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來到幸福年代(1 / 2)

周文強沒想到自己能夠有機會見到華夏第一位治國良相,這一天絕對值得銘記,是他穿越以來最開心、最值得紀念的一天。

有了這位治國良相的親自接見,周文強這個‘華夏第一紅色·商人’的身份算是徹底定調,接下來會見各部門官·員也就變得水到渠成,有了他的背書,葉老‘南糧北調’就不會有任何顧忌,將在極大程度上減緩華夏糧食危機,可謂活人無數。

按照嚴新和南海四老的話說,這可是一樁極大的功德。

“文強,未來兩三年時間內,華夏還需要東南亞各國提供最少三千五百噸糧食,有沒有問題?”

“嗯,我這是多問了,如今在東南亞誰不知道你周先生的威名?區區幾千噸糧食自然是難不倒你的。我隻想知道,雪媛的問題你是如何考慮的?我這個女兒向來驕傲,眼中除了我這個做父親的外,再無其餘男子,你可是個例外......”

葉老笑眯眯地望著周文強,對這位女兒整天念叨的青年英才那是越看越滿意,年紀輕輕就有如此手段,解國家於倒懸,此乃真國士也!難得的是這小子還是個多情種子,據說老婆就有四個?

隻有多情如此,方才有愛國愛民之心啊!這叫什麼?這叫大愛無疆!

葉老今年也是剛過五十歲,依然精力旺盛、風流不減當年,號稱‘花帥’,本人性情如此,自然是越看周文強越覺是同道中人,簡直相見恨晚。

而且不過二十九歲的年齡,就已經是港島首富、名震東南亞的周先生,共和國勳章的獲得者......也隻有這樣的好男兒,才配得上自己的女兒!

周文強坐在葉老的專車上緩緩駛出海子,這多半天交流下來,也對這位的脾性也多少有些了解,聞言笑道:“雪媛小姐這樣的女孩子哪個男人見了不愛?我當然也不能例外啦......不過葉老可知道我已經有四個老婆了,而且都是合法妻子?您居然不反對我和雪媛小姐交往?”

葉老聞言哈哈大笑:“多幾個妻子又怎麼了?好男兒當如是!我還以為你有多少女人呢,原來才隻有四個?不多不多!隻要你以後對雪媛好,那就是了,不過要是讓我女兒受了委屈,就算你跑到天涯海角,也要被我抓回來打屁股!”

周文強苦笑道:“葉老,要不要這麼直接啊......”

“廢話,我葉家將門虎女,誰還跟你扭扭捏捏?不是說你要在華夏住上一段時間嗎?我做主了,離開之前把婚先訂下來再說,否則你小子就休想離開大陸了!”

好家夥......周文強吃驚地望著葉老,總感覺他嫁女兒的手法像是在指揮戰鬥,毫不拖泥帶水。

“葉老,這恐怕還要問問雪媛的意思吧?”

“這還用問,女兒是我生的,她心裡怎麼想我這個做父親的還能不清楚?”

葉老霸氣地一揮大手:“下車吧!”

“下車?”

周文強一愣,這都什麼跟什麼啊,說的好好的就趕我下車?

“雪媛的車很快就到了,會帶你去安排好的住處,你小子還真能出難題,為了安排你住在紅山口機修分廠,雪媛可是煞費了一番苦心呢。”

葉老看了看周文強,對這個未來女婿是越發的滿意了,年紀輕輕就知道關注實業,而且關注的還是牽連國家命脈的鋼鐵產業,這小子確實不簡單,胸中有丘壑啊!

......

周文強算是給葉雪媛出了一個不大不小的難題。

在六零年代的華夏大陸雖然還沒有興起身份證製度,可對於城鄉居民的管理卻比後世還要謹嚴,簡單來說,無論你住在農村還是城市,那都需要一個合法的身份。

這時的城市居民除了土生土長的老戶居住祖屋外,有工作的就要住在單位宿舍,結婚的有單位分房,房地產還是個遙遠的傳說,那可是代表著萬惡的資本主義。

在農村的合法身份則是公社社員,可以擁有一片自建土地,那也是一個蘿卜一個坑,而且家家戶戶都連著親、打斷骨頭還有筋,外來戶都要經過公社審查、有人擔保才能落戶居住。

這年頭兒沒人敢出租房子,那屬於資本主義的尾巴,是一種投機倒把行為!

住賓館?彆傻了,這年頭兒應該叫做國營旅社,隨便一個服務員都是國家的主人,會仔仔細細審查你的單位介紹信,沒有介紹信會被請進派出所十五日遊,贈送合金手鐲、免費管飯。

周文強感興趣的紅山口機修分廠就更為敏感了,這年頭雖然不搞煉鋼鐵超英趕美,可鋼鐵企業依然是國家重要資源產出之地,你就是在廠子附近多轉幾圈兒,都會被保衛科的同誌給盯上,然後估計就沒有然後了,人民民主專政等著你。

葉雪媛最後還是在父親的默許下,給周文強搞了一個‘愛國華僑捐資者’的頭銜。

這年頭華夏雖然沒有徹底打開國門歡迎海外僑胞歸國,卻一直與海外尤其是東南亞的愛國僑胞組織有各種聯係,這次舉國遭遇糧食危機,除了周文強的北望公司臨危出手力撐大局外,東南亞南洋一帶的愛國僑胞也沒少了資助祖國,李誌恒之所以能夠在周文強手中留下命來,便與他在南洋的重要地位密不可分。

周文強這個‘愛國華僑捐資商’不是來投資,眼下國情如此,哪怕你是愛國華僑,國家也不允許來自資本主義世界的資金投入國營企業,但如果隻是捐贈而不是投資,經過上級審查後還是可以被允許的。

而且捐資者還將有權利暫時居住在被捐助企業一段時間,說是監督這筆資金的使用,其實也代表了‘上麵’某些人士的未來發展意圖。

多年緊閉的華夏國門雖然至今都還沒有鬆動的跡象,可一些華夏的有識之士已經開始為未來打算,這些愛國華僑捐資商或許在幾年、十幾年後就有了投資國內企業的可能......

周文強卻是知道,四五年後,這些有識之士將會遭到一場全民運動的毀滅性打擊,令人扼腕歎息,不過希望的種子也從此成功種下,在十幾年後,終於化作一陣改革春風,吹遍了神州大地。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