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吹戰鼓擂,裝修離不開我黃大錘,哈哈好玩。”
“這個錘子是個道具,分量應該不重,但是在表演的時候,拿起大錘的時候,是把一隻手放在離錘頭很近的地方,真正乾過活的都應該清楚,這樣是比較省力的,但是拿著很輕的道具錘子還能考慮到這種細節,真的很厲害,現在的很多演員不一定能想到。”
“好看好看。”
“這才是曾經春晚老小品的味道。”
“秒殺現在的那些所謂的小品。”
“裝修以後換門這個藝術誇張了點,不過換鎖是正常的,創作者有功底了。”
“在裝修過程中,由於使用了裝修鑰匙,而這些鑰匙可能會被複製或丟失,這增加了潛在的安全風險。如果裝修鑰匙被不法分子獲取,他們可能會利用這些鑰匙非法進入住宅。因此,為了確保家庭安全,建議在裝修完成後更換門鎖。”
“雖然現在有什麼AB鎖裝修鑰匙,可實際還是不安全。”
“說起來,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危機導致的,創作者有心了。”
“藝術創作還是需要很多的現實實際閱曆支撐。”
“怪不得我怎麼感覺挺愛看,人家這結合實際,不像現在的小品,空中樓閣,由嘴的亂說。”
“一個狗頂五個保安,哈哈哈啊哈哈............”
“這個創作者還是圓回來了,接了一句警棍,應該是怕現實保安們不滿意,有心了創作者。”
“又能搞笑,又有包袱,還照顧了太多細節,這樣的小品不看,天理不容啊。”
因為第一個首發小品暴跌的收視率開始了回暖。
.......................
.......................
豫省某地。
正在和同村發小在臥室打牌的小周聽到了客廳裡老媽的叫聲:
“兒子,快出來,看小品啦。”
小周洗著牌隨口回道:“不看了,剛才那個小品演的啥啊,耽誤我們玩兒撲克。”
“這次小品不一樣,太好笑了,快出來看。”
“真的假的,媽你彆忽悠我。”
“真的,演的太好了,以前的老味道。”
嘩啦。
臥室裡竄出來一堆小年輕,牌也不打了,看小品重要。
誰說小品是中老年最愛了?
其實在年輕人眼裡,小品同樣重要,同樣喜愛!
換胎成功。
電視劇演的正是小品《裝修》。
幾個發小和家人一塊樂樂嗬嗬的看了起來。
............
晉省某地。
一個初中生火急火燎的衝進大客廳叫道:
“奶奶,奶奶,快彆看抗日神劇啦,趕緊切電視台或者網絡直播間,咱們看春晚,看小品!”
六十多歲頭發半白的奶奶壓根不聽,直接不客氣道:
“看什麼春晚啊,那個有啥好看的,年年看年年失望,不看了,就看打鬼子的,都比那個強多了。”
“今年不一樣,有好小品嘞,遙控器給我,快切台啊。”
“哪有好小品啊?我剛才偷偷看了一眼,那個什麼《陽台上的溫情》演的爛死了。”
“奶奶你不是說今年絕對不看的麼,又偷偷切回去看。”
“..............”
見奶奶無動於衷,初中生催道:
“真有好小品,我們老師在班級群裡說了,還能有假啊,快換台吧,錯過了一會就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