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很意外,他都沒有聽過這個名字。
“陛下可還記得張昶?”
這個名字的出現,不免讓朱元璋愣怔在了當場。
張昶是是當年被派到江南來招降朱元璋的使者,更是元廷的戶部尚書。實事求是地說,能派這樣身份的大臣來招降,元廷其實已經表達出了足夠的誠意。
但朱元璋並沒有接受,但也沒有回絕,而是選擇了拖。
當時的元廷實力依舊強大,紅巾軍受到了嚴重的打擊,這對於剛剛穩固了地盤的朱元璋來說,絕不是什麼好事。為了穩住北方的威脅,他並沒有拒絕這根橄欖枝。
隻是當時的朱元璋早已堅定了吞並天下的壯誌,麾下的一班能拚能殺的猛將已經能堪大用,文臣方麵更有李善長,汪廣陽,楊憲,劉伯溫等人的輔佐。
這樣的情況下,他怎麼可能投降?
所以張昶被朱元璋扔在了方國珍的地盤上,整整待了一年有餘,待到蒙元開始自己內亂。
形式好轉後,朱元璋終於召見了張昶和他帶來的使團。接著,這個使團隻有張昶一個人活了下來。
朱元璋看中了張昶的才華,於是就很霸道地把人扣了下來,想收為己用。
怎麼說呢?就很自信自己的王霸之氣,可以征服元廷的高官乾部。
事實上,朱元璋的這份蠻乾也不是沒有理由。
一來是有基礎,張昶和楊憲的關係不錯。二來是政權剛定,很多東西都是草創,軍閥氣息比較濃鬱,做事就自然野蠻了很多。三來,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朱元璋很清楚,自己的政權需要製定出一套有效的典章製度。
在這一點上,張昶的才能可以很好的填補朱元璋人才體係中的一些空白。所以張昶被認命為了參知政事,主要的工作就是對國家製度和法律典章進行修訂。
隻是朱元璋的期望最終還是落空了。
對於張昶來說,元廷才是他的心中正統,那裡不僅有他的家人,更有他最向往的社會製度,因此他不可能真心的為朱元璋效力。
張昶是個十分清醒的人,同時也是個傲慢的人。
他以重刑,破家,厲民為主導思想來勸說朱元璋。很顯然,他以為這樣的說辭能輕鬆騙到朱元璋這個泥腿子軍閥。欲使上失人心,陰為元計,這就是他的傲慢。
至於亂世用重典,在張昶看來這重典的關鍵是要重在誰的身上,很顯然,這是一個元廷士大夫的慣性思維。
不止如此,他還多權朱元璋要及時享樂,無時無刻地歌功朱元璋的頌德,於是他終究被更清醒的朱元璋定性為了當世趙高。
張昶日夜期盼回到元廷,回到大都,心中常常想著,若能回去,也不失富貴。
最後,他那些思念北元的書信被負責情報工作的楊憲找到了,惜才的朱元璋最終也是誅殺了此人。
“這個張榕便是張昶的後人?”朱元璋問道。
“正是。”道衍回答,“他是張昶的孫子。”
“你是怎麼知道的?”朱元璋追問。39288383。。
等待日出的月亮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筆趣789】?xiaoshubao.net,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繼續閱讀哦,期待精彩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