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此三種作物若是屬實,實在是我大唐之祥瑞啊!”
房玄齡微微拱手,他那身莊重的朝服隨著動作輕輕擺動。
他的聲音在靜謐的朝堂中響起,帶著一絲激動,眼中閃爍著對未知的期待,仿若一個看到寶藏的孩童。
朝堂上的氣氛因他這一句話微微波動,周圍的大臣們也紛紛點頭,交頭接耳地議論起來,聲音在空曠的大殿中嗡嗡作響,
李承乾端坐在龍椅之上,雙眸深邃如淵,令大臣們難以捉摸。
他看了房玄齡一眼,眼神平靜而威嚴,那目光猶如實質般,讓嘈雜的朝堂瞬間安靜了幾分,就像一陣寒風掠過喧鬨的集市。
“房相,天底下哪來的祥瑞,無非事在人為。”
李承乾的聲音低沉有力,在朝堂的每一個角落回響。
房玄齡那略顯激動的語調截然不同。
他的話語讓大臣們麵麵相覷,不少人低頭沉思,揣摩著陛下的深意。
有的大臣心想:“陛下這是何意?難道不看重這祥瑞之事?看來這位陛下隻喜歡實際的,不喜歡一些虛無縹緲之說。”
“齊先生,探查全國地區煤礦,建立礦場,招募百姓挖礦,待遇因地製宜。”
李承乾微微側身,目光射向齊先生。齊先生感受到李承乾的目光,趕忙出列,微微拱手道。
“是,陛下!”
他的聲音沉穩,神色莊重。
房玄齡剛剛誇讚完李承乾,聽到這句話,他先是瞪大了眼睛,眼中滿是驚愕,彷佛聽到了天方夜譚,和他之前的從容形成了強烈反差。
他心中暗忖:“煤礦之事,先帝時就因多有禍事而封禁,陛下如今為何要重啟?而且還要大規模開展,這其中風險太大了,陛下的大膽與先帝的謹慎相比,真不知是福是禍。”
隨後眉頭緊緊地皺在一起,額頭上的皺紋更深了幾分,像是一道道溝壑,將他的憂慮刻在臉上。
他那聰慧的頭腦此刻如陷入泥沼,怎麽也想不明白陛下此舉的意圖。
他嘴唇微微顫抖,似乎想要說些什麽,卻又咽了回去,與他平日的能言善辯判若兩人。
若是老杜還在就好了!房玄齡心中微微歎息。
“陛下!老臣有疑惑!”
房玄齡終於忍不住,向前邁出一步,他的官靴在光潔的地麵上發出輕微的聲響。
他的眼神中充滿了困惑與擔憂,目光緊緊地盯著李承乾,全然不顧此舉可能觸怒陛下,這與那些明哲保身丶默不作聲的大臣形成鮮明對比。
他深知自己作為臣子的責任,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可能對國家不利的決策實施,即便可能會冒犯龍顏。
不少大臣暗暗為房玄齡捏了一把汗,心想:“房相這是直言犯上啊,陛下不知會作何反應,換做是我們,可沒這膽量。”
李承乾眉頭微微一皺,眼中閃過一絲不悅,冷冷地看了房玄齡一眼。那眼神猶如寒冬臘月的冰霜,讓周圍的空氣似乎都冷了幾分,與房玄齡眼中的熱忱形成了鮮明的冷熱對比。
“房相請說吧,但這是最後一個問題了。”
李承乾的語氣中帶著一絲警告,聲音低沉而冰冷,讓朝堂上的大臣們不禁打了個寒顫。
“朕說過,朕提出問題,你們隻需要解決,而不是質疑。”
大臣們心中一凜,都不敢再出聲,與之前的小聲議論形成了對比,朝堂瞬間陷入死寂。
“是,老臣明白,謝陛下!”
房玄齡趕忙低頭,額頭上隱隱有汗珠冒出,在陽光下閃爍,與他平時的沉穩形象相比,多了幾分狼狽。
哪怕觸怒新帝,心中仍在為煤礦之事擔憂,和那些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大臣完全不同。
“陛下可知煤炭燃燒有毒之說?”
房玄齡緩緩抬起頭,神色凝重地說道。他的目光掃過朝堂上的大臣們,聲音沉穩而緩慢,每一個字都清晰地傳入眾人耳中。
“曆朝曆代,每至寒冬,因使用煤炭取暖而喪失性命的百姓數不勝數。”
“光是我朝,在貞觀三年丶五年,長安就發生了兩起因煤炭引發的特大命案,一起造成了八十三人殞命,一起更是導致一百一十二人喪生。那時,城中哀嚎遍野,家家披麻戴孝,其景慘不忍睹。”
“先帝痛心疾首,特此下令,長安城內自此禁煤。可即便如此,仍有大量窮苦百姓,難耐酷寒,屢屢偷用煤炭,以致全家喪命,此等慘事屢禁不止。”
“敢問陛下,在全國各地勘探煤礦,還要鼓舞百姓挖煤,發放薪酬,此項舉措不光耗費海量人力物力,所得也不過是些煤炭,這對我大唐有何益處?老臣實在不解,還望陛下解惑。”
房玄齡一邊說著,一邊搖頭歎息,眼中滿是對百姓悲慘遭遇的痛心和對國家決策的憂慮,與那些隻關心自身利益的官員形成對比。
他的聲音在朝堂中回蕩,大臣們都陷入了沉思,有的麵露不忍,心中想著百姓之苦,實乃不忍再添禍事,他們與那些冷漠的官員相比,多了幾分悲憫。
有的則眉頭緊鎖,不知陛下有何良策應對煤炭之毒,與那些盲目樂觀的大臣形成對比。
李承乾麵沉如
水,他緩緩站起身來,一甩衣袖。與大臣們的敬畏形成對比。
他向前走了兩步,目光緊緊地盯著房玄齡,眼神中透著一種不容置疑的霸氣,那目光猶如實質般壓向房玄齡,與房玄齡的誠懇詢問形成強烈的對抗感。
大臣們大氣都不敢出,緊張地看著這一幕,就像等待暴風雨來臨的羊群。
“房相,汝是想說朕勞民傷財嗎?”
李承乾的語氣加重,聲音如雷鳴般在朝堂上炸開,震得大臣們心頭一跳。
“朕既下達此令,自是有應對之法。朕豈會不知煤炭有毒?朕已命專人研究解決之法,定能讓煤炭安全使用,為百姓驅寒。朕所謀者,是大唐之長遠,豈是汝所能輕易看透?”
不少大臣心中暗自讚歎陛下之遠見,覺得陛下高瞻遠矚,與他們自己的短視形成對比,但也有部分大臣仍心存疑慮,在信任與懷疑之間搖擺。
聽到李承乾這麽說,房玄齡心中一驚,趕忙跪地,身體微微顫抖,與他之前的據理力爭形成鮮明變化。
“微臣唐突了。”
房玄齡的聲音微微顫抖,他深知自己剛剛的言語已經觸碰到了陛下的底線,額頭觸地,不敢抬頭。
雖然如此,但他也不後悔,陛下早朝前就說了,他隻管下命令,朝臣執行便是,但自己不理解,就要問清楚,這可是關於百姓的民生大事,他房玄齡身為一朝宰執,豈能糊裡糊塗辦事?
李承乾看了房玄齡一眼,微微擺手,神色稍緩。
“房相無礙,起來吧。朕知你也是為了大唐,隻是日後注意便是了,記住朕不會錯!”
“謝陛下!”
房玄齡如蒙大赦,趕忙起身,退回自己的位置。心中暗自發誓以後定要謹言慎行,陛下並非先帝。
“正好下一件事是需要房相你來安排的。”
李承乾重新坐回龍椅,他的目光再次落在房玄齡身上,眼神中帶著一絲期許。
“朕要丈量全國土地,統計全國人口。”
李承乾的聲音再次在朝堂上響起,如同敲響了一記震撼人心的重鼓,每一個字都帶著一種不可違抗的力量。
大臣們聽到這話,不禁倒吸一口涼氣,朝堂上再次陷入一片死寂,大臣們心中各有想法,有的想:“這可是個大工程,涉及各方利益,怕是要掀起一場風波,可比之前的煤礦之事還要複雜得多。”
有的則擔憂:“如此大規模行動,朝廷人力物力能否支撐得住?這與之前的一些小範圍政令實施相比,難度不可同日而語。”
房玄齡皺了皺眉頭,眼中閃過一絲憂慮,他心中清楚這兩項任務的艱巨程度。
他微微抬頭,看向李承乾,嘴唇動了動,似乎想說些什麽,卻又猶豫了,和他之前直言進諫的果敢有了變化。
“陛下想要丈量全國土地,統計全國人口,可是包括世家以及官員名下的土地,以及他們承包的佃農?”
房玄齡小心翼翼地問道,他的聲音很低,在安靜的朝堂中卻清晰可聞。
他知道這個問題的敏感性,一旦涉及世家和官員的利益,必將引起軒然大波,這與一些無關痛癢的問題相比,嚴重性不言而喻。
他的目光在朝堂上掃視了一圈,看到不少官員的臉色變得緊張起來。
大臣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緊張地等待陛下的回答,就像等待審判的犯人。
“自是如此。”
李承乾語氣堅定,眼神中透著一種破釜沉舟的決心,他直視著房玄齡的眼睛,沒有絲毫退縮之意,彷佛兩道火焰在眼中燃燒。
大臣們心中一震,知道此事已無轉圜餘地,之前陛下就已經與世家撕破臉皮了。
“陛下,如此怕是不好開展,那些世家和地方官員勢力龐大,定會反抗朝廷政令,陽奉陰違不說,光是朝廷所耗費的人力物力,都將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房玄齡苦口婆心地勸阻道,他的眼神中滿是擔憂,額頭上的皺紋更深了。
他向前走了幾步,向李承乾躬身行禮。
“陛下又要開礦,又要丈量土地丶統計人口,朝廷的錢怕是遠遠不夠啊。”
大臣們紛紛點頭,覺得房玄齡所言極是。
 魏徵此時也站了出來,他神色嚴肅,身著紅色朝服,更顯剛正不阿。
他目光中透著一種忠誠與耿直,看向李承乾,心中想著:“陛下雖有雄心,但切不可衝動行事,我必須進諫!”
“陛下,有三種紅薯土豆玉米在,陛下哪怕與世家撕破臉皮,也可徐徐圖之。待三五年後,國庫充盈,到時候再行改革也不遲。”
“隋煬帝之時,就是因為隋煬帝好大喜功,一次性要做的事情太多,導致隋朝國庫空虛,百姓苦不堪言,最終天下大亂。”
“陛下乃是聖主,是萬萬不可重蹈隋煬帝覆轍啊。”
搜書名找不到,可以試試搜作者哦,也許隻是改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