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彆出心裁(2)(2 / 2)

大明第一公 歲月神偷 3465 字 22小時前

李景隆又道,“你自己要先想好......問對之策!”

“卑職明白!”

李至剛雙眼猩紅,“卑職這就回去,好好琢磨!”

“嗯嗯!”

~~

“呼!”

待李至剛走後,李景隆長出一口氣。

他之所以要讓李至剛把鬆江的棉布作坊,開到高麗去,是有他自己的用意的。

曆史上大明帝國近三百年的國運,許多人都說...大明壞就壞在明太祖朱元璋所定的種種祖宗家法上了。

也有許多所謂的專家學者,痛批老朱是除了知道種地之外,對經濟之道一無所知的泥腿子皇帝。

但是....其實恰恰正是老朱同誌這種,天底下種地第一好的思想,找了大明這個棉布帝國。

在明代之前,中國是沒有普及棉布的。

曆朝曆代,都把外來的棉花當成觀賞花,直到遇到了朱元璋這個,從小惹急挨餓受凍的泥腿子皇帝。

他知道自古以來,凡是挨餓受凍都是平民百姓。

即便沒有棉花,可王公貴族,當官的有錢的,他們有裘皮有炭盆有暖爐,有各種辦法讓自己溫暖起來。

所以在意識到棉花的作用之後,明太祖朱元璋下令,民間有五畝到十畝地的自耕農,必須種植麻,桑,棉各半畝。

如果超過十畝地,種植棉花的麵積也要翻倍。

他直接把棉花的種植,上升到法定的地步。

而且老朱來說,相比於養蠶,棉花不但沒有采集之苦,還不怕病災,種在地裡就有收獲。

相比於麻,還不用編織,省時省力。

對百姓而言,棉花織造成被衣,無凍死之虞!

衣食住行,衣排在首位!

對官府而言,棉布等同於金錢。

而在大明近三百年的歲月之中,棉布的對外貿易一直是大頭。

鬆江布遠銷歐洲,貴族階層無不以能穿上鬆江布,南京布為榮。

大仲馬,狄更斯等大文豪的著作中,經常出現南京布,紫花布這樣的字樣!

甚至可以說,從隆慶年解除了海禁之後,中國開始了長達五百年的白銀時代。而奠定白銀都流向中國的基礎之一,就是紡織品,絲綢還有棉布!

而李景隆現在要說的,就是用棉布....控製住大明周邊藩國的經濟。

當然,也是用棉布,滿足下他個人的小小腰包。

比如朝鮮,通過三江源票號,還有對朝的貿易特權,乃至朝鮮朝內的親明大臣們,在朝鮮大肆圈地。

種植棉花,把高麗的農民變成.....棉農!

建立織造廠,把高麗的工匠,都...招納進來!

用棉布摧毀高麗原先的,麻布!

就等於大明的織造廠,摧毀了他們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

這就叫....

非工業時代的新式殖民!

棉布根本不怕賣不出去,大明帝國自己就有著強大的內需。

不說男耕女織的尋常百姓之家,大明龐大的軍隊,一年的需求就是個天文數字!

還有遼東,蒙古,吐蕃....

還有西洋....

一旦在高麗開設織造廠,不出十年,大明將牢牢的控製住高麗的經濟命脈。

~

“走吧!應天府!”

李景隆敲敲車廂,吩咐趕車的李老歪。

馬車剛緩行沒多久,就聽邊上傳來一陣馬蹄聲。

撩開車簾看過去,卻是曹泰在馬背上大呼小叫的,“媽的,誰抄了老子的賭坊?”

“得!”

李景隆放下車簾,心中暗道一句,“這幫人黃賭占全了......開賭坊?哼,他開的賭坊,能跑了毛頭大哥嗎?哎!”

“他們這些爛事,我是懶得管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