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新鮮的詞彙。
眾人是聽得似懂非懂。
但是看著這民鐵有條不紊的樣子。
包括朱元璋在內的幾人,都是隱隱有些心生敬佩。
都是管過人的人。
這民鐵裡的必然不可能是他們手下那些訓練有素的官兵,也不可能是飽讀詩書的官吏。
但是民鐵裡的人,卻保持了極高的紀律性……
這讓老朱是倒吸了一口涼氣。
隱隱覺得有些不太對……
徐達就沒想那麼多了,他直接湊到了其中一個鐵匠麵前,看了起來。
隻見那鐵匠看著沒多少肌肉,但是一彎腰一擰身子,卻還是狠狠地砸下了一錘頭。
發出了哐的一聲巨響!
然後他才抬起頭,沒有看向徐達,而是姬友命。
“姬管事,您就彆來催了……你看我這都乾成什麼樣了,而且朱莊主也嚴禁我們超過時辰還繼續工作……一人隻能輪四個時辰啊。”
是老柳,最初就在這民鐵裡的工匠,在那跟姬友命抱怨。
大概是誤會了姬友命的來意。
這番話語也是引起了朱元璋的注意。
“你們莊主還不許你們多乾活?”
他皺起了眉頭。
突然想到的是,朱安寧還想前段時期還去老五那江寧屯裡要過錢。
想必是……維持這麼一大份家業,他也沒錢了?
“哎,應該是給不起更多的工錢,就讓你們少乾點吧?”朱元璋自以為是地得出了答案。
卻讓那老柳皺起了眉頭。
隻是他也看得出這幾人應該是客,便也用上了還算禮貌的語氣。
“這位爺,我們家朱爺可從未吝嗇過我們工錢哎。”
“嗯?怎麼說?那為什麼隻允許你們乾四個時辰。”
“我們乾四個時辰是輪流乾,這爐子可不會停,乾四個時辰隻是朱爺說了,人又不是鐵,我們還在這打鐵,最是耗力氣,久了精神不集中容易出意外,便不允許我們乾太久……一會我就要下工了,自然會有來替我的人。”
老柳回答得很是清晰。
幾人卻同時沉默了下來。
最後依舊是朱元璋開的口:“你們這鐵冶,很多人都想來上工吧……”
“那是自然,但是我們這鐵冶,隻收自家莊裡的子弟。”
“為什麼啊?”
“朱爺說的是,打鐵造農具不像隔壁做肥料,這是相對危險些的工種,外莊的百姓,受教育程度態度,不懂得尊重規則,還是自家人穩妥些……這是他的原話。”
“倒也是有些道理。”朱元璋是長歎了一口氣。
“這位爺,如果您要買農具的話,我們這邊得排到下個月去了,您實在急用的話,隻能隔壁高價買鄭村那邊的了。”
“鄭村,那邊也有鐵冶?”朱元璋有些意外的樣子。
“他們哪來的鐵冶,不過是買了我們的農具,屯了起來賣而已,哼……被朱爺發現後,朱爺是嚴格限定了每家采購的數量,若是要買大量,必須要核對戶帖!一家最多買十把!”
這老柳是哼了聲,似乎是對那鄭村的做法很是不屑。
“怎麼?賣給誰不一樣?老丈你為何這般生氣?”是安然在一邊發問。
他作為主政官員,突然覺得這老柳說的東西有點意思。
“哪能不一樣?朱爺教過我們,實乾才能給大明做貢獻,那些隻會投機倒把的人上不得台麵!”
“老丈,投機倒把?”
“朱爺說就是不事生產,隻會低價買進,高價賣出的人。”
“這不是商人麼?”
“商賈轉賣,那還算有益處,囤貨居奇,那是真該死,哼,那些個鄭村的地主!買了不給自己佃農用,淨想著賺這點窩囊錢,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