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府內是義輝說了算,可幕府外就不一樣了,有實力的大名沒幾個聽他的,就連落魄的細川晴元都不會聽他的,更彆說出兵打他的三好家和細川氏綱了。
義輝可以改變幕府內部的職權,隻是管領這邊就有些難了。
所以三淵晴員不得不問道:“將軍大人,其他都好說,隻是管領增加到六個,還要分上下,隻怕是細川管領大人不會同意。”
義輝知道細川晴元這個人,就一個誌大才疏,目光短淺,昏聵無能但是又傲氣淩人的蠢材。
在三好長慶與細川晴元的舍利寺之戰後,細川晴元勉強獲勝,原本他可以繼續做京畿的霸主,天下人,結果這蠢材把自己的女婿池田信正給殺了。
池田信正是攝津國人,在舍利寺之戰中站到了三好長慶這邊,被細川晴元攻擊後投降。
舍利寺之戰打完,細川晴元秋後算賬,把池田信正叫來京都殺了,這下其他背叛過細川晴元的攝津國人立馬投靠三好長慶了。
然後三好長慶就在江口之戰擊敗細川晴元,將他趕出京都。
就這樣的人,義輝沒把他放在眼裡。
細川晴元同不同意沒什麼關係,等他解決了三好家的事情,到時候他不想同意也得同意。
“細川管領那邊不必擔心,他已經不是之前的細川管領,處境不比我們好到哪去,現在最重要的是解決三好家大軍。”
義輝很是自信,他讓人拿來了地圖,繼續說道。
“你們看,現在細川管領和彈正忠合兵一處,與三好家大軍在山科對峙。
如今三好家派不出兵力對付我們,京都這邊也就幾千的殘兵,這對於我們來說,是個機會。”
大館晴光連忙出麵勸道:“將軍大人,不可急躁啊,我軍才兩千多人,攻打三好家大軍,無異於以卵擊石,請三思!”
三淵晴員和攝津晴門幾人也紛紛勸說。
義輝拿著扇子擺了擺,然後指著丹波一地:“你們都想錯了,我當然自己兵力不足,出兵攻打三好家是不智之舉。
但戰爭不是靠人數,而是靠勢。
如今我三戰三捷,三好家連遭戰敗,之前的氣勢必然回落。
而我,隻要營造出勇往直前的氣勢,就可因勢導利,占據主動。”
一色晴具問道:“將軍大人打算派人去丹波?”
義輝頷首,繼續說道:“丹波的蜷川家來信了,我打算回信,讓蜷川家繼續擔任政所代,同時聯絡丹波以及周圍的國人。
想要拉攏他們,自然不會空口白牙,凡是參戰的國人,我都給予正式的幕府官職,比如各地方的郡司等職務,想必他們會滿意的。”
給了大義名分,就是給了他們合理擴充勢力的借口,這樣看起來是飲鴆止渴,可問題是,這周邊的國人沒幾個能擴張起來。
在京畿這四戰之地,他們能保住自家的領地就已經不錯了。…。。
他許出去的條件,可比不上他得到利益。
首先,這些國人集結起來,兵力或許隻有幾千人,但是這支兵馬可以攻打京都,捅三好家的屁股。
若是京都丟失,那些地方豪族隻怕會立馬倒向幕府這一方。
三好家麵對這前後夾擊的局麵,肯定難受,若是這個時候朝廷出麵進行調停,義輝就可以順坡下驢和三好長慶談判了。
在這種情況下,義輝選擇談判也是無奈。
六角定賴的身體不好,後繼的三好義賢是個蠢材。