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談了一天。
終於完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書。
高州生物燃料項目的設計為微生物燃料電池10萬箱規模,年產3億千瓦時電力、0.6億立方米天然氣(甲烷含量90%)、有機肥35萬噸。
項目承包價格為11億5400萬元,另外每年一個生物燃料電池箱,收專利費500塊錢,即一年5000萬。
這筆專利費,不僅僅包含了技術使用費用,還附帶故障維修、特殊菌種。
而這筆投資對於海大集團而言,如果可以達到設計產能的80%,那他們很快就可以回本。
海大集團算過一筆賬。
比起養豬,電氣土聯產項目的綜合效益更加好。
他們集團的高州生豬養殖基地,每年出欄生豬差不多為35萬頭,今年利潤好一點,一頭豬可以賺460塊錢,今年毛利為1.61億元。
然而華潤燃氣有限公司出售給高州當地燃氣公司的天然氣,長期協議價格為每立方米3.2元。
哪怕是華潤燃氣要收過路費,以每立方米2.5元賣給華潤燃氣,0.6億立方米天然氣也價值1.5億元。
單單是天然氣產出,差不多7.6年就可以覆蓋全部投資成本。
加上其他的電力、有機肥的產出,大概4∽5年左右,基本就可以覆蓋投資成本了。
雖然每年要被海陸豐公司收5000萬專利費,但是海大集團已經習慣了。
畢竟技術是海陸豐公司研發的,專利也掌握在海陸豐公司手上,不付出代價,自然沒有辦法使用這個技術。
江淼倒是沒有想到,海大集團的反應速度會這麼快,不過他倒是樂見其成。
既然已經有了第一筆業務,那江淼也迅速做出決定,讓公平鎮生物燃料基地的管理層,升級為生物燃料事業部,任命張海濤為生物燃料事業部經理。
張海濤聽到這個消息,雖然興奮不已,但他並沒有得意忘形,而是趕緊投入工作之中。
第一步工作就是迅速完成生物燃料事業部的組織架構,先將各個子部門設立起來,免得到時候內部管理混亂。
不過完善部門組織架構的工作,可不是他一個說了算,他需要通過人事部人事審批、監察部內部審查,才可以完成子部門的設立。
因此那些子部門的中層管理人員,目前職務上都掛著一個代理,就是因為人事部、監察部還沒有通過這些人的正式審批程序。
不過大家都知道,這種流程雖然繁瑣,但很多時候隻是走一個過場,除非真的有問題,才會被卡住,或者直接踢出管理層。
張海濤等人了一個星期時間,初步完成了生物燃料事業部的組織架構。
這個時候海大集團那邊也完成了董事會決議,雙方的合作項目正式啟動。
帶人去羊城簽好合同的張海濤,又馬不停蹄前往高州考察,海大集團那邊也在養殖基地附近,找了一塊麵積600畝的土地,正和當地談征地和投資的事情。
生物燃料基地的麵積600畝,確實已經足夠用了,因為發電廠房是可以使用大樓的。
平均一個電池箱需要2平方米的麵積,10萬個電池箱,就需要15萬平方米,加上配套設施,基本就20萬平方米。
底麵積300畝左右,建設一層廠房,就足夠用了。
另一個占地麵積比較大的係統,是那150畝沼氣發酵廠房。
而其他的廠房,麵積加起來就50畝。
這些基礎設施,海大集團估計要投資8億左右,加起來一共投資19億。
整個項目考慮就是8年回本。
如果攤平到30年的使用壽命,每年的投資成本為0.63億左右,加上運行成本、維修成本、專利成本、原材料成本,每年支出1.5億成本,毛利潤還是相對可以的。
現階段國內不是缺乏資金,而是缺乏有盈利預期的項目。
從高州考察場地回來的張海濤,一邊給之前的各個零部件供應商下訂單,同時打報告給采購部,讓他們在采購網上,在招標一批同樣的零部件。
他這樣做的目的非常簡單。
就是為了以防萬一。
萬一那個零部件供應商出問題,還可以通過另一個供應商進行補救
之前隻是小批量采購,用單一的零部件供應商,哪怕是出問題了,損失也不會太嚴重。
現在卻不一樣,給海大集團建設的高州生物燃料項目,就需要很多零部件。
加上海陸豐公司計劃在明年啟動的四個項目,單單是陶瓷內膽就需要采購30∽40萬個,用單獨一個供應商的風險太大了。
與此同時,在景德鎮那邊。
譚高明收到了海陸豐公司采購部的郵件,看完之後,他臉色瞬間興奮得難以壓抑:“哈哈哈…”
剛剛敲門進來的財務一臉蒙圈,有些擔心地試探起來:“老板?你沒事吧?”
“哈哈哈,沒有沒有,我就是太高興了。”譚高明嘴角都快壓不住了。
“老板要結婚了?”財務猜測道。
“想什麼呢?老子才不結婚。”譚高明擺擺手,他雖然有女朋友,但並沒有結婚的想法,他看向財務:“王姐,有什麼事情?”
財務想起來正事:“老板,這個月公司毛利差不多有120萬…”
“120萬?不錯不錯…”譚高明站起來,來回走了一圈:“王姐,你找人幫我貸款,用我的車和房子抵押,給我貸款一千萬。”
“老板,你房子?就那棟彆墅?”
“不,是全部房子,加上那幾輛豪車,貸一千萬應該沒有問題。”
“老板,如果是全部房子,應該沒有什麼問題。”財務在譚氏陶瓷工作了二十幾年,知道譚高明家的很多資產情況。
“好,麻煩王姐了,今年全部員工,加一個月工資的年終獎,春節不放假,能夠留下加班的,都留下擴大生產。”
財務王姐瞪大眼睛:“老板?那5000個陶瓷內膽的訂單已經差不多完成了吧?”
譚高明的聲音都微微顫抖著:“海陸豐公司剛剛發給咱們公司10萬個陶瓷內膽的訂單,要求我們明年年底之前全部完成。”
“10萬個陶瓷內膽?太好了。”王姐也跟著高興起來。
“我今天就坐高鐵過去汕美簽合同,王姐你叫其他人過來一趟。”
“好的。”
很快,譚氏陶瓷的管理層都知道了這件事,大家都鬆了一口氣,同時也興奮起來。
安排好公司的各項事務,譚高明帶著幾個人,就急匆匆搭高鐵趕路。
而同樣在景德鎮的其他陶瓷企業,此時也看到了海陸豐公司在采購網上,發了三個陶瓷內膽采購項目。
每一個采購項目都是10萬個陶瓷內膽,這讓很多陶瓷企業都迅速行動起來。
不過之前錯過一次機會的潮州陶瓷企業,這一次也憑借距離優勢,第一時間跑了過來。
傍晚再更新一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