是想多認識對她有幫助的人,這個小縣城的男人,她可看不上,她要高考,以後還要去京城發展。
餘光瞥了眼旁邊的許小琴、邵芬,她隻覺得她們目光短淺,但她是不會與她們說的,她可不想看到她倆比她過的好。
她要去籠絡馬燕,看有啥後門不,顧婉在心裡琢磨。
“行了,今天就到這兒了。今兒學的寶書內容要熟記,下次要抽查,散會吧。”趙愛國說道。
男同誌都搬凳子走了,少數沒有才藝的女同誌也走了,大堆女同誌圍住了馬燕,她們想要知道是怎麼個章程。
蘇蔓菁對此並沒有想法,她想好好勞作,在為得到更多的購買時間努力。
她最近看的文物古跡修複的書挺有意思的,她還計劃哪天去小山坡上廢棄的古寺廟看看,光看不練假把式,她要找東西練手。
紀堯攙扶行走不便的紀高遠走在後邊,他以為他和爺爺到小嵐灣還會受到鬥爭,但是沒有。
村裡的乾部除過讓他們住在簡陋的牛棚、吃很少的食物外,他們再沒受到打罵、折磨。
儘管村裡的乾部時常對他們都冷臉以待,而且還時不時的批評教育他們,讓他們背寶書、背語錄,但是他知道他們已經給了他和爺爺最大的寬待了。
到這兒的這些天,他了解到她叫蘇蔓菁,江市的知青,他的確不認識她,但他還是想靠近她,與她說說話。
“堯堯,你怎麼還在看蘇知青,我都和你說過,我們並不認識她。而且你也少與她來往,她的品行可不端。”紀高遠見孫子的目光望向前麵的蘇知青,想到孫子問他的問題,他語氣嚴厲的說道。
比起冷漠沒有交集的蘇知青,他更喜歡常到他們那兒說話的顧知青,顧知青能說會道,人又可愛善良,讓他冷颼颼的心都暖了,而且她還把父母寄給她的麥乳精送給他調養身體,若是以前,他不覺得有啥,但是現在他落難的時候,他收到的每份幫助都讓他動容,真是個善良的小姑娘,以後他定要回報她。
他倒是希望寶貝孫子和顧知青成朋友,而不是整天在關心上工偷懶耍滑被迫搬出知青點的蘇知青。
“爺爺,偏聽偏信是錯誤的,我相信蘇知青是好人。”紀堯稚嫩的聲音響起,嚴肅的望向紀老爺子。
紀堯剛滿十二歲,還是個孩子。
他本想嚴肅的說出他對爺爺錯怪蘇知青的氣憤,但他軟糯的聲音響起後,他十成的氣勢隻剩下一層了。
紀老爺子見到孫子執拗的模樣,到嘴的規勸也隻能作罷。
但是心裡還是很不喜歡蘇知青呢。
看看彆的知青多麼熱心組織的建設,而蘇知青開完會就走了,哎。
人跟人真是不能比,比比就知道錯差有多大了。
紀堯則是在心裡想,啥時候能和蘇知青說說話。
他總是覺得蘇知青讓他感覺很熟悉、很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