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看人頭多,還是我老朱刀子多(1 / 2)

朱安寧,對於造船是有執念的。

想必任何穿越回來的國人,都有執念吧。

大航海時代,我們是被拋下的那個國家。

在各種技術,交流,突飛猛進的那段時間裡,我們徹底被拋下,最後迎來了屈辱的100年。

若是沒有遇上伍文。

他不會這麼著急。

畢竟,他就是個遠離權力中心的地主而已。

而現在,太子身邊的人,就這麼出現在了自己麵前。

總不能放棄吧。

所以他才又再次湊到了朱標的身邊。

重新提起了造船的事情。

朱標也是沒想到朱安寧會重新提起這件事情,也是多少有點意外。

“雖然那些地方的特產,真的很吸引人……但是安寧小弟,你得知道我們如今的國庫……”

國庫?

又是缺錢是吧……

朱安寧也是被這個說法整得想撓頭。

之前他覺得朱元璋太暴虐,老是亂殺人。

但是現在,他又無比想讓朱元璋快點宰幾個貪官……充下國庫嘛……

話說,那郭桓案,能不能提前一下嘛。

把那幾個貪汙的侍郎,和勾結他們的地主一宰,還愁沒有銀子?

——————————

“毛驤,胡惟庸的那些破爛事,你整理得不錯,現在咱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需你去辦。”

殿內,正有個人跪在下麵,靜靜地聽著朱元璋說話。

“永昌侯家,有一批石膏,準備運往江南,你帶人跟下去,然後,查清楚,誰拿了石膏,拿了石膏的人,和朝中大臣,地方官員,有無關係。”

這個旨意並不精確,相反,是個很籠統的命令。

但是聽令的毛驤知道,越是籠統,牽扯越大,他敏銳地察覺到了,這或許是一件大事啊!

“遵命!”他連忙領了命,然後告退。

隻留下朱元璋還呆在殿內。

方才他已經和閣臣們處理完了今天的機要,然後抽空開始調查石膏的動向。

最後,他踱了幾步,還是沒有坐下。

“召,誠意伯,曹國公進來……把韓國公也叫來吧。”

他開口向門口的太監喊道。

隨後自然是小太監跑向遠處的聲音。

伴著這腳步聲,朱元璋終於可以坐下休息一會。

最近的國事因為朱安寧的提議,而變得有些紛亂。

其實不要說朱標累,連他都有點吃不消,這還是在有閣臣的情況下……

而不等他歇息多久,,被召的幾個人,很快就來到了朱元璋的麵前。

“行了行了,不用那麼多禮了,坐吧,今天叫你們幾個過來,就是商量下糧草的事情,保兒,這事之前一直都是交予你去辦的,怎麼樣?”

朱元璋處理事情向來直接高效,他等幾人落座,就直接發問。

而這糧草事情,三人皆是立馬聽懂了,指的是北伐的糧草。

作為參加過前兩次北伐的大將,李文忠對糧草一事,那是再熟悉不過。

“稟陛下,北邊的幾個糧倉,已經補齊,未來需要隨軍的物資,也已經備好,隨時可以出發。”

曆史上的第三次北伐,應該是洪武十三年,北元國公脫火赤、樞密知院愛足率領上萬人在和林屯紮,懷疑有南侵動向,才讓朱元璋派出軍隊前去擊破。

而現在,洪武十二年的朱元璋,已經在朱安寧的刺激下,等不及了……

這戰爭的發動,已經偏離了曆史的軌跡。

但是,卻也是計劃周詳。

第三次北伐由劉伯溫提起,在胡惟庸被殺之後,那是朝野再無人反對。

而還在訓練的邊軍的徐達,湯和,也被他陸續叫回,也交代了這北伐勢在必行的決策。

隨後,更是帶著預備這第三次北伐的李文忠去看了朱安寧的新糧,讓他不必有那麼大負擔。

現在最後欠缺的就是北元的動向了……

所以他才抓了劉伯溫和李善長也一同前來。

作為朱元璋麾下的兩大謀臣,一把年紀也得發揮下餘熱嘛。

幾人就在殿內直接商量了起來。

朱元璋還展開了一堆北邊發來的秘報供他們參考。

這是一場闊彆了七八年的戰鬥,很快他們就從怎麼打,談到了誰去打。

“北元餘孽重兵在西邊,平西侯坐鎮中軍最為合適。”最後還是李文忠提了個意見。

“沐英?”朱元璋沉吟了片刻,卻也是點了點頭:“他沉穩,就讓他去。”

這次北伐,沒有提名一眾老將,卻提了沐英。

在場的人都知道是什麼原因。

那是第二次北伐打得太難看了呀……

“這事就這麼定了!”

決定幾萬人生死的事情,就被這麼幾人,在這小小的殿中決定好。

很快,大明這個機器,將會開始為了這件事情而運轉。

這件事情,已經討論得差不多了。

朱元璋挑了下眉,把目光移到了劉伯溫和李善長身上。

“這北伐一事雖然重要,但是還有件關乎我朝未來的大事,韓國公,誠意伯,咱想問下,那些準備未來用來存糧的官倉也已經開建了,當地的官員可有什麼反應啊。”

這個問題,一下把劉伯溫和李善長給驚醒了。

他兩一個是禦史中丞,監察百官,一個是當朝太師,統領文官,所以朱元璋這問題,對他們發問是毫無問題的。

怎麼答……才是關鍵。

答無事發生,那就是自己找死。

但是有些事情,真的能在這裡說?

李善長是猶豫了起來。

而劉伯溫則,長長地歎了口氣。

糧倉的建設,在曆朝曆代都屬於那種,聽起來很小,但是實際影響巨大的事情。

兩人抬頭和朱元璋對視了眼,看到的自然是審視的目光,便也知道這是躲不過去的了。

一咬牙,李善長先開口了。

自從胡惟庸去和陳友諒張士誠等人彙合後,李善長是驚醒了許多。

“遭災的幾個府縣,都沒有什麼反應,隻當是朝中想提前存些糧,但是江南一帶……”李善長頓了頓,他知道接下來的事情,可就不是那麼好說的了……

朱元璋眯起了眼睛。

對於江南發生的某些事情,他是昨日打聽到的。

真是朱安寧院子裡聽到藍玉的石膏要運江南後,他就留了個心眼,最後在一堆折子裡麵找到了某個江南小官報上來的消息。

“百姓疑朝廷將課以更重的稅收,民怨沸騰。”

更重的稅收?

這個消息是怎麼傳出來的呢。真有意思。

難道是和自己最近的動作有關?

朱元璋馬上就想到了自己建新糧倉的事情。

隻是,建糧倉怎麼就會讓百姓們這麼浮想聯翩呢,這就更值得深究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