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年少無知,讀書也少....”
“彆來這個,心裡想到什麼就說什麼!”
朱標抓了一枚紅果送到口中,酸的直皺鼻子。
“開源的事,臣以為第一要務就是鑄造銀幣!”
李景隆看看朱標,開口道,“民間如今用銀子的越發的多了,就好比這幾次臣所組織的拍賣會,都是用銀票來結算的!統一錢幣的樣式重量,重新鑄造官錢......這一項朝廷每年的獲利,就不會是少數!”
“嗯!”
朱標又拿起一個蘋果,咬了一口,滿意的點頭。
“此事已在日程了,下一個....”
“下一個嘛?”
李景隆頓了頓,看向朱標,心中暗道,“我敢說,你敢乾嗎?”
~~
“下一個就是....”
李景隆有些頭疼。
作為一名穿越者,沒啥文化的穿越者。
雖說真正的經濟之道,什麼宏觀調整,什麼外需內需的他整不明白。
可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呀!
都不用什麼太有新意的東西,就是迎合這個時代的,解除海禁,大力發展工商業,就夠標哥頭疼的了!
再往深點,把張居正那一條鞭...不,雍四爺改良的一條鞭什麼攤丁入畝,什麼官紳一體納糧了全拿出來,大明至於沒錢嗎?
同樣是封建王朝,人家滿清還是外族,可公允的說人家在經濟上的抵抗力比大明強多了。
滿清前中期,連續對外擴張七十多年,即便是到了中後期,道光年平張格爾,左公進疆,平定西藏.....
這都是靠著經濟支撐的!
明軍時常陷入缺餉少糧的地步,滿清的軍隊呢?滿清的軍隊或許不能打,但沒見因為軍餉因為吃不上飯嘩變的!
而且還雖遠必賠...賠了那麼多還沒賠到飯都吃不上的地步,還能搗鼓點軍艦啥的,虎死了架子也沒倒!
這其中是有中國經曆了五百年白銀湧入的紅利期的紅利,但歸根到底人家能收上錢來!
他怎麼收的錢?
就是完全吸取了大明帝國亡國的教訓!
第一,控製土地。
第二,控製宗室。
第三,控製官紳。
第四,靈活多變。
祖宗成法需要的時候拿出來,不需要的時候丟一邊!
當然這些話李景隆也隻能在心裡想想,根本不敢跟標哥說。
不但不能對標哥說,甚至不能對任何人說。
他自問沒張居正的本事,也不想當張居正!
“下一個是什麼呀?吭哧癟肚的?”朱標斜了李景隆一眼,繼續說道。
李景隆笑笑,“臣......”
說著,把他心一橫,“臣覺得可以放開民間開礦權,開放民間工商私營權!”
“哦?”朱標的表情,凝重起來。
大明朝立國到現在行使的,其實就是古今通用的那一套開國之政。
鼓勵開荒,清查田畝,降低賦稅,修建水利等等。
這一套是最基本的民生保障,是保障最底層的農民的!
李景隆的這個提議,沒有涉及到這些底層農民,他的矛頭直接對準了......官紳階層。
大明朝禁止開礦,為何不許開礦?
大明朝的手工業,不管誰家的,不管各行各業,都掛著官方的名義,為何?
甚至有的工商業,如冶鐵,煉鉛,各種鐵器作坊,都是官營的,不許民間經營,為何?
說白了,老百姓做買賣,頂多開個燒餅鋪。
掙大錢的活,抓大錢的事兒,永遠都是有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