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屯製度是軍戶製度和屯田製度的合成,前者最早起於東晉、南北朝,後者發源於西漢。
而軍戶製就是將民眾分為軍戶和民戶,民戶承擔徭役和更多的稅負,軍戶繳納血稅,就是當兵,但可以免除一人份的徭役。
民戶可以分家,而軍戶禁止分家。兄終弟及,父死子替。
一個或幾個家庭被指定一個軍戶的,其所有子孫後代都屬於該軍戶,共同提供一個士兵。
提供的士兵作了逃兵或陣亡後,勾軍官吏就會從該軍戶內強征另一個至軍營。
屯田則是由朝廷或者府縣開墾,土地屬於朝廷或者府縣,農具、耕牛也由朝廷或者府縣提供,但屯田民禁止隨便離開屯田,並且要繳納更多的稅負。
官6民4,甚至官8民2……比起普通民田,可是要高得多的。
至於老朱的軍屯製!
就是兩者結合,軍戶家出的那份血稅為正軍,軍戶家其他人則成為屯田民,為正軍提供糧餉。
明初軍屯軍戶,接近五分之一。
這也是老朱能奪取天下最大的依仗。
官兵在前線,他們的家人在後方作為軍戶,變相類似於人質。
那是比陳友諒的怪力亂神大軍要士氣高昂許多的,至少不容易士氣潰散
而現在,朱安寧正是想把這土豆番薯和肥料先在軍屯中推廣。
第一,軍屯朝廷控製力強,新鮮事物其實是很難馬上推廣的,田是農民的命根,不管是軍田還是民田,種植水稻或小麥,是穩定的食物來源,這是很重要的。
就算是皇帝,空口說現在有新糧,牛逼。
民田真正去種的人想必也不多,至少是需要時間和過程的。
朱安寧不想耗這些時間,想著就煩。
所以軍屯,就成了他最好的選擇。
軍戶好控製,大不了強推嘛。
第二,明朝中後怎麼GG的,曆史上有眾多說法,但是不管是哪種,都一定離不開崩壞的軍屯製度,幾百萬衛所兵,真正有戰鬥力的怕不是十不足一。
這個製度太變態了。
世代為軍,本來就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加之後期的貪腐,冰期等問題,軍戶們普遍無法養活家人,紛紛逃亡,要知道,逃亡抓到是要處死的,但是還是止不住,這足以說明衛所軍屯有多崩壞了,這些事情,是各個版本的史書上都詳細記載的。
要不是戚繼光另辟蹊徑,弄出了募兵製,苟了一波大的。
明朝的結局,或許會更樣衰些。
所以,朱安寧想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先介入下軍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嘛。
至於能改變多少,還是看天意咯。
他也就是個九品芝麻官,且雖然是現代人,但是又不是什麼博士史學家政治高手之類的……他鍵政的時候鍵盤能舞到冒火星沒錯,但是很多事情在實施層麵,他是愛莫能助的,關於這些情況,他很有自知之明。
而且他剛才也說了,他還有一個目的。
是推廣肥料……順便,賺點錢,賺錢嘛,不寒磣!
銷金窟他早就想去了啊,心心念念的秦淮河,每次進城就能看到……但是就愣是一次都沒去過,太可惜了。
他要賺錢!他要會所嫩模!
他要賺錢實施這個偉大計劃!!!可惡!!!童真可以,童貞不行!!!
而方才他的話,明確地說,就是想稟告太子,所以看的自然是伍文。
“安寧小弟,這件事我可以答應你,太子爺一定會同意的,軍屯的稻田也要收獲了,總之你這新糧,越快越好。”
朱標根本不需要思考,他回得非常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