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落在朱標耳中,那就是值得他深思了。
站位不同,考慮的事情也完全不一樣。
此時的朱棣還未成長……隻是個憨憨。
但是朱標已經是常務副皇帝。
“是啊……曆朝曆代,這種事情,太常見了……以至於,可能百姓們都覺得,無官不貪了吧。”
朱標又是在感歎。
朱安寧也算是摸清了朱標的態度,他大概是無奈,這殺不儘也殺不絕的貪官吧……史書是有記載的,朱元璋舉起屠刀殺完了朝堂殺富商,殺完富商殺鄉紳,有罪之人很多,但是無罪的也不少,當時還是太子的朱標,態度上是明確反對這種殺戮的,但是奈何他也找不出更好的方法……
隻要知道朱標的態度,那就好辦,朱安寧緩緩回道:“學而優則仕,在我看來,這做官啊,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出人頭地。想想看,那些寒窗苦讀數十載的士子們,哪一個不是盼著有朝一日能穿上那身官服,享受錦衣玉食,飛黃騰達?所謂的治國安邦平天下,可能讀書時是真有想過的,一旦手握重權,又有幾個還記得?”
朱標聞言,微微頷首,眼中閃過一絲認同的光芒,嘴上卻還是沒有直接承認。
“安寧小弟,這種話這裡說就好了,說到外麵去,那些士子不得一人一口唾沫淹死你……”
“嘿,罵街我可不怕……方孝孺都罵過,其他小文人我害怕?”朱安寧卻也是一下就樂了,他脫口而出。
朱標卻是無奈地搖了搖頭:“需要知道你的身份……其實也算是個讀書人的頭了……這種話真不能說……”
他頓了頓,朱安寧也是馬上理解了朱標的意思,連忙點頭。
好家夥,做個官,連說話都要好好考慮了。
怪不得以前公司的大領導說話總是慢條斯理,還是有點講究的。
現在朱標是自己領導,也得好好聽他說話才行……
“不過,你剛才說得沒錯,這種思想確實已經根深蒂固了。做官,在很多時候,似乎就成了成功的代名詞,與權勢、財富緊密相連。人們往往隻看到那些光鮮亮麗的表麵,卻忽略了為官背後應有的責任與擔當……造福一方,才是父母官,居廟堂之高則憂其名居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所以你有法子能治一治這事?”
這隻是朱標隨口而言。
他是不抱希望的。
隻是朱安寧曾經給過他太多的驚喜,他這次願意大清早來這永樂莊,也是基於以前朱安寧太過驚喜了……
“是否可以,讓罪行較輕的人,免去死罪呢?”
朱安寧斟酌了下詞語,確實讓朱標無比意外,憋了半天就說這?
“啊?”他毫不掩飾自己的意外……
“大哥聽我說完……免去死罪,但是貶為民或者收監之類的,還是照常執行就行……重點是,該犯人,未來三族三代內!皆不可再入仕!讓他們活著,讓他們麵對父族、母族、子族的唾棄,這或許,比殺了他們還難受。”
“嘶!”原本還有些哀愁的朱標,瞬間眼冒精光:“會不會有點絕,世家的能量也不小,你這做法,等於是一人犯法,差不多一個世家都要斷絕入仕的希望了啊!其他地方不說,江南很容易出問題!那片的世家,差不多已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大部分都是聯姻的,一旦開始禍及三族,那幾本是要斷他們的根了!”
朱標作為政務小能手,一下就看出了朱安寧說法的可行之處,也一下就看出了,不合理的地方。
三族連坐不能入仕,這可是極其恐怖的事情。
封建時代,飛黃騰達,就是靠做官,現在三族都做不了官,這很容易出亂子。
沒想到朱安寧卻也沒有鬆口。
“亂世用重典,而且最開始隻挑部分合適的貪墨犯官去推行,殺雞儆猴,後續的人隻要如實交代,補齊贓物,那適當責罰,奪了官位就行,這樣絕對比純殺要有效點。”
朱安寧頓了頓,他有些話不知道該講不該講,但是想想現在自己已經在明朝老朱家的賊船上了,也就咬牙繼續說了下去。
“而且,趁這件事,直接把那幾個最不服管教,最跳的世家,一次性解決,不也是剛好麼?”
朱標這下表情就不僅是意外了,他是意味深長地看了眼朱安寧,然後緩緩說道。
“這些事情,真的都是你自己琢磨的?”
“呃……算是吧……”
“呼……你容我想想,父親也不一定會答應……他應該,更傾向於,殺……”
——————————————————
朱安寧的話,朱標親自寫了一封密信,讓親衛快速送回了應天府。
<b
r>????剛下朝的朱元璋,很快就看到了信件。
朱標說得很詳細,鐵礦石貪墨案的情況並不複雜,具體涉及的人,通過毛驤給的串聯圖,老朱是直接想都想得出來。
更重要的是,今天彈劾趙集的人又多了幾個……
那軍屯千戶的折子,朱元璋是當眾讀出來給百官聽的。
就是想看看誰會急著把這屎盆子扣到趙集身上。
果不其然,他心中鎖定的那幾人,全都跳了出來,沒有遺漏……
這些蟲豸!!!統統都該死!!!
老朱繼續看了下去。
後麵朱標是筆鋒一轉,開始介紹朱安寧的想法。
三代不可入仕?
意思是不殺了,換成三代禁止做官?
朱元璋隻覺得這個做法有點新奇,他殺人也是為了懲戒貪官而已。
這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就算是老朱他也隻是想杜絕貪官而已。
他想了想便知道,朱安寧的說法是有實施空間的。
特彆是最後朱標還附加了幾個大家族大鄉紳的名字……朱元璋那是心領神會,這批尾大不掉的家族勢力,好像是可以趁機削弱啊,之前那是沒有機會,這次貪墨案,不正是一個好時機麼?!
朱元璋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這些天,他已經快要被那貪墨名單給整抑鬱。
天下都打下來了,卻又馬上就被貪官們蛀空了,他不氣是不可能的。
而信的末尾,朱標又把筆鋒轉回了鐵礦石貪墨案中,依舊是說明了朱安寧讓那些涉案的大員們去試槍的做法。
這就非常合朱元璋的心意了。
沒想到這次又還是朱安寧提了法子。
朱元璋向來是雷厲風行的做派。
隻見他,直接繞到了自己的案台上,提筆寫下來幾個名字,其中,也包括了郭桓和麥至德。
“讓這幾人,即刻去永樂莊鐵冶,就說彈劾趙集的事,得有個結果。”
朱元璋把名單甩給了近侍太監。
然後又補了句:“對了,把咱的衣裳也拿來,咱也出宮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