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蔓菁的百貨商店裡有現成的雨量器賣,她購買過兩個不同構造的雨量器測量降雨量,它們現在正在她院子裡的露天台子上放著。
她購買雨量器後很好奇它的工作原理就把它們拆了,拆完弄明白它的構造及原理後又按照書上教的方法把它們裝回去了,所以現在讓她做個雨量器那是很簡單的,她需要斟酌的就是製作哪種雨量器及製作雨量器的材料。
她原想做個純金屬材質的雨量器,但夏秘書帶她去看了公社可用的金屬,並沒有合適做雨量器的,所以她就打算做個簡易的雨量器。
她讓夏秘書找了四個相同大小的玻璃瓶、四個直徑二十厘米的搪瓷碗、四個沒有蓋子的陶土罐子、一顆鋒利的釘子、一把鉗子,並且玻璃瓶的高度要與陶土罐子持平。
夏秘書找齊後,蘇蔓菁就讓他把搪瓷碗下麵的碗托夾掉,又用釘子和鉗子在搪瓷碗底部的正中央位置鑿了個小拇指大小的洞,再將玻璃瓶子放置在罐子內,把玻璃瓶口與碗底的小洞相接,簡易雨量器就做好了。
蘇蔓菁和夏秘書將四個雨量器放置在公社院子裡平坦的混泥土台子上測試它們的接雨效果,並囑咐守門的衛兵留意它們的存在,不要被路過的人踢倒,兩人正在和民兵說話,王書記和趙愛國相隨走到了兩人身邊。
“蘇知青,你做的雨量器呢?” 王書記好奇的問道。
“那個就是我做的簡易的雨量器。”
王書記望向蘇蔓菁指的方向,並沒見到他印象中的精密儀器,隻見到了四個陶土罐子,他疑惑的問道,“在哪呢?”
“書記,蘇知青說的就是那四個陶土罐子。”小夏提醒道。
王書記:“……”
他的期望的確不大,但也沒料想到是如此的結果,這讓他該如何開口。
“蘇知青啊,這就是你做的雨量器嗎?”趙愛國沒見過雨量器,但他對王書記與蘇蔓菁口中的雨量器充滿了興趣,他望向台子上那四個陶土罐子,稀奇的問道。
“是的,這是我做的簡易雨量器。”蘇蔓菁走向那四個陶土罐子,隨即把罐子上的搪瓷碗挪開,拿出罐子裡麵的玻璃瓶子。
一會兒時間,玻璃瓶裡就有水了,這說明做的雨量器是成功的,她檢查了其他三個雨量器,儲水瓶裡都有水,而且目測水量還都相等,她很滿意。
“蘇知青,這能測量降雨量嗎?”
“能,但得讓人測量、記錄降雨的數值。”蘇蔓菁解釋道,“沒有合適的材料,所以我就做了簡易的雨量器。雨水通過搪瓷碗底部的洞流入玻璃瓶子,玻璃瓶子就是儲水器,玻璃瓶內接的雨水就是用於測量降雨量數值的。四個雨量器分彆是甲、乙、丙、丁,兩個作為測量雨量數值的雨量器,還有兩個則是作為觀測對象。先將甲、乙雨量器放在台子上接雨水,乙作為觀測對象,乙玻璃瓶接滿雨水後就把丙、丁放在台子上接雨水,丁作為觀測對象,隨即測量甲的降雨數值並記錄,測量好後再倒掉甲、乙玻璃瓶裡的水,把甲、乙留作下一輪備用,丁接滿水後就把甲、乙換上接水,再次測量丙玻璃瓶內的降雨數值並記錄,依次輪換,無縫銜接,直到測完二十四小時的降雨量再把每次測量的降雨數值相加,得到的數值總和大於五十毫米就達到防汛的標準。”
蘇蔓菁假借在挎包裡翻找從空間裡拿出了量杯,“量杯的直徑是四厘米,我們用它測量玻璃瓶內的降雨量值,每一毫米降雨量在量杯上的長度是二十五毫米。”
王書記從蘇蔓菁手裡接過量杯,他細細摩擦手裡做工精細的雨量杯,懷疑的問道,“蘇知青,這可行嗎?”
“可行的,王書記,它們的工作原理是相同的。”蘇蔓菁肯定的說到。
“行,那就聽你的。”蘇知青做的雨量器和他記憶裡見到的精密儀器沒有任何相似的地方,可謂是粗製濫造,簡略到了極點,給他眼中神秘的科學知識披上了一層老百姓的碎花布,讓他瞠目結舌,但蘇知青信誓旦旦的模樣,讓他情不自禁地信任她,王書記穩了心神,斬釘截鐵道。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他要相信蘇知青。
“蘇知青,你可得幫我們測量啊,我們都沒接觸過雨量器,更不懂它的工作原理,就擔心測量的不準。”王書記露出了個自以為和藹的笑容,聲音溫和的說道。
夏秘書不忍直視的低下了頭,王書記還是不笑比較好,他現在的模樣、語氣就像拐騙小姑娘的壞叔叔,他希望蘇知青彆被他們書記嚇到了。
趙愛國眼睛抽了抽,但他聰明的沒開口。
“可以的。”蘇蔓菁點了點頭。
“那現在就開始測量吧,我們的時間緊迫。”趙愛國提議道。
事情告一段落,到中午吃飯的時間了,四人去了公社的食堂,準備吃午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