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蘇蔓菁心裡, 自己和紀堯結不結婚都可以,反正漫長的輪回中,她總會和他相遇、相識、相守, 不過紀堯想要一個正式婚禮,她也願意配合, 畢竟看見他高興,她也會心神愉悅。
蘇蔓菁和紀堯的婚禮沒有大辦,隻請了兩人的父母親友見證, 婚禮過後,平靜安寧的日子又出現了波瀾, 降雨在全國範圍內持續了長達十天還沒有停的意思。
北部雖說也一直在持續降雨中, 但北部降水量較南部小, 地勢又比南部高, 因此情況還不是非常糟糕,而降水量大、地勢又低的南部麵臨的情況就非常嚴峻了, 尤其是江省所在的東南部地區。
江省是河流入海口, 江省境內除過平原就是灘塗,稍高些的丘陵都少見, 因此不管是上流的洪水還是倒灌的海水都可能淹沒整個江省。
紀司令在第一次大降雨結束後就開始籌劃了,因此在洪水淹沒江省前就陸陸續續把一些百姓和物資撤走了。
儘管政.府竭力動員, 但願意跟大部隊撤走的人卻隻有一半。
不願意走的人中, 他們有些抱著僥幸的心理, 想著他們既能在旱災中活下來, 肯定也能在洪災中活下來,畢竟大的天災可是百年才一現世的,他們都經過了此前的大旱災,接下來的時間裡怎麼也不可能再出現大的洪災了, 災情嚴重了,他們可以去那些沒人住的高樓大廈,再嚴重了,他們還可避去比江省地勢高的西南部,怎麼也用不著北上,北麵有什麼啊?他們北上的途中還得忍饑挨餓,到了北地還不知道怎麼討生活。
有些年紀大的老人也不願意走,他們可能是舍不得生養了他們的故土,也可能是力不從心不想拖累自己的親人。
還有些則是此前到江省避災的人,他們又帶著自己的親人回了自己的故鄉。
不願意走的人都有自己的理由,也沒人強迫他們一定得跟著大部隊走,因此紀司令在洪災到來前隻帶著願意走的那一半人北上了。
紀司令和紀堯都沒有當救世主的想法,不管是旱災還是其他天災,那都是非人力可抗衡的,他們能做的不過是幫百姓們儘可能活下來。
比如,在即將麵臨的特大洪災麵前,他們做出了正確的決策北上,且在北上前還聯係了其他省的當權者,用他們掌握的先進技術交換,換來和其他省的當權者合作的機會,一起替百姓們尋找一個生的希望。
至於百姓們在他們的庇護下、引導下,能不能活下去、又怎麼活下去,就得憑他們自己的運氣和實力了,優勝劣汰、適者生存,誰也做不了誰的救世主。
由於江省的地理因素和政.府此前的政策扶持,因此江省有不少的造船廠,此次北上,他們幾乎動用了所有能用的船隻。
儘管如此,可用的船隻還是有限,船上的空間也有限,所以北上的人中不是所有人都能坐上船,還有不少人是跟著軍.隊先步行,送人的船隻到目的地後又返回來接他們過去。
北上的途中,先聯合起來的當權者都會和途經地的當權者商議,儘量達成一同抗災的協議,聯合抗災的決策肯定是正確的,因此加入進來的人也越來越多,北上的隊伍也越來越龐大。
隊伍中,每天都有新加入進來的人,但每天也都有因某些不可抗因素死去的人。
隊伍裡的新麵孔換了一茬又一茬,但總的來說,人還是越來越多了。
每到一個地界後,他們都會稍稍休整一段時間再繼續北上,一來是補充體力,二來也是想看看洪水能不能退下去,他們能不能就此止步不再避讓,不過每次他們的希望都會演變為失望,洪水會逼著他們不斷北上,不斷遠離自己的故土。
現在政.府也拿不出糧食供給給百姓了,百姓們都是自己找吃食活命。
明麵上,有人捕魚充饑,不會捕魚的就找些水裡的貝類生物、根莖類植物或者是地上的綠植充饑,暗地裡的就不知道了,畢竟那些東西都有吃完的一天,而且也不是天天都有幸碰到,但也沒人敢在明麵上鬨事,政.府掌控了交通工具,也負責百姓們的住所安置,他們想要得到船隻護送和入住安居屋得到士兵們的庇護就得遵守臨時政.府製定的規矩。
此時他們已經來到了泰省,泰省地勢南高北低,南部有一些小山脈和穀地,穀地早讓水淹沒了,山上又不適合住人,因此泰省和其他省過來的人都到了泰省北部。
泰省北部地勢比南部高,北部地帶除過一些比較高的山脈,還有一些整體地勢比較高又比較平坦的塬地,以前塬上本來就住著不少人,因此交通也便利,構築臨時安居屋需要的材料也能順利運上去,帶他們來的船就停在塬下的河流中,洪水來了想逃命也不會耽誤。
泰省是全國的第三大高地,再往北就是政.府設的幾個自治區了,自治區的情況,他們不是非常清楚,就不想冒冒失失的全都過去,但同時又都不想自己晚人一步占到比其他人差的宜居地安營紮寨,因此幾個軍團的當權者就計劃著派自己親兵領著人打頭陣,一旦找宜居地後就想法子構築安居屋迎接大部隊過去。
原本他們商議的是派他們的親兵去找宜居地,他們後麵帶著大部隊去安頓,但不乏有人野心大,想大包大攬又想分家拆夥過的。
那人借口找的還漂亮,說什麼他先打頭陣給其他人看看北部和西北部情況,其他人後麵帶著大部隊來安營紮寨即可。
他話說的漂亮,但卻沒人同意,誰都不敢保證他看了北部和西北部的情況後,會不會先把地占了,讓他們後來的人就湊湊合合選個地兒安營紮寨,可他們不同意也沒用,那人還是非要去,想了想,幾人乾脆拍板,行吧,你去我也去,就看看你想乾嘛,因此後來商議出來的結果就是當權者們親自帶兵去。
原本紀司令是想自己帶著先頭部隊辟出宜居地,再讓蘇蔓菁和紀堯帶著大部隊趕過去,但家庭會議時,紀堯和蘇蔓菁都否決了他的提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