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隆把心一橫,開口道,“太子爺....要是有海關,放開民間工商業私營,允許海貿.....朝廷每年的收益,可是邊貿專賣的十倍都不止呀!”
“還有邊塞的互貿,更是利國利民的好事!”
“前宋時期,半壁江山,僅僅是泉州廣州這幾個地方,每年的海貿關稅都有三百多萬!”
“如今我大明一統四海,四夷臣服......不可能連前宋都比不上吧?”
“這給國庫的開源之道,朝廷不取......
“而且正如您所說,凡事就怕成了祖宗家法!”
“現在若是一直禁海禁貿,乃至不許民間工商業私營。將來.....後人想改,能改嗎?”
“即便是改了,但獲利的是朝廷嗎?”
聞言,朱標的臉色漸漸凝重起來。
~~
他不是養在深宮之中,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廢物皇儲。
他生於洪武創業之初,童年少年時見證了滄海桑田日新月異。受名師教導,深知到底何為士農工商!
更是早早的接觸政務,知道什麼是民生經濟之道!
所以他才有抱負,要讓大明龍騰四海,與眾不同。超越前代,四海升平!
李景隆的話已和他內心深處隱藏的想法,有些不謀而合。但同時,也讓他似乎找到了,一直以來苦苦思索的,富國之策。
“開放民間工商業私營,可!”
朱標正色道,“但是開放海禁,此事.....給孤爛在心裡!”
“臣明白!”
李景隆俯首,同時心中暗道,“我明白你的意思,等你當了皇帝再說唄?”
他不是精通經濟之人,說白了來這個世界之前,不過是芸芸眾生之中,最不起眼的那一個,最平凡的那一種。
但現在他所提出的這些東西,並不是異想天開,而是.....有跡可循。
曆史上的大明,經濟最好最富裕的時代是什麼時候?
恰恰是後人所說的兩大昏君執政的時候,嘉靖和萬曆這對祖孫!
嘉靖年大明朝廷放開了對民間工商業的限製,允許商人隨意經營。而到隆慶皇帝時期,大明曾放開海禁......
自由經濟加上對外貿易,才有了萬曆年間全世界的白銀都流向大明!
當時的大明富到什麼地步,宮廷之中,每天光祿寺要準備一萬多人的飯菜。從皇帝到嬪妃,太監宮女......所用的食物,都是來自大明各地各州府的時令特產。
甚至每年,嬪妃宮女的顏粉錢,都要花費幾十萬兩!
而民間,豪富者比比皆是。
史書記載,富室之稱雄者,江南首推新安,就是徽商集團。
徽商之中,家中藏銀百萬者乃是大戶,有現銀二三十萬是中等!
僅河南一地,一名徽商就擁有當鋪二百多家。
另外還有糖業,礦業,手工業,雇工都多達千人!
徽商的誕生,正是因為朝廷放開的工商業的限製。使得徽州盛產的各種手工業品,得以遠銷海內。
除了徽商,東南沿海一帶,走私豪富者更是不知凡幾。
還有因為邊關互貿,興起的晉商集團。
而隨著開海,江西等地的瓷器,江南的紡織更是供不應求。
不是沒有有識之士,認識到那個時期,乃是大明最好的轉型期。
而是阻力太大!
正是因為官僚集團口中的祖宗成法,大明沒有相應的稅收之策,依舊把目光盯在田地上,白白浪費了這樣的機會。
所謂的祖宗成法,就是老朱在的時候認為天下除了種地,其他都是不務正業。
朝廷永遠用的都是老朱定下的定額稅....
官商利益集團壟斷著這個帝國所有的經濟,讓皇帝隻能把目光盯在百姓身上,不斷的盤剝。
即便是張居正那樣的人,也不敢動他們,也隻能通過改良改良改良,繼續從土地上榨錢!
大明朝的利益集團,用祖宗成法四個字約束皇帝。
告訴皇帝,你跟士大夫共享天下,土地是大家的。
但是除了土地之外的其他財富,隻是表麵上屬於您,實際上屬於我們!
嘉靖大喊,那都是朕的錢!
萬曆對抗,開放礦稅,我讓太監去收!
李景隆不是張居正,他沒有改革的能力和那種堅韌的心性。
但他是李景隆,既然來了這個世界,就不會允許這樣的事,再一次的發生。
所以他從邊貿專權開始下手,到現在暗中點撥朱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