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拿過袁珙手中的報紙,重新看起了這篇文章。
“我們可以從一些偏遠的,與世隔絕的地區裡,觀察到很多久遠時代人們生活的跡象。這些地方的農業生產技術依舊是最原始的刀耕火種,甚至一些地區依然還在用石器作為生產工具。這就導致了他們的糧食產量的低下,從而使得他們的生活模式也非常原始,管理結構依然以部落氏族的方式為主。”
“這跟三代之治有關?”張玉不明所以。
“將軍善於軍事,應該知道,盔甲是越來越厚的,兵器是越來越重的。”袁珙說道。
張玉點頭。
“這就是了,越來越厚的盔甲是從以前那些很薄的盔甲上發展出來的,越來越重的兵器也跟鐵器的煉製技術有關。農業也是如此,上古先民刀耕火種,後來不斷的發展,有了鐵農具,有了水車,耕地的犁也在不斷改變,讓人用起來更省力。相應的,糧食的產量也在不斷地增高。”
張玉似乎明白了些什麼,“難道所謂的三代之治的生活方式,就如同那些與世隔絕的荒蠻地區一樣?”
金忠不確定,“可能是上古先民的人數比較少。但正如這篇社論所說,糧食產量最大程度的決定了生活水平。既然先民的糧食產量肯定不如我們現在的高,那又如何能說明三代之治比我們當下的生活要好呢?”
朱棣恍然,“這是在對應回答這次科考的那些題目。”
袁珙點頭,“寫這篇文章的人,很清楚何為潤物細無聲,全篇文章隻是在闡述一個社會發展的必要條件,但卻一點也沒有提三代之治。但隻要看過這篇文章的人,就會不自覺地去思考三代之治到底該怎麼實現。”
“不是聖賢之能和以德化之嗎?”金忠下意識地說道。
“當一個人快餓死的時候,還會遵循道德嗎?”朱棣直接說道,他的人生中,雖然不至於有挨餓這樣的經曆,但他見過挨餓的人是什麼樣的。…。。
“就算有個彆,具體的這樣的人,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真的能在沒有食物供養,沒有前景的情況下,去遵循所謂的道德嗎?”袁珙補充道。
“看來父皇這是要否定三代之治了。”朱棣若有所思。
“不清楚,不明確,所以我才說這件事很敏感,也很危險,殿下不要參與進去。”袁珙做出了提醒。
四人一時間都沉默了下來,直到朱棣問道,“你們都有得體的衣物嗎?特彆是你。”朱棣看向了張玉,“你和你的家小這次是肯定要麵聖的,至少要見我大哥。”
“謝殿下關心,臣已在路上置辦了幾身。”張玉拱手行禮。
“都去換一換吧,沒多久我們就要入京了。”
張玉和金忠起身離開,金忠並不確定自己會不會麵聖,但做好準備是必要的。
朱棣將手中的報紙遞還給了袁珙。
“本來按照原本的安排,是想讓先生你假死一番的,但我實在不想期滿父皇。”
袁珙拿著報紙的手,不自覺地用上了勁。“其實也瞞不了,當下這樣最好,我的結局如何,就交給陛下吧。”
當初在山西拿下三大王後,他就非常平靜地跟著朱棣的人回到了北平,接著,他收到了太子送來的信,信裡的內容很簡單,用詞也很直白,乾脆。
“對敵人的最大敬意,就是趕儘殺絕,而我選擇讓你活著。”
這句話已經在他的大腦裡循環了很久,他從這句話裡看見了嘲諷,看見了蔑視。一開始他很不甘,更不服,但聰明如他,一旦冷靜了下來,就會發現自己根本不可能再做出什麼威脅朝廷穩定的事來了,自己根本不配成為太子的敵人。
他很清楚,燕王能造反的契機是多麼的可遇而不可求,而這個契機在當下已經不可能存在了。同時,這封信也讓他對當今太子有了另一番的認知。
如果自己這次能在皇帝的手上活下來,那這位太子的帝王之氣,恐怕是要比燕王高出不少。他想著。
“這次應該是我與殿下最後一次說話了。”袁珙有些釋然地一笑,“回京之後,萬望殿下一定要支持朝廷的任何決定,未來一切都要小心謹慎。”
“不用這麼沮喪,本王打賭,這次你一定不會有事,還會跟著孤一起回北平,繼續輔佐孤掃蕩北元。”
朱棣麵上很自信,但心裡其實也不確定。不過他十分想探一探,這個大侄子究竟在自己老爹那的影響力有多深,畢竟袁珙當初想暗算自己大哥這件事,用大逆不道來形容都是輕的。如果在這樣的罪行下,自己老爹還能因為大侄子的勸說,給袁珙活命的機會,那這天下以後肯定就是他的了。39288886。。
等待日出的月亮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筆趣789】?xiaoshubao.net,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繼續閱讀哦,期待精彩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