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就不止攻擊《賣拐》了,連唐言這個創作者都被人攻擊上了。
不過惡意攻擊的人是有,但是很快就有更多人跳出來反擊了。
“斷章取義,故意曲解!”
“你們有沒有看透小品真正的含義?就跳出來嘰嘰歪歪?”
“小品《賣拐》中的三個角色,人設分彆是“鄉村人精”,“家庭婦女”和“失意廚師”。演員把自已的位置擺在了觀眾平視的角度,甚至是低於觀眾的角度。批評家們可以說,他們是又在嘲笑殘疾人,其實根本不對,在表演上,演員們完全是在自嘲。尤其是的表演上,錢書海做得足夠認真,演員把自已的姿態放低,帶來的好處就是,觀眾在看小品的時候,沒有絲毫的心理負擔,他們是用心在演繹角色!”
“有道理,小品中的三個角色設定在現實中特彆普遍,他們可能文化水平不高,容易被騙,這種蘊含諷刺深意的小品才是真的佳作!”
“道理在潛移默化中告訴你,讓你驚醒,讓你記憶深刻,這樣的好小品竟然被人罵。”
“惡意帶節奏的人,居心何在?”
“從一個觀眾的心理上看,觀眾們願意或者是需要看到舞台上的人,比自已還要蠢,借以提高自已的自信心,以應付未知的生活壓力。
而現在很多其他小品,演員把自已的位置擺得比較高,一副指點江山的模樣,觀眾在笑的時候,隨時都要加小心。
那孫子是不是在嘲笑我的工資低,是不是嘲笑我不上進,是不是嘲笑我老婆又和隔壁老王眉來眼去的?
當觀眾確認你不是在嘲笑他自已的時候,小品也差不多結束了。
這樣的小品有什麼意思?根本帶不來真正的歡樂!”
“網絡上果然有高人。”
“高手在民間。”
“我看小品,隻知道嘻嘻哈哈傻笑,高手在笑的同時,已經分析了種種原因。”
.............
僅僅幾分鐘後。
事件開始在網絡上蔓延。
人的心理是最複雜的,並不是所有人都可能保持清醒。
在有心人惡意帶動下,還是有不少人被帶偏了節奏。
那會看小品《賣拐》笑的有多狠,這會被蒙在鼓裡罵的就有多狠。
頓時就在網絡上掀起了巨浪,波濤洶湧,讓人不禁心生畏懼。
洶湧的海浪像憤怒的野獸,卷起高大的波峰,向海岸猛烈衝擊。
海浪翻滾起伏,像一群蓬勃向上的年輕人,在海中揮灑著青春與活力。
波濤滔滔,海風呼嘯,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無窮力量和深遠魅力。
不過才過了短短20分鐘的時間。
在惡意評論下。
《賣拐》的口碑就在急劇下滑,很多人觀望搖擺,不知道該站立何方。
情況一時陷入了危急。
.................
導播室後台。
蕭武看著網絡上的情況,麵色黑的嚇人。
他生氣了,眉頭緊緊皺起,雙眼圓睜,鼻孔一張一縮,仿佛在壓抑著怒火,他的手緊緊握成拳,胸膛急速起伏,仿佛怒火已經燒到了嗓子眼。
“這事絕不是無意的,明顯是有人在帶節奏!是誰,是誰在給我蕭武上眼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