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自己大孫那各種亂七八糟的想法,朱元璋心裡的態度終究是矛盾的。
一方麵,他因為知道了大明的未來會碰見各種問題,所以不得不仰仗大孫從未來學到的一些半桶水知識,來對國政進行調整和修正。另一方麵,這些知識和他自身已經定性了的價值觀,又不可避免地產生了或大或小的衝突。
隻能說,如果沒有未來視角,朱元璋可以自信無比地宣布,自己的方法是當下時代的最優解!
事實上這樣去理解並不能算錯,因為這個時代中,並沒有人能找到更好的方案,來解決大明,甚至華夏大地上的發展和穩定問題。
所以在這種極度自信和極度困惑的雙重情緒交織下,朱元璋對自己大孫的每一次提議,都即期待,又抵觸。
“先說說咱的驛站吧?”
注意到自己爺爺眼中那股子赤裸裸的不服氣,朱雄英突然想起了那句台詞,早熟的人往往晚熟,驕傲的人又很急性,他覺得自己的爺爺是可以被這兩句台詞部分概括一下的。
“驛站也好,郵路也罷,它本身是沒有任何問題的。”朱雄英先定調道,“它是王朝時代發展的必然產物,具體的來說,它是皇權,也是政府權力向地方的延伸,是萬萬少不了的。哪怕在未來的時代,郵政也是國家力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那你想讓咱改?”
“怎麼能叫改呢?應該叫優化。”朱雄英鄭重其事地澄清道,“其實這件事我本來也沒有多少思路,最初的想法就是搞點快遞業務,送送信什麼的,但這個行業的盤子太大了,目前的大明並沒有足夠的管理人才去維持這件事的運轉。但自從四叔搞了一手借雞生蛋後,我的思路打開了。”
朱元璋不滿地哼了一身,老四在自己驛站上搞得那點小動作他怎麼可能不知道,要不是報紙的傳播很重要,他一定得把這條被染指的驛路都整頓一遍不可。
“爺爺,您搞的這個驛路,目前來說還是以徭役的模式在運行,當下沒有什麼問題,但以後隨著各種徭役的加重,老百姓的生活變得越發艱苦,驛路被玩廢也是必然的了。”
朱元璋想起了那個叫李自成的人,更想起了大明那個最後上吊的皇帝。也是這個崇禎裁撤驛站的選擇,堅定了他對大明戶部改革的決心。
“如果按照你的思路走下去,戶部會變成一個龐大無比的組織。”朱元璋再次提醒道,“宋代的冗官問題恐怕會死灰複燃!”
“宋代的冗官本質上是它這個王朝的維護統治的需要,一切的根子都在那個需要被不斷收買的禁軍上。”朱雄英解釋道,“但就時代發展來說,朝廷各部門人員的擴充和職能的專業化,都決定了一個王朝在進入庶族地主的時代後,需要更多的職業官僚加入到國家的管理體係中來。”…。。
朱雄英頓了頓,“您應該還記得,為什麼我說崇禎裁掉驛站的選擇,側麵證明了他根本玩不轉大明的戶部係統。”
朱元璋歎了口氣,點頭道:“記得,你說他裁掉驛站不止是損害皇權的問題,而是根本不可能用這種辦法實現節約財政的目的。”
“爺爺,這就是現實存在的問題,當下的這個戶部要是在這麼發展下去,以後大明朝的皇帝們有一個是一個都會被忽悠成傻子。”
聽著這段對話,一旁的道衍有些發懵,於是他大膽地提問道:“敢問陛下,為什麼那位崇禎皇帝裁撤了驛站,卻無法節約財政呢?”
“因為大明沒有宋朝的轉運使。”朱標回答道,“應該用雄英的話說是,大明沒有轉移支付。”
“還勞煩太子殿下說明一下。”道衍恭敬地說道。
“朝廷稅賦的征收和發放,正確的流程應該是從地方到朝廷,再到地方。這中間有一個賬目核對的環節,核對完成後,在根據地方的需求進行財政發放。但由於父皇擔心冗官的問題,和這項工作本身的繁瑣,所以我大明朝並沒有推動這項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