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
是王陽明提出的,有彆於程朱理學,先知行後的思想。
前者對後者來說,可是巨大的超越。
其實也就是朱安寧在做飯時隨便說的而已。
哪知道說者無意,那是聽者有心啊。
劉畾,劉廌,可不是什麼普通的文人。
他們不僅能得到劉伯溫毫無保留的培養,更是能進入文華殿和那群皇子一起念書的有才之人。
當然李景隆其實也是,隻不過現在他的目光全在魚和肉上了。
“朱哥好刀工啊,怎麼這魚和肉都片得這麼細啊,難道是辣椒炒肉之外,還有辣椒炒魚這種吃法?!”
我們的戰神同誌,目前隻對吃的有興趣。
“什麼辣椒炒魚啊,這魚都片那麼薄了,一下鍋去炒不稀碎啊,你愛吃貓食?你愛吃我炒給你。”朱安寧嘿嘿笑著,也沒管那兩兄弟已經陷入了沉思。
他就是還在那和李景隆貧。
“啊?碎了我吃個什麼味啊,又不是魚羹,還是說辣椒做的湯也能喝?”
“你要吃辣椒湯……我就給你做……”
“那朱哥你呢?”
“我一般是沒有這麼變態的……辣椒湯這種東西不適合我”
“……”
砧板旁邊的朱安寧,噎的李景隆是無話可說。
他們都沒有注意到。
一邊的劉廌在那對著劉畾在那神神叨叨。
“那知先行後,是不正確的麼?義理不明,如何踐履!”魔怔了般的劉廌,大聲喊了出來。
把拿著刀的朱安寧嚇了一跳。
“謔……你們在聊什麼?”他其實沒怎麼聽清劉廌的話語。
“先生,我們對知行合一這個說法,有些問題想請教您。”稍微清醒點的劉畾,對朱安寧行了個禮。
那是規規矩矩的弟子禮。
朱安寧沒有抬頭,自然沒有看到。
但是李景隆卻是全看在了眼裡。
我了個乖乖,這兩兄弟,平時連翰林院的那些人都看不起,也就勉強服一服宋濂之類大儒而已。
怎麼今兒一個癲癲的,一個都執弟子禮了。
劉廌也是回過了味來,和劉畾一起看向了朱安寧。
就如劉廌剛才所說,他們從小接受的教育都是義理辨明,方可踐履。
“博學、審問、慎思、明辨,最後才是篤行!”劉廌也是目光堅定了起來。
沒錯,這才是是對的!
要不是朱安寧還舉著刀,兩個小夥子怕不是都要衝到朱安寧跟前來發問了。
聽著兩小子的發言,朱安寧是直接笑了起來。
倒不是說這兩人說錯了。
而是朱安寧想起了自己大四那年考研失敗的經曆。
考研政治,可不是一門容易高分的科目啊。
雖然自己最後考研失敗了。
但是這考研政治可不是白背的啊,你這兩地主家的傻兒子真的要和我辨?
“先生何故發笑。”
“我想起了好笑的事情而已……”
“那先生請解釋下博學、審問、慎思、明辨,最後才是篤行,有什麼問題?”
“我沒說有問題啊。”
“那……”劉廌和劉畾,都是憋足了勁,想要和朱安寧辯到底的。
反正這兩人的爺爺就是杠精頭子……禦史中丞兼太史令……
結果還沒開杠,朱安寧就一手太極把他們給整懵了。
“那先知行後,方可踐履,也沒問題?”
“我也沒說有問題啊。”
朱安寧已經整備好那些肉和魚片,他拿出兩個大碗,打上了點玉米澱粉,順便碼了下底味。
說話,並沒有耽誤,朱安寧做飯。
今天可是六人份呢,做少了,就不夠吃了啊。
他看著眼前兩個已經發蒙的兄弟,隻覺得真是社會閱曆少,這世間哪來那麼多對錯啊。
“中庸說的沒錯,程朱說的沒錯,當然,我說的知行合一,更沒有錯,你們聽好了,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需求,甚至是不同年齡有不同年齡的需求,你還未獲得足夠多知識的時候,那就應該多思考,因為你做選擇,容易犯錯,你不知道世界之大,人心之險惡。對不對?”
朱安寧抬起刀,開始拍薑蒜。
配合他的話語,竟然也沒有什麼違和感,就跟打拍子似的。
“然後你們長大了,懂了更多的道理,學會了更多的知識,甚至連人都變得有城府了,那你還在那裡躊躇不前地思考,不去踐行,那不也是白白浪費時間麼?”
啪!啪!的聲音還在繼續,朱安寧他準備做的是酸菜魚和水煮肉,這兩道菜他有現成的料理包,但是一些小料,還是得自己準備下的。
他說得很快,而劉廌劉畾本就是聰慧之人,聽完後,就陷入了沉思。
見兩人沒有回答自己。
朱安寧也是笑著繼
續說了下去。
“往大裡說也一樣的,你用周禮,甚至是唐律,能符合我們現在的要求麼?能適應我們時代的發展麼?”
“時代的發展?”
“啊,對不起,這個詞說法可能比較新穎……”
“好像也不是不能理解……”
“能理解就行……”朱安寧輕咳了兩聲:“朝代是往前走的,漢沒了,唐沒了,宋也沒了啊,所以季畾,季廌啊,你們聽好了,沒有什麼說法是,永遠正確的啊。如果他們絕對正確,又為何會亡了呢?”
辯證法加唯物史觀。
顛撲不破的真理……
用來和兩小孩嘮嗑,會不會有點蚊子打大炮的感覺啊?
朱安寧說完最後一段話,笑著搖了搖頭。
他開始專心地備料。
“那知行合一也是錯的?”劉廌好像理解了些。
他皺起了眉頭。
“如果他不適應這個時代,那麼他就是錯的。”
朱安寧給了個超級神棍的回答。
“那,我們該如何辨彆大家說的是錯還是對呢?”劉畾也皺著眉頭,加入了追問的陣容之中。
一邊的李景隆也不是什麼不學無術之輩。
隻是讀書確實是比不過這劉家兩兄弟,所以一直沒有說話,他隻是在聽。
“回到我最初說的事情上,世人都說民為貴,當真正去踐行的人,又有幾何?所以啊,不要聽讀書人說了什麼,他們滿腹經綸,那都是道理,且都是好有道理呢。你得看,看他們做了什麼。這才叫知行合一,不是先後的問題,是這人的知,能否和他的行,相匹配的問題。”
要說辨經,辨論,十個朱安寧捆起來,可能都不是劉畾劉廌這兩兄弟的對手。
奈何……
陽明先生的理論可是太紮實了啊。
朱安寧也沒有去扯那些過於文縐縐的內容。
他就是一把屠刀,一塊砧板,慢慢悠悠地講了些自己的理解。
此刻的朱安寧,在劉畾劉廌心中,形象已經高大了很多……
怪不得爺爺對他這麼推崇。
於是兩人憋紅了臉,那是激動的表情。
這朱先生,不比殿裡那些酸儒講的東西有意思多了麼!這才是他們夢寐以求的求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