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四夷來朝,萬邦協和,使遠方之邦國慕名來服,近處之鄰邦心悅誠服,此即為強國之武力表征。”
“如瘦虎屹立於山林,百獸皆懼。”
李承乾聽完於誌寧這一番宏論,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似有深意的微笑,緩聲道:“朕初登大寶之時便曾言,諸位愛卿所讀之書,朕皆已研讀。”
“而諸位未曾涉獵之書,朕亦有深入探究。朕之學識,並非泛泛。”
言罷,他目光直視於誌寧,眼神中透露出一絲質疑。
“於愛卿之儒學高論,乍聞之下頗具道理,錦繡文章,辭藻華麗邏輯嚴謹。”
“但細細思量,卻如同空中樓閣,徒有空口白話之嫌,難以落地施行。”
李承乾微微一頓,語氣轉冷。
“朕且問於愛卿一句。你所言‘萬民和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婦和順,鄰裡相親’,此等宏願雖好,可這萬民之中,難道不包括那些身有殘障之人嗎?”
“難道不涵蓋我大唐那些處於困苦潦倒之境的窮苦百姓嗎?”
“他們在你的盛世藍圖之中,又處於何種地位?是否被你所忽視?”
於誌寧聞得此言,麵色微變,欲言又止。
陛下竟然在駁斥聖人之言!
李承乾卻並未停頓,繼續說道:“朕知曉諸位愛卿心中所想,也明白你們認為馬愛卿之想法乃吃力不討好之舉,認為此舉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卻難見顯著成效。”
李承乾目光掃視全場,語氣堅定,不容置疑:“朕今日在此明言,何為盛世之相?那便是以貧困窮苦者之生活境遇為邊界。”
“自上古至今,世間當真有所謂純粹之盛世嗎?”
此時,一直沉默不語的齊先生悄然抬頭,深深凝視李承乾一眼,目光中似有複雜神色一閃而過。
李承乾未覺,繼續慷慨陳詞:“所謂過往之盛世,不過是王侯將相之盛世,絕非天下芸芸眾生之盛世,僅僅隻是那一小撮權貴之人的盛世罷了。”
“大多數之百姓,依舊深陷於水深火熱之中,為每日能求得一頓飽飯而愁苦憂思,掙紮在生存的邊緣。”
“如此名不副實之盛世之名,朕嗤之以鼻,既不要,亦不稀罕。”
李承乾言辭愈發激昂。
“隻要我大唐仍有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體。”
“仍有人遭受壓迫,被人剝削,辛勤勞作卻拿不到應得之工錢。”
“那這所謂之乾武盛世,也不過是一個虛假之笑話,徒有其表,毫無實質。”
李承乾轉頭望向負責記錄之史官,神情嚴肅。
“史官,將朕今日所言如實記載。朕在此立誓,隻要我大唐尚有百姓日子過得艱難困苦,那麼,誰也不許在史冊之上妄記所謂之乾武盛世。”
“朕以為,如此虛假之名,實乃我大唐之恥辱!這是朕對大唐百姓的承諾。”
“朕隻希望,朕乾武一朝的臣子,屁股能和這天下窮苦百姓坐在一起,莫要坐的太高。”
“聖人有雲,民貴君輕,可多少人當了官員,就不把那些芸芸眾生當一回事了?”
“朕不管後世如何,但是,你們都給朕記住!”
“朕這乾武一朝,是和這天下百姓共天下,而絕非和士大夫共天下?”
“記住,朕見了百姓,也要互相問好,誰敢給百姓擺你們那些臭官僚的架子,彆說朕不給你們留情麵。”
史官聆聽李承乾這番擲地有聲之話語,隻覺心中熱血沸騰
雖眾人皆知陛下的書理想難以實現,觸不可及。
但是若連理想都沒有,這世間又何必有希望?這生活又何來盼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