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產業集群(1 / 2)

“聽說朱安寧去要錢了?怎麼,他就這麼缺錢,好像還逼得老五去找那戶部的人了是吧。老五也是個憨貨……”

朱元璋在那嗬嗬笑著,這事是毛驤告訴他的,錦衣衛這個監察百官的網,已經變得越來越密。

這些帶刀侍衛,已經慢慢變得有點令人聞風喪膽。

一時間,應天府也好,地方也罷,居然還真的就消停了不少。

起碼那些醃臢事,是相對少了很多。

這非常符合老朱的初衷。

他本來就是控製欲極強的人,所以,老朱很滿意這個結果。

“回父皇,是的……鬨得有點難看……”

朱標是剛從永樂莊回來,他是徑直就來到了朱元璋所在的殿內彙報。

嘴上說的是難看,但是實際上也是笑意盈盈。

“難看?難看就對了啊……最近是不是又有人報他行為不端了?小過剛好,下個飭令,朱安寧公私不分,行事孟浪,禁足一個月!狠狠禁足!不得離開永樂莊方圓五裡。對了,他的俸祿田,罰沒今年的收成。”

朱元璋敲了敲案板:“以儆效尤!”

這話說得是冠冕堂皇。

而兩人都知道……

這朱安寧的俸祿田,今年還是荒地……有個屁的收成。

至於禁足。

對朱安寧更是不痛不癢。

遠處幾個閣臣可都是還在殿內的。

朱元璋並沒有讓他們回避。

所以這些話,閣臣們是聽得清清楚楚。

卻也是明白了朱元璋的意思。

那就是,朱安寧,並無大過。

王本等閣臣是胡惟庸廢除後就一直跟著朱元璋的無黑絲老頭秘書團。

哪能不知道朱安寧做過什麼。

番薯,土豆,江寧屯是乾什麼的。

鐵冶,火繩槍,肥料,各種稀奇古怪的東西,他們那是一清二楚。

幾人都知道。

起碼這段時間內,這朱安寧,地位肯定是安穩的了。

無勳貴派係,無浙東背景,更不是元朝遺官……這樣的人,自己老板,哪能不喜歡呢。

“對了,父皇,朱安寧他那莊子,現在可是大變樣了啊。”

朱標找了個位置坐了下來,準備開始慢慢講一講今天的見聞。

畢竟,有很多有意思的東西,他覺得必須要告訴自己父皇。

“變樣?不就是聽說他建了個民鐵在那敲農具麼。”

朱元璋此時也是終於舍得放下手中的折子,喝了口茶,開始聽朱標說。

“那民鐵規模越超一般鐵鋪,裡麵工匠,辦公,還有兼工分工明確,我看過記錄了,日產農具不僅可以滿足永樂莊和江寧屯,甚至他還有往外麵賣的打算?”

“哦?他的鐵器就這麼好用?”

“他大量采買了城東鐵礦的礦石,雖然不及遵化鐵礦,但是敲農具是極好的,最重要是的,他的農具似乎是改良過的,我問了那些老農,他們都說好用……”

“他還真是能折騰東西啊……不過能讓農戶們乾農活更順手,這是好事,大好事,他愛買賣就買賣吧,他又不是那種左手倒右手的奸商,不必過多乾涉。”

“嗯,所以他說要錢,其中一部分,就是說要拓建鐵冶。”

“你不是說規模已經算大了麼?”朱元璋聽著皺起了眉頭:“再拓建他哪來的人手去當鐵匠?”

他是擔心朱安寧又拉著他的虎賁衛全天候在那敲鐵,這是朱元璋絕對不允許的,所以才有近期的敲打。

至於詹事府……那群人隻要不折騰死了或者胳膊腿什麼的斷了殘了……他老朱是絕對不會管的。

又不是沒有大臣來他這裡噴過朱安寧。

說什麼竟能讓有官職的文人下田乾活,真是有辱斯文。

這些翻來覆去的屁話,朱元璋都用朱安寧也下田了,頂了回去。

“他是想用詹事府的人?那群人不是在耕田麼,千畝地,人少了可伺候不過來啊。”

朱元璋想了想,覺得這個也不大可能。

“他開始在莊裡雇幫工,比如之前他鄉學裡的半大孩子,都被他拉了出來,要麼去他的肥料工坊,要麼去鐵冶,要麼去田裡勞作,是乾半天活,上半天學堂……他說這叫什麼半工讀。”

“那些半大孩子,會耕田很正常,鐵冶工坊的事情,他們怎麼學會的?”

“朱安寧編寫了很多所謂的工作手冊,那些少年,都識字,所以學得很快,我看他工坊和鐵冶運作都是有條不紊。”

朱標說得很慢,他試圖把事情說得清楚些。

畢竟,今天去永樂莊,雖然最後的鬨劇才是最戲劇的,但是最讓朱標印象深刻的,還是永樂莊的運作。

它雖然依舊是一個村莊。

但是卻有一種高效的感覺。

人人積極向上,永不停歇。

朱元璋則明顯在思考,而朱標也是繼續說了下去。

“不僅是那些學童學會了認字寫

字,朱安寧還借方孝孺,完成了對一般村民的教化……好似他莊子裡,隨便抓一個村民,都會識字……兒臣親眼看見,那些老農在對著農書,學著種番薯和土豆,還有玉米……”

“老農……識字?”

要是說前麵的事情還在朱元璋的認知範圍內。

後續這個老農識字,多少就給朱元璋帶來點震撼了。

而震撼的可不止他一人。

那幾個閣臣本來還是在安心工作著的。

聽著什麼孩童識字,少年認書之類的,隻覺得這永樂莊確實教化的還不錯。

怎知後來太子居然說出了老農全都認字這種荒唐事。

幾個閣臣全是麵麵相覷。

這幾個閣臣,原本就不是什麼大官,甚至連上朝的資格都沒有那種。

屬於是火線提拔上來的秘書官,而他們能提拔上來的緣由就是……

他們都是有名的大儒。

雖說比起宋濂這種差距是有的。

但也算是公認的學問人。

所以基本涵養都還行,並沒有跳起來說什麼太子話說,農民怎麼可能認字之類的屁話。

他們……下意識都在懷疑,是不是自己耳朵出了問題。

所以才會麵麵相覷。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