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塔敏查乾基地舉辦了仙豆大豆的開鐮儀式之後。
江淼又在塔敏查乾基地停留了三天時間,在此期間,他和幾個院士、國內各個相關的考研機構、院校,進行了一係列交流,同時還達成了一係列科研合作協議。
其中東北農大將和海陸豐公司在塔敏查乾基地合作,建立一個全麵的寒帶溫帶農作物育種研究所,同時還從該校招聘了60名農業和生物工程相關的應屆畢業生。
除了東北農大,其他東北的農業大學,還有華北地區農業大學,也有不在少數的應屆畢業生被招聘過來。
目前漠南科研中心下屬有5個研究所,分彆是生物采礦研究所、微生物能源研究所、農作物深度開發研究所、寒帶溫帶農作物育種研究所、牛羊育種研究所。
整個漠南科研中心一共有226名科研人員。
類似於仙豆大豆的深化應用、二次改良,這些工作江淼都沒有打算親力親為,而是交給漠南科研中心負責。
他如果有空會指導一下,如果沒有空,隻能靠這些研究員自力更生了。
其實這些工作並不難,畢竟最困難的地方,已經由江淼完成了。
地基打好了,後來者在基礎上進行二次研發,難度肯定不會太大。
例如仙豆大豆的植物蛋白提煉工藝,由於三個仙豆大豆品種的植物蛋白含量不一樣,因此在提煉工藝肯定是不一樣的,研究這種提煉工藝的目的,是為了進一步降本增效。
例如國內的原生大豆品種、轉基因美豆、仙豆大豆3號,其蛋白質含量有巨大的差異。
轉基因美豆或者巴豆,蛋白質含量一般為34∽35%。
國產原生大豆蛋白質含量一般為40∽45%。
仙豆大豆3號蛋白質含量為52.7%左右。
植物蛋白生產商肯定優先選擇仙豆大豆3號,或者國產原生大豆、仙豆1號、仙豆2號,最後才是選擇轉基因美豆、轉基因巴豆。
這些蛋白質含量不一樣的大豆,在植物蛋白的提煉過程中,需要研究使用合理的氫氧化鈉溶液,或者植物蛋白分解酶進行提煉。
目前海陸豐公司采用的植物蛋白提煉工藝為酶溶法工藝。
江淼不選擇更加主流的堿溶法,反而選擇酶溶法,原因在於海陸豐公司看家本領就是生物技術,同時酶溶法不需要使用太多化學溶劑,可以減少廢液處理的難度。
在靠近養畜牧河更加上遊的位置,比塔敏查乾養殖基地還靠西十公裡左右的位置,江淼正在劉治本帶領下,考察正在加班加點施工的大豆深加工基地。
這個基地非常龐大,占地麵積差不多有五千畝,包含了大豆油脂提煉廠、大豆蛋白提煉廠、豆粕飼料廠、廢液循環廠、熱電廠。
“我們規劃的這個廠區,每年可以處理大豆1500萬噸,可以年產大豆油300萬噸、大豆蛋白400萬噸,豆粕800萬噸左右。”
很顯然,這個基地是為了整個哲裡木市的3000萬畝農場服務的。
江淼聽完劉治本的描述,卻微微搖頭:“單純的原材料生產,以後會麵臨越來越巨大的產業競爭壓力。”
“老板,我也清楚這一點,不過當前大豆產品的二次深加工領域,競爭同樣非常激烈。”劉治本麵露無奈,他之前也做過功課,還請了市場調研部進行過產業調查。
對於這個情況,江淼自然一清二楚。
國內很多技術難度不大的產業,內卷程度肯定非常高,大家都可以做,自然有一大堆人進入市場。
無論是哪一個行業,隻要國產化技術獲得突破,價格往往就會暴跌,這也搞得歐美很多企業非常討厭我們這邊的企業。
當然,這種內卷對於普通消費者而言,是一種相對比較好的結果,不然我們都要麵臨各種各樣的高價產品。
江淼已經看到了未來大豆深加工行業的潛在危機。
隨著國產大豆產能瘋狂飆升,大豆油方麵還可以拉去煉生物柴油,但是大豆蛋白除了作為飼料之外,隻能做人造肉、豆腐、豆乾、蛋白粉之類的食品,以及做人造絲。
單單是海陸豐公司,每年就會生產400∽500萬噸大豆蛋白,加上其他公司,很快大豆蛋白就會出現產能過剩。
這是真正的產能過剩。
畢竟國內每年用在養殖業的飼料蛋白,大概就在8000∽9000萬噸左右,這些飼料蛋白的來源包含了豆粕、油菜籽餅、玉米、小麥、高粱等植物蛋白,也包含了魚粉之類的動物蛋白。
就算是人均肉蛋奶消費量倍增,每年飼料蛋白消耗量也隻能達到1.6∽1.8億噸。
但是江淼不看好人均肉蛋奶倍增的未來預期。
一方麵,由於人均中位收入提升不會太快,降價帶來的肉蛋奶消費增量,不可能在十年內倍增。
另一方麵,則是飲食習慣,加上國內很多消費者的人均肉蛋奶消費已經相對比較高,要再攀高峰,肯定會很困難。
這種幾乎是可以預見的未來,讓江淼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避開競爭激烈的行業,同時又可以充分利用這些大豆蛋白。
和國內企業打價格戰,有時候是很難贏的。
主要是江淼還要臉,而有些企業完全是不要臉,省雙方在人工成本上,就存在一個明顯的區彆。
比如海陸豐公司在贛省的分公司,由於其工資偏高,就被不少當地企業投訴過,說海陸豐公司破壞市場,進行惡性競爭。
顯然在不要臉上,江淼是比不上國內很多黑心商人的。
而有些時候,在勞動密集型產業中,勞動力成本也占比不小。
以海陸豐公司的人力成本,以贛南分公司為例,普通農場工人的基本工資就是3500塊錢,有五險一金,基本不加班,節假日調休,保證每人每個月至少要8天休息時間。
而英雄乳業的養殖場普通工人,也是3500塊錢的基本工資。
比較高的蜂場工人,每個月基本工資為6500塊錢。
但是贛南分公司的農業技術員比例很高,以油茶種植園為例,普通農場工人和農業技術員比例為6:4左右。
那些普通農場工人,都是年紀比較大的農民工,普遍都在四十多歲,農業技術員的年齡則在二三十多比較多。
沒有辦法,海陸豐公司的農場都是集約化、機械化、科技化農場,技術人員占比肯定會非常高。
加上海陸豐公司有各種隱形福利,在贛南等地,海陸豐公司成為僅次於單位、國企的就業目標。
特彆是農村的低學曆中年人,他們在當前的大潮中,屬於一個相對尷尬的位置,本來還可以去乾工地,但是隨著這幾年的基建規模下降,房地產已經不需要那麼多農民工了,其他行業又沒有辦法一下子容納這麼多農民工。
因此海陸豐公司的農場,就成為農民工的再就業去處。
當地年輕人也會應聘農場的技術人員,特彆是有大專學曆的年輕人,他們學習技術比較快,很多會操作電腦和智能化設備。
其實基本工資還不是讓當地其他企業破防的關鍵點。
主要是海陸豐公司的各種補貼、績效、分紅,目前贛南分公司的虛擬股雖然沒有分配,但是補貼、績效卻每個月都有。
特彆是贛南分公司的蜂場工人,在采蜜高峰期,普通蜂場工人一個月的績效獎金差不多有3000塊錢,加上其他雜七雜八的補貼,扣除五險一金之後,一個月拿到手有在9000塊錢左右。
油茶種植園的普通工人,同樣也不少的績效,不過每個月就在1000∽1500塊錢左右,他們的績效來源牧草、蜂蜜的分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