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白蛇傳裡就是全員惡人啊!就姐姐、姐夫除外(2 / 2)

可惜,就像我前麵寫的那樣,他沒能放下自己心裡的執念,通過一些細節來看的話,他屬於是所謂的佛度有‘元’人,比如梁王府,當然,像許仙這種爛好人,天生的佛種,也是他普度的對象,但其他時候,他都是緊閉大門,一心念經的,可不要被視頻解說給誤解了,法海真的沒有到處降妖伏魔,當然你要說《青蛇》那個大威天龍就當我沒說。

說說法海,他是絕對知道梁王府一家都不是什麼好東西,他原本都有點不想管了,但是在看見是白素貞之後,他又立馬轉變了態度,甚至後麵的水漫金山,不好說真的可能是法海逼迫白素貞犯戒的。

因為前麵白素貞所做的一切,都不構成他能合法合理收服白素貞的點。

先不說白素貞救了全蘇州的人,就是蛤蟆鏡下毒導致瘟疫一事,唯一犯了殺戒的,還是小青殺梁太師兒子,就是小青把梁王府的人全殺了,都算是替天行道。

所以說,法海不好下手,才不得不出此下策,至於為什麼說法海逼迫白素貞的呢,因為裡麵法海手持金缽是完全碾壓白素貞的,更彆說白蛇懷孕的時候,白素貞就更是虛弱,他完全可以不費吹灰之力的保住金山寺,甚至也能改變天象,但他就這麼一直看著,直到白素貞釀成災禍,他才口頌正義的說要替天行道。

當然,這裡大家可能又要說我牽強了,主要是後麵還有,這也是我說如果沒有許仕林救母的話,法海算是中立角色的原因。

直到許仕林長大成人的時候,大家都知道金拔法王為禍杭州,結果離金山寺就離得這麼近,法海愣是跟看不到一樣。

為什麼啊?因為沒人去‘請’他出手啊,

金拔連小青都打不過,更彆說讓法海來對付,隻能說是更加輕鬆,但慈悲為懷,叩頌正義,替天行道的法海,就這麼眼睜睜的看著悲劇發生。

最後是觀音菩薩看不下去了,直接一指給金拔法王滅了才算結束。

所以真的,算全員惡人了。】

“水漫金山那裡不需要不好說,就是法海釣魚執法。”

“法海有一段獨白,他親口說的,白素貞在凡間不僅沒乾什麼傷天害理都事,還懸壺濟世,強行收白素貞會違背佛祖的教誨,但是白素貞不收,又難消他心頭之恨,就想了個逼白素貞乾犯天條的辦法,好讓自己收白素貞‘名正言順’。”

“人妖不能結合,這是天地常識,還佛祖呢,要不是有後台,佛祖會管她,佛祖自己也怕惹火上身。”

“很多人不管原劇情如何就開始自行臆想不存在的情節來洗白法海,看著真的很煩,這個角色真的很討厭,一點得道高僧的感覺都沒有,新白結局四個飛升的人一個都不值得,法海修心不到家執念很深,白蛇犯下大錯水漫金山致使那麼多人傷亡,青蛇沒覺得有修行積累足夠功德,許仙更是個笑話。”

“白素貞被捕蛇人抓,又被牧童救下後,還反咬了捕蛇人一口,有沒有讓對方致死就不說了,他們的仇到捕蛇人這一世去世後就應該差不多算是人死債消了,就算按照輪回論來講,白素貞先天非人為獸,就是要曆這個劫的,反倒是捕蛇人捕蛇這個行為卻是符合天道的,而緊接著到了法海這一世,白素貞卻是來偷吃法海的仙丹,但凡剩一兩粒,或者是銷毀了都比她全部吃進去肚子裡要好,想想你剩下了,這結的還不算是死仇,你銷毀了,則不是出於自身的貪念,完全是為了報仇,可你全吃了,這個性質就不一樣了,直到後麵的水漫金山,這件事說實話啊,聖人論跡不論心,法海因為私仇,希望白素貞犯天條給他一個合法的理由,但他是真的在斬妖除魔維護人間,而白素貞麼,也是因為私仇才來報複法海的,可她召喚大水來淹沒金山,這可是她親手乾出來的呀!這兩者的性質就不同了,私仇牽扯到了金山百姓這就不對頭了,從始至終,他倆背景也都比較深,佛祖和黎山老母兩方家長都在看著,這兩人也不用考慮誰搞死誰,說到底捕蛇人捕蛇順應天道,就算沒有捕蛇人這一世,白素貞沒有偷吃丹藥,法海按照宿命還是要前來度化白素貞的,因為這是法海的職責,而白素貞的行為在水漫金山前都還能說得過去,水漫金山後,私仇變成了業果,那麼就彆想有好的評價了。”

“我還是覺得法海不道德,如果一切到了收進去雷峰塔就結束,也就是沒有許仕林後來那一段故事的話,法海算是中立陣營的,真正讓人詬病的,就是後麵金拔法王明著麵在錢塘江作妖了,結果法海呢,他當做看不見。”

“我覺得許仙也不是什麼好人,他後麵拋棄兒子出家的行為,也是真的就兩個字離譜,屬於是對許仕林有感情,但是不多,後麵我覺得白素貞出塔之後對許仙多少是有點冷淡的,也可能有部分是因為這個因素在裡麵,畢竟最後本來都準備跑了的白素貞,冒著被關在塔裡的風險跑回了家,完全就是因為放不下許仕林這個骨肉,結果呢,許仙轉頭就說要出家,要為白素貞祈福消災,愣是把自己的兒子丟給姐姐、姐了,也是離了個大譜,不過這下倒是符合‘全員惡人’。”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