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海陸豐公司的贛南分公司,在廬陵市和贛南市,有20萬畝油茶種植基地,其中大概有16萬畝林下草場,可以種植白三葉草和紫苜蓿。
一年收割兩茬,一茬可以收割3000公斤左右的鮮草,製成乾草就是600公斤左右。
16萬畝一年就是96萬噸鮮草,或者19.2萬噸乾草,或者57.6萬噸青貯料。
而一般高產奶牛,一年需要消耗3~4噸精飼料,6~10噸草料或者青料,和1~2噸乾草料。
因此贛南分公司生產的草料,大概可以滿足4萬頭奶牛一年的需要。
而且白三葉草和紫苜蓿是高蛋白的優質草料,不僅僅適口性好,還可以提高產奶量。
雖然國內對於優質紫苜蓿乾草的需求量很大,每噸進口到岸價可以達到3000~3500塊錢,但其效益對於海陸豐公司而言並不高。
因為乾草運輸費用比較高,還不如就地作為原材料,用於飼養奶牛和肉牛。
想到肉牛,江淼抬頭問道:“漢明,目前國內的牛肉價格如何?”
“牛肉?”秦漢明在一大堆文件翻了翻,拿出一份市場調查報告:“去年二三月份全國牛肉收購價格,略微升高7%,每公斤58~62塊錢,之後一直在這個期間震蕩,直到去年九月份,價格再次下跌,目前價格維持在每公斤52~56塊錢之間。”
江淼手指頭輕輕敲了敲桌麵:“這個價格不錯,可以考慮購入一批肉牛。”
“那老板的意思是?”蔣海波停下筆來。
江淼隨即吩咐道:“這樣吧!英雄乳業今年的任務,是購入4萬頭奶牛,建設四個大型奶牛養殖場,還有相關配套工廠。”
“好的。”
“然後在海豐縣公平鎮建一個1萬頭奶牛的養殖基地,同樣要配備深加工工廠。”江淼緊接著補充道:
“至於肉牛,不急,我打算到時候讓漠南分公司負責,畢竟我們在漠南種植那麼多大豆,需要自己消耗一部分。”
對於海陸豐公司而言,奶牛肉牛養殖難度不大,江淼隨時可以搞出料奶比、料肉比更好的飼養配方,雖然還是比不上阿美麗卡牧業公司的科技與狠活,但至少將每頭奶牛的年產量,提升到14~16噸左右,肉牛的育肥時間壓縮下來。
從本質上來講,國內牛奶和牛肉價格一直比歐美高,主要是飼料成本造成的。
就以高產奶牛為例子,每頭奶牛一年大概需要15噸飼料,全料成本為每噸2900塊錢,全部飼料成本大概在43500元左右。
而綜合其他成本,每公斤鮮牛乳的生產成本,會達到4塊錢左右。
看起來這個價格還挺低的。
然而這是生牛乳的生產成本,還需要經過奶站,如果是企業自營牧場,成本也便宜不到哪裡去,深加工後,需要運輸和銷售,這些都會進一步疊加成本。
目前國內市場上的牛奶零售價,巴氏滅菌奶平均在16.7~20元每升,高溫消毒奶在14~15元每升。
而國內乳業三巨頭,他們的毛利率分彆是37%、32%、20%。
因此要和他們競爭,必須想辦法降本增效。
如何降本增效?
當然是使用儘可能少的飼料,生產出儘可能多的牛奶,同時壓低飼料的成本。
隻要可以將牛奶的生產成本壓低到每公斤2塊錢,那依靠產地的交通優勢,就可以在贛省和粵東地區,實現每升巴氏滅菌奶零售價14.5塊錢、每升高溫消毒奶零售價12塊錢,仍然還可以維持33%的毛利潤。
產業這種東西,有時候會牽一發而動全身。
一個紫苜蓿新品種,一個大豆新品種,就可以改變國內的養殖格局。
至於其他企業能不能跟上來,大概率是可以的,但是不排除某些人看不清產業的發展趨勢,會因此而被淘汰。
這種跟不上時代發展潮流的企業,肯定是存在的。
但是江淼不會因此而選擇不發展,畢竟這就是商業競爭的正常邏輯。
這也是為什麼他會安排英雄乳業,暫時放棄巴氏消毒奶和高溫消毒奶的原因。
隨著海陸豐公司的新品種大豆、新品種紫苜蓿陸續推出,很快國內養殖產業就會發生大變動。
這個時候,英雄乳業應該埋頭布局,提前進行生產線的改造升級,而不是維持半死不活的液態奶市場。
一旦產業升級開始,大量高質量的低價牛奶湧入市場,可以瞬間搶回市場。
其他乳企要反應過來,然後開始布局飼料和牧草產業,至少會落後一年的時間,甚至一部分企業內部各種扯皮下,時間會被拉得更長。
要知道,隨著時代的發展,時至今日的國內乳製品市場,其實已經是一片紅海了,倒不是乳企利潤不行,而是市場萎靡不振。
江淼翻看著市場調研部的各種調查報告,就發現了這個嚴重的問題。
為什麼國內乳製品市場在經過二十年的高速增長之後,會在這幾年呈現出萎靡不振的情況?
原因有三個。
一方麵是國內的飲食習慣問題。
另一方麵則是乳製品價格偏高。
第三個原因,涉及到消費者的消費力不足。
畢竟乳企不降價,消費者又囊中羞澀,那市場自然會呈現出萎靡不振的狀態。
可乳企降價,又麵臨毛利率下降的問題。
這些乳企算來算去,發現還是維持現狀比較好,畢竟降價促銷,也沒有辦法一下子吸引到足夠多的增量,反而會得不償失。
這就是當前國內乳企麵臨的困境。
本質上,就是生產成本壓不下去了,還要麵臨國外廉價乳製品的衝擊。
畢竟國內乳企,每年需要從新西蘭進口五十萬噸大包粉,這些大包粉主要用於生產複原乳、奶粉,或者直接作為食品原材料,用於生產麵包之類的產品。
由此可見,國內的生牛乳產能是不夠的。
但是因為生產成本的原因,目前國內的奶牛養殖規模已經逼近上限。
英雄乳業要有作為,就要依靠母公司的技術,增加本身的養殖上限,提升單位產能。
更何況,英雄乳業還有一個其他乳企沒有的隱藏優勢。
那就是海陸豐公司構建的區域產業鏈,這種區域產業鏈會增加當地人的收入,收入增加了,當地人的消費力就會跟著提升。
不然你讓一個年收入幾千塊的老農民,日常消費一瓶250毫升的液體奶?這顯然不現實。
以馬宮鎮為例子,目前鎮裡麵的人均年收入,可以達到兩三萬。
這種情況下,馬宮鎮普通人今年年底的消費熱情異常高漲,碼頭海鮮市場上百塊錢一斤的紅心蝦姑,或者野生石斑魚,直接供不應求。
連帶著海陸豐公司的活體鰻魚和特級埃及塘虱,都在當地銷售了很多。
以海陸豐公司的產業布局,很快就可以拉高贛南地區的收入水平,到時候英雄乳業借助母公司在當地的影響力,打打廣告,加上價格優勢,就不愁牛奶銷售不出去。
產業布局帶動區域整體發展,從而提升當地人的整體收入水平,才可以拉動當地消費,讓自己的產品銷售出去。
不然當地人的收入還是以前的仨瓜倆棗,錢包空空如也,那市場不萎靡不振才是見鬼了。
這也是國內目前市場萎靡不振的根本原因,龐大的產能找不到消費者,消費者因為收入太少,又消費不起太多產品,消費不起太多產品又導致工廠開工率不足,進而導致減薪裁員。
簡直是惡性循環。
表現在市場上的情況,就是通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