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對學子們的感情是複雜的,學子們此時對朱元璋的感情又何嘗沒有糾結呢?
傳統的儒學教育,讓他們天然的擁戴這個偉大的開國帝王,特彆是在今天的朝會之後,這位陛下展現出的仁慈更是讓他們心中的敬佩之情,如滔滔江水般泛濫了起來。
但撇開這些之後,他們對這位皇帝的怨氣也是實實在在存在的。這種怨氣裡暫時沒有多少的恨意,但卻有著濃濃的委屈。
這種情緒出現的根源來自於那一堆讓他們頭皮發麻的算學題。
從兩年前開始,國子監內的學習課程就莫名其妙的發生了巨變。四書五經的內容減少了,但算學卻多了起來。
不僅如此,在學習算學的過程中,學子們還被要求學會運用什麼阿拉伯數字,和各種怪異的符號。
其實光是基礎的算學還好,這些東西他們多少都會一些,繼續學習的難度並不大。最讓他們受不了的是那個所謂的基礎統計學,什麼參數與統計量,什麼大數據和缺失數據,各種概念看的他們頭疼欲裂。
最可氣的是,這些概念還寫的似是而非。幾個聰明的學子在深入了解後,就輕鬆地發現了不少漏洞,感覺是缺少了什麼關鍵信息一樣。
當然,不是所有的算學知識他們都反感,那個所謂的複式記賬法就受到了很多學子的歡迎,因為真的很有用。
這些學子大部分是大戶人家的子弟,在這樣的家族裡,學會看賬目是必修課。隻是這點好東西,並不能抵消他們心中的怨氣。
於是反抗出現了,學子們異常勇敢地進行了聯名上書,希望陛下不要舍本逐末,輕視聖人之學。
結果他們得到了一個讓他們始料未及的回複。
這個朱皇帝居然不講武德的,從地方的府學和縣學裡,抽掉了大批家境貧寒的學子入京,專門學習這些算學知識,而且還直接下旨,誰能把算學學好,誰就能提前進入翰林院。
這道旨意一出,瞬間就把這群學子逼到了牆角。一眾學子的頭頂上不約而同地冒出了一個自己看不見,但彆人一定能看見的血紅大字,卷!
先不說進翰林院就等於出仕的巨大誘惑,要是自己一個國子監的學子居然學不過府學,縣學的學子,那以後這麵子還往哪放?
於是,整個國子監的學習風氣瞬間煥然一新。每一個路過國子監的老百姓,都能感受到這裡麵散發出的巨大怨氣。數不清的學子們每日早上起床的第一句話,就是問候那個把算學列為重要考較指標的人。
還每十天一小考,每月一大考!這是人過的日子嗎?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嘛。這兩年來朱雄英總是會在某個時刻打上一陣噴嚏,這種反常的生理情況讓他確定,絕對是有人在背後念叨自己,但他很是不理解為什麼會這樣?…。。
皇帝的命令第一時間傳到了國子監,算學前五十名的學子們跟著司禮監的太監,惴惴不安的走進了皇宮。
當他們到達謹身殿時,旋即就因為眼前的場景愣住了。
大殿裡,整齊的擺放著一排排的書桌和座椅,並按照大明的省份做出了區域標示。書桌上則是一本本的賬冊,這些賬冊的出現,讓學子們意識到了自己接下來究竟要做什麼。
這讓他們的心緒變得五味雜陳,甚至十分低落。
謹身殿,這個會舉辦科舉殿試的宮殿,在他們的心中有著崇高且神聖的地位,他們每一個人都暢想過有朝一日昂首跨步地走進這裡,成為天子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