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傾嬋簡短的一句戲腔,配合頭腔共鳴的旋律,好像將現場觀眾帶入到了那曾經的古色古香之中。
仿佛穿越無儘歲月長河。
戲裡,一位身段嫋娜的姑娘在翩然起舞,她的衣袖隨著手勢揮動著,那雙如明珠般的大眼睛時而閃過一抹亮色。
唱腔婉轉悠揚,如訴似泣。一段段美妙的唱腔,讓人們隨著故事的跌宕起伏而感慨萬千、悲喜交織。
一聲聲唱,一句句念。
唱的是人生百態。
一段段舞,一場場演。
扮的是世間繁華。
經典的國風之感,總能讓人無法忘懷。
有人曾經總結過。
當你的年齡越長越大,你會忘掉很多記憶。
但是有兩樣東西是永遠忘不掉的。
那就是味道和聲音!
味道很好理解,不管是離家多少年的遊子,隻要吃上那麼一口家鄉菜,不管記憶所隔有多遠。
都會立刻觸發最深刻的回味。
至於聲音,更好解釋了。
一句熟悉的聲音,就可以將人帶回到多年以前,久久無法釋懷。
不知道是個人記憶,還是來自千百年前祖先們的靈魂傳承記憶。
國人對於古風抵抗力總是不足。
前兩天爆款綜藝《最佳唱作組》半決賽以後。
唐言和馮奇威合作的一首古風神曲《十年人間》,徹底掀起了國內古風狂熱。
之前古風賽道不溫不火好多年了,也沒什麼驚豔的歌曲出現。
賽道窄的都沒有作曲人和歌手願意去競爭了。
但是唐言一首《十年人間》才讓業內高手們明白了。
不是古風賽道不行了,而是你創作的不行。
從那天以後,就好像一把鑰匙打開了古風的魔盒。
無數的業內從業者們爭相創作,是唐言沒想到的。
不過仔細想想也在情理之中。
國人對於古風,對於戲腔的基因,那是五千年文化熏陶和沉澱下造就的永不磨滅之基因。
華夏文化博大精深,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閃耀著古老而神秘的光芒。
從五千年的曆史長河中一路走來,積累了太多豐富的底蘊,不管是前世,還是這一世的藍星,那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文化遺產。
尤其是戲腔歌曲在流行音樂的基礎上,加入了傳統的民族唱法。
用小嗓(假嗓)的特點,強調了頭腔共鳴,為歌曲增添了傳統戲曲的韻味。
戲腔在旋律編排上比傳統戲曲更為自由和豐富,不受漢字字音限製,使得音樂更加流暢和吸引人。
戲腔的流行也是社會審美趨勢和文化自信的體現。
隨著國潮的興起,隨著唐言打開這個塵封已久的門鎖。
自然會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重視和欣賞傳統文化。
畢竟戲腔作為傳統戲曲元素之一,其融入現代流行音樂中,既展現了傳統文化的魅力,又符合了當代年輕人的審美。
.......
在顏傾嬋一句驚豔的戲腔後。
現場觀眾快速將目光轉向唐言的身上,都在好奇他怎麼接唱。
說到底這是男女對唱。
而不是一個人的獨角戲。
一個人夠驚豔,另一個人得能接住才是真本事。
若是接不住,那麼一首經典金曲可能就落了幾分下乘。
就好比之前合唱的向雯潔和李勳康,後者主要就是被前者帶飛。
簡單理解,就是靠向雯潔在C,李勳康隻能保證不坑而已。
誰也沒想到。
“癡心的人怎麼喝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