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非常地嚴肅。
“安寧小弟,你對鋼材一事,也有研究?你可知道鍛出鋼來,是一件多難的事情?”
當然知道……
初中生都知道。
不就是溫度不夠嘛,生鐵熟鐵,明初早就可以隨便鍛了。
但是鋼這種產物,那是相當講究爐子溫度的。
在真正進入工業時代之前,基本隻有兩個法子量產鋼。
要麼就是雜質少點的富礦,運氣好點,加樹枝去攪拌,也能燒出對應含碳量的鋼。
要麼,就是生熟鐵混合,突出一個合成看運氣……
而不管是哪種,都必須要用樹木去燒碳點高爐。
用煤之類的化石燃料,以現在的技術來看,那是斷然不行的,含硫量太高了啊。
朱安寧歎了口氣。
真就是對這國境內的礦產資源有些無語。
量大人均少,還品質不好。
“我略知一二,所以我才覺得這事相當重要,希望伍哥能好好跟太子說道說道,倘若這礦真的能成,那北境剛好樹木又多,造高爐絕對方便。”
“好,我會儘早稟告太子的。”
“哎,不說剛,鐵的品質能好些,造火器也更方便安全啊。”
“安寧小弟,身在農莊,卻依舊是憂國憂民啊。”
“好歹我也掛了個職,算朝廷命官吧?”
“那定然是算的。”
“那本大人,為朝堂分憂,沒錯。”
“哈哈,那也是有道理的。”
兩人一同笑了起來。
氣氛是鬆了不少。
今天的收獲,朱標是相當滿意的。
畢竟兩人進行了親切友好的會談,朱標對此表示讚賞,他也尊重朱安寧有所保留的做法。
而對於他和方孝孺的賭約保留態度。
遠處的李文忠,看著朱標和朱安寧同時哈哈大笑了起來,便也知道這兩方會談,大概是要接近尾聲了。
他還站在那實驗田裡。
李景隆有些嘮叨地在介紹著田地裡的菜。
不管是番薯土豆還是玉米,亦或是辣椒之類的作物,都長勢良好。
大部分確實要歸功於李景隆。
所以他才會介紹得如此清楚。
李文忠把目光拉了回來,看了眼自己那黑了不少的兒子。
突然開了口:“九江,在這學到了不少東西吧。”
這個問題,不像是問題,更像是肯定句。
李景隆哪知道自己老爹會突然發聲,那是愣了愣才回話。
“先生確實教會了許多,單單農家一事,我就覺得門道頗深,是有學問的,出了農事先生時不時也會說些大道理,比經書上麵說得可實在多了。”
他畢恭畢敬地回了話。
是一副成熟了許多的模樣。
李文忠則是感歎不已。
須知道他
兒子,是有些頑劣的,而這一段時間,在這永樂莊,看著就是乖巧了不少啊。
他突然就有點感謝朱安寧。
其實,除了朱安寧,李文忠要感謝的話,還有一個朱棣。
他的老拳,可不是開玩笑的……
“你覺得這先生好的話,就繼續呆在這裡吧,多學些東西,太子未來會有安排的,知道麼?”
李文忠遠遠地看了眼朱安寧。
他看人向來就很準。
作為權力核心的一員。
他不會輕易站隊,雖然朱元璋和朱標並不介意這事情。
他們可是相親相愛兩父子,誰當皇帝都無所謂那種。
但是李文忠卻還是不會輕易站隊。
他很清楚自己這舅舅的脾氣,現在,不能代表未來啊。
但是不站隊,也是可以發育的啊。
比如這朱安寧,絕對就是未來可期。
朱標和朱元璋都同時認可的人,不就是最值得結交的人麼?
李文忠已經下了決定,一定要讓自己的兒子,好好呆在這裡。
應天府裡,經過胡惟庸一事之後,表麵是平靜了,但是他知道一定還會風波再起的。
所以自己這唯一的兒子,不如呆在這裡。
呆到朱安寧封官進爵,那自己的兒子,也自然會有安排。
這便是李文忠的想法。
李景隆聽見父親的話,卻也沒想那麼多,隻是簡單的回了個是。
而房車邊上的樹下,朱標朱安寧的談話已經接近了尾聲。
“安寧小弟,那我就帶這些輿圖先回一趟了,這等重要的大事,拖不得啊。”
“對對,趕緊讓太子去挖礦……”
“嗬嗬,安寧小弟你比太子還急啊。”
不急不行啊,發育越早,結局越好嘛。
不知道怎麼回話的朱安寧也隻能笑了笑。
起身開始送朱標,而遠處的李文忠也識趣的走了過來,臨彆前,他還囑咐了兩遍李景隆,要他聽話。
直到朱棣都快要忍不下去:“曹國公,放心吧,我在,九江他可聽話了。”
他一邊說著一邊揚了揚拳頭。
看著自己兒子縮了縮脖子的樣子,李文忠也是哭笑不得。
立馬就知道了什麼情況。
但是也無話可說,隻得快步到了朱標的身邊。
兩人就這樣走到了院外,往大道上走去。
告彆過兩人的朱安寧,回到了院內。
不免覺得今天有點魔幻,但是又很是興奮。
興奮的是,他奶奶的,終於把這鐵礦石的消息遞上去了,隻求上麵的朱標朱元璋能有點腦子,趕緊用好這礦和地圖。
而魔幻的感覺,則來自於方孝孺。
這大哥,在各種明初的小說裡被翻來覆去的殺,也是沒誰了。
天知道這曆史有沒有變,未來朱棣會不會靖難然後弄死他。
朱安寧搖了搖頭,有點想笑。
不管是哪本書,哪種史觀,這方孝孺都是個犟種,是沒錯的。
而他今天確實也見識到了,這B,有多犟。
遠處的朱棣等人,看見朱安寧送走了太子和李文忠,正想過來問晚飯的事情。
卻又看見了朱安寧,快速地鑽回了自己的房車中。
放車內的朱安寧打開了電腦。
嘿嘿笑了起來。
他的鼠標,點開的是,一個名為《補課資料》的文件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