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這個就很真實了。”
“原來大家辭職後都會假裝上班呀。”
“假裝上班可以緩解就業焦慮,還可以暫時瞞住家裡人。”
“失業在家的三個月裡,我每天都是去逛超市,然後蹭吃蹭喝。”
“為什麼不告訴家裡人你失業了呢?有什麼好隱瞞的?”
“因為告訴家裡人的話,你要麵臨的問題就是,你失業了,家人急了,最後你也瘋了。”
“你試著想一下,你每一天都能感受到來自家人們濃濃的關心和問候,比如,你工作找了沒?你麵試了嗎?結果怎麼樣了?我看了哪裡哪裡有個招聘會,你二舅的嶽母家有個廠子你先去看啊看啊,這種關心你感受一下,是不是比你失業本身還要壓的你喘不過氣來?”
不少失業後沒能在短時間內就業的人非常能感同身受,就是因為那種窒息感才導致他們無法待在家裡麵,甚至都有些懼怕回到家裡。
而自己在外麵租房子住的,或者是沒有和家人住一起的,一旦被家人知道自己失業在家,也會每天在微信裡電話裡重複重複重複再重複這些話,直到你上班去了他們才會終止。
所以對於失業危機,對家人是隱瞞還是坦白,大多數人應該都會選擇前者的吧。
【有一網友失業了,一大早起床瞞著家裡人說要出去上班,事實上他失業好些天了,身上也沒錢可以去星巴克,最後隻能在公園裡麵玩樹葉。
看完底下網友的評論,更是感覺人生怎麼樣都不會完蛋的。
網友1:我弟也是假裝上班,每天都按時出門,到點兒就回來吃飯,今年端午節的時候,我爸媽問他你們過節老板都不發點福利嗎?結果到了晚上,他回來就拎了兩瓶大瓶的可樂,說這就是老板給發的端午節禮品,我爸居然沒有看穿,還說我弟的老板真摳。
網友2:同失業假裝就業,到處去有名的店去取號排隊,等快到我的時候,誰剛到店裡來準備派對,我就5塊錢把手上的號碼賣給他,就解釋說自己臨時有事兒吃不了。
網友3:這太正常了啊,已經在家裡躺了3年了,無聊的時候就乾模子兼職一下,一個月就賺點房租,一個月隻上三天的班,剩個幾千塊錢就躺下咯。】
評論區留言:
【我也是失業,不想讓家裡人知道,就一直拿著家裡另一套房子的鑰匙,為了方便自己還給房子添了空調和冷飲櫃,住了一段時間了,直到有一天,我爸突然帶人來看房發現躺在床上睡覺的我,搞笑的是我爸看我躺在那裡,第一眼沒認出來,還以為是我媽把房子已經租出去了。】
“哈哈哈哈,有點好笑怎麼回事。”
“哈哈哈,如果是我,我會慌張的一批。”
“好辛酸哥們,被叫醒的那一刻是不是腦子一片空白?”
“人家家裡至少兩套房,心酸啥?”
【我有一年沒去上班,給家裡說找了個外地的工作,上6休一,談了兩個對象,給她倆說我工作上三休三,在每個對象家呆三天,周日回家。跟做賊一樣。】
“不要太離譜啊哥們。”
“求出個教程,我付費。”
“麻蛋,老子勤勤懇懇上班,連談對象的時間都沒有。”
【我假裝不了,我早上起不來。】
“我之前上班,學校超市,下午兩點上班,晚上九點半下班,一個月四千,月休三天,但是沒有社保那些,不過我每天就忙兩三小時,其餘時間都在聽小說看小說玩單機遊戲,中午在家吃不花錢,晚上學校吃十塊左右,醫社保自己交1200,一個月存兩千,其實我覺得我上這個班挺好的,不妨礙我睡懶覺,上班還輕鬆我媽也天天說我一點不努力。”
“我早上躲衣櫃,等我媽出門了在出來。”
“我靠真的假的啊你躲衣櫃?沒開玩笑?你姓王啊你?”
“真的,早上起來,先來個上班前一套流程,上廁所刷牙,然後在用力的關家裡大門,偷偷跑回去自己房間的衣櫃,沒來玩笑我衣櫃很大,躲半個小時我媽就去上班了,辛苦半小時,快樂一整天。”
“不是長久之計呀,如果那天不小心被抓住,有沒有想好借口?”
“不了被罵一頓唄,然後老老實實去找工作去,躺得一時是一時。”
【冷知識:去星巴克可以不消費,坐一會,還可以去要杯溫水。怕不好意思,就換著不同的星巴克去。】
“這個信息對我很有用,我現在就去討杯水喝。”
“彆信,我同學今天考研,中午去星巴克想坐一下,店員說,這邊消費落座。”
“去圖書館,冬涼夏暖,有開水、還有wiFi。”
“我也有假裝上班過,就每天早上去書店,中午回家吃飯睡覺,下午又去書店看書,到點就回家。”
“十幾年前我乾過這個事,我也是辭職了家裡人不知道,我自己又是單獨住,有一天我外婆有事進城來,我白天就不敢呆在家裡,怕給她知道我沒工作了天天在家睡覺告訴我媽媽。然後我去了一個星期網吧每天早九晚五去網吧躲外婆。”
【去商場坐按摩椅就能坐一天。】
“要教家用的建議不要學習啊,不然很快就穿幫的。”
“很明顯,這些都是家裡小康,或者已經超越小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