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小品同樣是春晚最大的特色,是萬千觀眾最為喜愛的節目。
很多人看春晚的記憶,不是歌曲,不是舞蹈,更不是彆馬戲魔術,就是相聲小品!
還記得那時候。
一到其他節目,大家電視裡放著聲音,人們卻已經去拜年聊天吹牛打撲克,而一旦相聲小品到來,所有人又都會回到電視前。
彆的節目可以不看,相聲小品怎麼能錯過?
相聲小品曆來以其幽默風趣、諷刺時弊的風格吸引了觀眾的喜愛。
從趙、宋、馮等老一輩喜劇大師,到沈、馬、嶽等新生代喜劇明星,相聲小品曾經誕生了無數的經典作品,引發了無數的笑聲。
然而,近幾年的相聲小品卻陷入了創作困境,缺乏創新和突破,重複使用老套的題材、橋段和笑料。
甚至不惜借用熱點事件和網絡流行語來博取眼球,但效果卻適得其
反,讓人覺得無聊和尷尬。
例如,去年的相聲小品,整整6個節目,無一例外,全都被網友批評為“無聊”、“無趣”、“無梗”、“無品”等,認為是曆屆春晚史上最差的相聲小品,其作品過於追求升華而失去本心。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就是最重要的就是缺乏創新和突破,相聲小品陷入創作困境,缺乏創新和突破,重複使用老套的題材、橋段和笑料,甚至不惜借用熱點事件和網絡流行語來博取眼球,但效果總是適得其反。
然後還有一些審核的原因,讓創作者隻敢穩妥行事,缺少了很多精髓和奇思妙想。
還有就是,創作者為了追求短期的流量和熱度,往往忽視了小品的內涵和品質,急於成功而忽略了深入研究生活、體驗生活的重要性。
這種追求形式化忽略內容真實性,采用誇張、離奇的情節和道具為基礎創作出來的小品,看似熱鬨實際卻根本不好看。
觀眾也完全不買賬!
這些種種因素共同作用下,導致現在的小品不再像以前那樣吸引觀眾。
想要改變這種困境?
隻有創作者和表演者共同努力,回歸小品的核心——帶給觀眾歡樂和共鳴。
但是可惜。
這太難了,種種阻力相當的大!
所以說每到過年大家才都罵聲一片,紛紛吐槽發泄,留戀回憶曾經的歡樂時光。
“唐言老師,現在局麵你也很清楚,所以我才貿然前來,想請你來打破這個僵局,你不受限於相聲小品這個固化的圈子,你的才華和奇思妙想,很可能會打破現有的僵局!”
春晚副總導演陳臨風絲毫沒有唐言的年齡而輕視,直接和盤托出道:
“不瞞你說,就這一兩年的功夫,我就要執掌春晚了,在支持力度協調上層關係這塊,你儘管放心。”
“陳導年輕有為啊,失敬失敬了。”
唐言眼中閃過幾分驚訝,他沒想到眼前看著不過40年紀的陳臨風竟然很快就要執掌春晚了。
這個年紀達成這個成就,確實了不起,不過這背後的深層原因,恐怕不止個人能力這麼簡單。
有這樣一個人,大家合作起來才更放心!
“唐言老師客氣了,我這一次來的目的正如你所料,想讓你創作一個全新小品,頂替因劣跡藝人問題被斃掉的節目,不知可否願意幫忙?”
陳臨風笑著問道,眼中含著幾分期盼。
時間實在太緊張了。
春晚隻剩下7天不到,除了唐言他暫時沒有更合適的人選。
備選方案和人選不是沒有,這麼大的節目組應急預案還是有的。
隻不過那些人選在他陳臨風眼裡,都不如唐言!
“可以,不過.......我給你的不是一個小品。”唐言淡淡道。
“不是一個小品,那是什麼?”陳臨風一驚,有些不明白這話裡的意思。
唐言伸出三根手指頭,沉著道:“是三個小品!”
“3個小品???”
陳臨風這個手握實權的副總導演聞言,直接就懵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